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野史傳聞 > 演義趣聞 > 封德彝:唐初官場上人脈最好的官吏死後評價卻很差

封德彝:唐初官場上人脈最好的官吏死後評價卻很差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8.82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李世民因爲常年統兵在外,注意人才的招募,在被封爲天策上將後,建立的天策府,謀臣武將一抓一大把,更重要的,這幫人,效忠的,是秦王李世民,而不是李淵。勢力龐大的李世民,對李建成的太子之位,構成了嚴重威脅。作爲應對,李建成一方面積極要求,統兵鎮壓劉黑闥,另一方面,拉攏地方勢力,培植親信,楊文幹就是太子安插在慶州的自己人,同時拉攏的,還有羅藝和李瑗。武德七年,因爲一次私運鎧甲事件,楊文幹謀反被殺,李建成在衆多大人物的保舉下,太子之位安然無恙,同時針對事件本身,李淵決定,各打五十大板,李建成的謀士王珪和韋挺,還有秦王府的杜淹,都流放到了四川。

封德彝:唐初官場上人脈最好的官吏死後評價卻很差

網絡配圖

李世民和李建成,因爲楊文幹事件,矛盾公開化了,同時,作爲長子,李淵將重心,也慢慢偏向了太子,秦王府處處受到擠壓。

王子奪嫡,歷來是最兇險的,無數名臣武將,都葬身在這裏,但是在這其中,有一個人的生活,過的卻很滋潤,他跟過楊素、虞世基,甚至宇文化及,最後投靠了李淵,和李世民、李建成的關係都不錯,這種萬金油般的存在,就是今天的主角,封德彝。

彝,讀 yi,字挺難寫,意思是盛酒的器具,封德彝的原名叫封倫,德彝是他的字,河北景縣人,來自大家族渤海封氏,根據史書記載,這個封氏,年代相當久遠,連歷史上第一個朝代,夏朝,都有封氏的祖先記載。

遠到上古,雖然有點扯,但是不可否認,封德彝的家族,的確很大,在隋朝,也是當官的命,他的爺爺叫封隆之,年輕的時候,也是青年才俊,前途一片光明。

正當封隆之,暢想美好未來的時候,北魏皇宮爆發內亂,皇帝希望親政,密詔爾朱榮進入京城,事前得到消息的胡太后,直接把兒子給毒死了,同時緊閉宮門,阻擋爾朱榮。

爾朱榮是鎮壓叛亂的主力統帥,歷史總是有驚人的巧合,不過和爾朱榮相比,董卓是個好人,老董只是把皇帝廢了,糟蹋一下宮女,爾朱榮不僅換了皇帝,把所有的高級官員,都殺了。

本來是希望大洗牌,把整個權力層都給換掉,但是這麼一殺,引起反彈了。

在那個豪門才能當大官的年代,在朝廷裏的,都是大家族,人多、錢多、糧食多,河陰事變後,他們都選擇了抱團,也不是爲了誰,報仇,關鍵是爲了,活命。引起這麼強烈的公憤,事先爾朱榮也沒想到,現在人已經殺了,後悔也沒用,在京城當老大,是沒機會了,臨時以元子攸爲皇帝,自己回晉陽,至少軍權還在自己手裏,當個太上皇也不錯。封隆之的老爹封回,官拜鎮東將軍、冀州刺史、右光祿大夫,作爲高級別官員,也在這支倒黴隊伍裏,死在了河灘。作爲兒子,封隆之也不去河內,當太守了,老爹死後,第一時間,跑回大本營冀州,在河北,依靠家族影響力,成爲冀州刺史,後來主動投降高歡,北齊建國後,官拜太子太保。戰亂年代,作爲掌握人口和資源的大家族,在幾個勢力之間來回,也很正常,官老爺要人要錢,家族要安定,各取所需。

封德彝:唐初官場上人脈最好的官吏死後評價卻很差 第2張

網絡配圖

封德彝的老爹叫封子繡,曾經也是渤海太守、霍州刺史,南朝陳國唯一的一次北上,封子修被吳明徹打敗,俘虜去了南朝,後來陳國內亂,封子修才跑回北朝,楊堅建立隋朝後,擔任通州刺史。

封德彝出生在公元568年,在看年鑑的時候,發現這麼兩件有意思的事件:

第一,北周武帝宇文邕,向突厥公主求婚,兩家達成戰略聯盟;

第二,突厥和東羅馬帝國結盟,共同出兵攻打波斯,仗打了二十年;

