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野史傳聞 > 演義趣聞 > 西遊記中什麼原因使孫悟空徹底臣服於唐僧?

西遊記中什麼原因使孫悟空徹底臣服於唐僧?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4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孫悟空保護唐僧西天取經,是極不情願的。五百年前孫悟空大鬧天宮之時,雲遊海角,放蕩天涯,聚羣精自稱齊天大聖,降龍伏虎,消了死籍;頭戴三額金冠,身穿着黃金鎧甲,手執如意金箍棒,足踏步雲履,手下有四萬七千羣怪,人稱大聖爺爺。

這樣的孫悟空怎會臣服於一個凡僧呢!孫悟空不相信唐僧是金蟬長老轉世,十世修行的好人,更不相信自己能修成正果。他保護唐僧西去取經,是還唐僧助他脫困之恩,還菩薩一個人情。孫悟空只能懷疑,卻不能去問。取經的不情願,對師父的看不起,孫悟空溢於言表。

孫悟空時常說唐僧忒慫,說唐僧不濟等等。他的懷疑,佛祖是看在心裏的,佛祖不能主動告訴孫悟空,唐僧如何如何。過多的解釋,只能讓孫悟空更加的看不起唐僧。佛祖只能通過對唐僧的試煉,讓唐僧逐漸的成長,以打消孫悟空的疑慮。

經過漫長的取經路,唐僧師徒西去取經,已接近尾聲。一路上膽小怕事,動不動流鼻涕的唐僧,經過比丘國“心”的歷練之後,他“拜佛取經的誠心,普濟衆生的佛心,悲天憫人的善心,救苦救難的慈心,降妖除怪的決心”得到肯定,唐僧成爲真正的高僧。他不再是之前那個一無是處的唐僧,不再是之前那個渾渾噩噩的唐僧……拜別了比丘國,唐僧四衆行夠多時,又過了冬殘春盡,看不了野花山樹,景物芳菲,忽又見一座高山峻嶺,前面一片黑松林。面對着黑松林,唐僧一改往日的懵懂無知,竟說了一句:“說那裏話!不信直中直,須防仁不仁。我也與你走過好幾處松林,不似這林深遠。”

西遊記中什麼原因使孫悟空徹底臣服於唐僧?

這話說的與之前可以大不相同,唐僧終於開竅了,此時的唐僧已經蛻變。孫悟空並沒有發現唐僧的變化,他與往常一樣,告訴師父,有他在,不怕,不怕!唐僧又餓了,孫悟空再次去化齋。當孫悟空騰空而起,回望師父時,發現了讓他驚喜且從未看到過的一幕,原著道:“卻說大聖縱筋斗,到了半空,佇定雲光,回頭觀看,只見松林中祥雲縹緲,瑞靄氤氳,他忽失聲叫道:好啊!好啊!你道他叫好做甚?原來誇獎唐僧,說他是金蟬長老轉世,十世修行的好人,所以有此祥瑞罩頭。”

這是唐僧自取經以來,第一次出現祥瑞罩頭。此時的孫悟空相信了唐僧是“金蟬長老轉世,十世修行的好人”,只有金蟬長老轉世的唐僧,纔有可能在沒有修成正果之時祥瑞罩頭。同時,他也相信自己能修成正果。原著道:“如今脫卻天災,做小伏低,與他做了徒弟,想師父頭頂上有祥雲瑞靄罩定,徑回東土,必定有些好處,老孫也必定得個正果。”假如將取經之路分成五段,前四段,孫悟空看不起師父,覺得他一無是處。可這最後一段,他徹底臣服,從唐僧祥瑞罩頭開始,孫悟空死心塌地的追隨唐僧。

同樣,經過前面的艱險,唐僧也佩服自己的這位大弟子。他不再固執而爲,而是聽從孫悟空的建議,對孫悟空的態度也有了變化。奈何,他唐僧的人生閱歷還是太淺,慈悲之心依然氾濫。正如原著所說:“唐僧道:徒弟呀,古人云,勿以善小而不爲,勿以惡小而爲之,還去救他救罷。行者道:師父既然如此,只是這個擔兒,老孫卻擔不起。你要救他,我也不敢苦勸你,勸一會,你又惱了。任你去救。唐僧道:猴頭莫多話!你坐着,等我和八戒救他去。”這師徒二人,一個不再責怪師父慫,一個不再懷疑徒弟。雖說矛盾還在,可那是本性所致,不再是態度的問題。這是取經團隊自成立以來,少有的和諧。《西遊記》第八十回“奼女育陽求配偶,心猿護主識妖邪”會發生怎樣的事情呢?很有意思的一件事。


宮廷野史
演義趣聞
奇聞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