首頁 > 野史傳聞 > 演義趣聞 > 解密:三國演義作者羅貫中最痛恨的人物是誰?

解密:三國演義作者羅貫中最痛恨的人物是誰?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7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諸葛亮祁山罵死王朗的故事,不少網友應該都聽說過;而對這個故事的真假,相信也有不少網友也明白,那只是文學故事,並不是史實。但羅貫中爲何要寫這樣一個故事呢?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原來是有依據——

《三國演義》中展現諸葛亮口才的地方主要有兩個:一是“舌戰羣儒”,另外一個就要算“罵死王朗”。這一段文字寫的很精彩,我們不妨再來欣賞一次:

孔明在車上大笑曰:“吾以爲漢朝大老元臣,必有高論,豈期出此鄙言!吾有一言,諸軍靜聽:昔日桓、靈之世,漢統陵替,宦官釀禍;國亂歲凶,四方擾攘。黃巾之後,董卓、傕、汜等接踵而起,遷劫漢帝,殘暴生靈。因廟堂之上,朽木爲官,殿陛之間,禽獸食祿;狼心狗行之輩,滾滾當道,奴顏婢膝之徒,紛紛秉政。以致社稷丘墟,蒼生塗炭。吾素知汝所行:世居東海之濱,初舉孝廉入仕;理合匡君輔國,安漢興劉;何期反助逆賊,同謀篡位!罪惡深重,天地不容!天下之人,願食汝肉!今幸天意不絕炎漢,昭烈皇帝繼統西川。吾今奉嗣君之旨,興師討賊。汝既爲諂諛之臣,只可潛身縮首,苟圖衣食;安敢在行伍之前,妄稱天數耶!皓首匹夫!蒼髯老賊!汝即日將歸於九泉之下,何面目見二十四帝乎!老賊速退!可教反臣與吾共決勝負!”

解密:三國演義作者羅貫中最痛恨的人物是誰?

諸葛亮的這段話,針鋒相對、言辭犀利,把王朗罵了個體無完膚,難怪“王朗聽罷,氣滿胸膛,大叫一聲,撞死於馬下。”換誰誰也受不了,也真夠絕的。

不過這些都是小說的情節,雖然也有不少沒有讀過《三國志》的網友,以爲這是實有其事的,覺得孔明罵得真是痛快淋漓,使人擊節稱賞。但是如果網友們真的去查查《三國志》,可能會很失望,因爲根本沒有這回事。王朗確是死在曹睿在位的太和二年(公元228年),但他既沒有隨軍出征,更沒有臨陣向諸葛亮說教,自然也不是被諸葛亮罵死的。那爲什麼羅老先生要憑空杜撰出這一回書來呢?毛宗崗在這回的評語中說:“武侯雖有出師之表上告嗣君,恨無討賊之文佈告天下。今觀罵王朗一篇,即以此罵曹丕,即以此當佈告之文可耳。”這自然也有些道理;不過,爲什麼作者不要別人,偏要拿王朗來當場罵殺呢?原來這背後還藏着一個祕密。

王朗此人,初時追隨陶謙,後爲會稽太守。孫策在江東攻城略地,他舉兵抵抗,失敗被擒。後來又歸順了曹操,由諫議大夫升爲御史大夫,頗爲洋洋得意。但此人卻不知自量,居然一再向蜀國大臣寫信勸降,胡說魏主乃“天命所歸”,西蜀小邦,只應投順稱臣云云。他寫信給諸葛孔明,勸說孔明向魏國投降。孔明隨即寫了一篇文章,題曰《正議》,針對王朗的無恥勸降,嚴厲加以駁斥。其中有一段說(譯成現代語):“從前那個項羽,他的興起不是由於自己有道德,因此雖然佔據華夏地區,裝出帝王的架勢,結果卻是身首異處而死,永遠成爲後世的鑑戒。而曹操不肯接受這個教訓,又跟着這條死路走了。他沒有遭受殺身之刑,不過是一時幸運,災禍一定要落在他子孫身上的。不料有那麼兩三個傢伙,已是行將就木之年,卻接受僞帝的旨意,向我寫信陳述什麼天命,這真像張竦、陳崇這些無恥之徒稱頌王莽的功德那樣。難道他們面臨大禍,還企圖倖免麼!”下面,諸葛孔明又指出,曹操用他的詭詐之術,以數十萬大軍,救張郃於陽平,而結果大敗,喪師失地,感毒而死。曹丕則淫逸不道,居然篡位。從前軒轅氏用幾萬兵卒,平定海內,何況我蜀漢以數十萬之衆,據正義而臨有罪之國,你僞魏豈能抗拒麼?孔明這篇義正辭嚴的《正議》,正是針對王朗、華歆、陳羣等人勸降的嚴正答覆,也等於是一篇討魏的檄文了。這個爲虎作倀的王朗,羅貫中是十分痛恨的。爲了進一步暴露這個“皓首匹夫,蒼髯老賊”的醜惡面目,於是羅貫中就把他拉到祁山前線上來,讓他在陣前發表一通謬論,然後由孔明當場痛加駁斥,讓他氣得“大叫一聲,墜馬而死。”

雖說諸葛亮罵死王朗的故事是虛構的,卻又是有來歷的。這便是小說家的用意所在。

宮廷野史
演義趣聞
奇聞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