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野史傳聞 > 演義趣聞 > 杜甫走紅貴在堅持專業化與高規格

杜甫走紅貴在堅持專業化與高規格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3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至於子美,蓋所謂上薄風騷,下該沈宋,古傍蘇李,氣奪曹劉,掩顏謝之孤高,雜徐庾之流麗,盡得古今之體勢,而兼人人之所獨專矣。唐元稹

公元770年,唐代宗大曆五年,59歲的杜甫,在潭州往岳陽的一條小船上去世,沒有高規格的葬禮,沒有各方面的哀悼,只有悽風苦雨及滾滾而來的洪水。杜甫就葬在湖南耒陽。當時,“詩聖”那頂桂冠還沒有落到他的頭上,他只是個默默無聞的小詩人。

杜甫走紅貴在堅持專業化與高規格

網絡配圖

然而,歷史會有耐心地等待有價值的東西發出它應有的光芒。43年後,即公元813年,歷史派了一位叫元稹的詩人和官員,來給杜甫定位。當時杜甫的孫子杜嗣業正要將祖父遷葬回河南老家,元稹看到了,就提筆寫了墓誌銘和序。事實上,這已經不是一篇墓誌銘,而是一篇中國文學綱領,而這個綱領的靈魂人物,就是杜甫。

元稹,這位當時和白居易平級的高層人物,給予了杜甫極高的評價。他說老杜是《詩經》和《離騷》的直接繼承人,隋唐以來,乃至魏晉以來,有很多詩壇的牛人,諸如唐初的沈佺期、宋之問,魏晉才高八斗的曹植以及劉禎,南朝的顏延之和東晉的謝靈運等,這些在某一時期執文壇牛耳的大人物,一旦和杜甫比起來,簡直弱爆了,杜甫一出,從氣勢上把他們全壓倒了,同時也把他們的長處全吸取了爲自己所用。

杜甫走紅貴在堅持專業化與高規格 第2張

網絡配圖

經過元稹這麼一宣傳,死了四十多年的老杜火了,連唐文宗都成了他的粉絲,經常在曲江的宴會上吟詠他的詩。有一次,唐文宗還根據老杜的詩發現在曲江有唐玄宗時期的一些宮殿,於是下令重修。

杜甫能紅起來,並非偶然,也不是元稹偶然碰上他,而是歷史使命讓元稹必然碰上他。首先,是杜甫對自己的胸懷有要求,寫詩不光是爲了應酬、自我娛樂,也是愛國愛民的一種表達方式。自己幾間草房的茅草被吹走了,對於唐王朝和天下而言,算個什麼事?但是老杜偏偏推己及人,想到要在唐朝實施大規模的安居工程,“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跑到農民家裏投宿,看到半夜抓壯丁,他悲憤地寫下“三吏三別”。

同時,杜甫作爲一位文青,在專業化的道路上鍥而不捨。杜甫寫詩的態度,大家都知道,“爲人性僻耽佳句,語不驚人死不休”。老杜之所以能成“詩聖”,跟他在專業上的不斷創新是分不開的,要知道唐朝寫詩的能人多了去了,老杜想要賺粉絲,就得想法子在詩句上琢磨。諸如他《秋興八首》裏的“香稻啄餘鸚鵡粒,碧梧棲老鳳凰枝”,這兩句詩本來的秩序應該是“鸚鵡啄殘香稻粒,鳳凰棲老碧梧枝”,杜甫偏偏要玩一個倒裝,把啄稻穀的鸚鵡,棲息梧桐的鳳凰,放在後面。這麼一玩,詩就新潮了,而且還玩出一批擁躉——宋朝的“江西詩派”。

杜甫走紅貴在堅持專業化與高規格 第3張

網絡配圖

杜甫最終登上詩壇聖人的位置,不是偶然的,而需具備高檔次的品格、大格局的胸懷、過硬的專業水準及敢於創新的精神。我們從事自己的行業,也得這樣玩

宮廷野史
演義趣聞
奇聞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