這似乎可以說明,爲什麼中原大亂,突厥人兵強馬壯,硬是沒來攻城略地,只是把中原,當成提款機,拿點糧食、金銀和女人就走,因爲他們的主戰場,不在這裏。

繼續說,封德彝,九歲的時候,也就是公元577年,吳明徹北伐,然後封德彝的父親,因爲戰敗,被俘虜到了揚州。

史書上沒有記載,封德彝是不是也去了江東,但是在公元590年,江南大叛亂,楊素奉命鎮壓的時候,22歲的封德彝,作爲記室跟在身邊,楊素看中的,可能就是封德彝對江南的熟悉。

楊素對這個機靈的年輕人很看重,從江南迴來,就把自己的堂妹,許配給了他,當時的封德彝,應該算是楊素的助手,行軍記室的日常工作,和祕書差不多,能把堂妹許配給他,也是看中了封德彝的潛力。

開皇十三年,也就是公元593年的時候,楊堅想要在陝西麟遊縣,建一座避暑山莊,也就是後來的仁壽宮,唐太宗以後改名叫九成宮,任命楊素爲總負責人,封德彝,就是仁壽宮的土木監。

史書記載,仁壽宮的位置,在岐州以北,而當時李淵,正好在岐州,擔任刺史,或許,兩個人的關係,是從這裏認識的。

楊素在楊堅後期,官位是尚書右僕射,朝堂上的第二號人物,得到楊素推薦的封德彝,在公元595年,正式進入中央,官拜內史舍人。

隋唐時期,三省六部中的中書省,改名叫內史省,楊廣時期,掌管內史省的,是內史侍郎虞世基,而封德彝,就是他的第一助手。

關於虞世基的評價一直不好,楊廣在史書裏,是類似商紂一樣的昏君,虞世基作爲楊廣身邊的第一號大臣,待遇肯定也沒好到哪裏。

其實虞世基和他弟弟虞世南,都是隋唐時期有名的書法家,虞世南在貞觀年間,還是李世民的家庭老師,專門研究書法,去世後,由魏徵推薦,褚遂良頂替了他的位置。

後來江都兵變,虞世基被殺,宇文化及的大部隊,到達洛陽後,被李密打敗,封德彝就是在這個時候,來到大唐,投靠他的老同事李淵。

李淵對待這位前同事的態度,史書上記載的,有點奇怪,封德彝剛到長安,李淵原先是不接納他的,等兩人一番長談,隨着幾聲大笑,李淵決定,升封德彝爲內史舍人,不久,再次升職,做了內史侍郎。封德彝來長安的時間,是武德二年,武德三年,李世民就帶着大部隊,進攻王世充。王世充怎麼說,也是隋朝統兵將領中的精英,雖然剛得到的河南大片土地,被李世民給奪了,但是主城,洛陽,依然防守的固若金湯,戰爭持續了大半年,洛陽城依舊是王世充的。洛陽被圍的第一時間,王世充就找竇建德,請求增援。作爲隋朝的東都,洛陽建設的相當豪華,更是整個隋朝的中心,竇建德得到王世充的增援請求後,第一時間就興沖沖的去了。隋末這幾支隊伍,當家的,王世充、竇建德、李密和李淵,都不簡單,現在李密第一個掉隊了,剩下三家。

封德彝:唐初官場上人脈最好的官吏死後評價卻很差 第3張

網絡配圖

竇建德很聰明,他先給李世民和李淵,寫了封信,按照當時的形勢,王世充和竇建德聯合,整體實力上,高出一大截,況且,李世民進攻王世充的同時,李靖把李唐剩餘的精銳,帶出去打蕭銑了。

關中空虛,這是誰都知道的祕密。

竇建德信的內容很簡單,既然我來了,咱三家也不要傷了和氣,我不去攻打關中,不去攻打長安,你們呢,洛陽也不要打了,回去吧。

老竇的這個威脅,很實際,也很有效,大家都攤開了說,敞亮。

李淵是皇帝,對於這個威脅,當然最擔心,和大臣們一番商量,就決定,把李世民召回來,先緩一緩,等聚集實力,下次再打,於是任命封德彝爲大使,去洛陽,向李世民轉達皇帝的意思。

李世民呢,不願意。

之所以這麼快能圍困洛陽城,說到底,就是趁王世充剛剛收復李密的土地,人心不穩,這次退兵了,王世充有了時間,整頓力量,到時候還不知道,誰打誰呢。

這時候的封德彝,已經56歲了,在政壇上,是老江湖。

他決定賭一把,贏了,不僅和秦王勾搭上了,自己的地位,還能再上一層樓;輸了,他也只是一個傳話的。

從李世民那回來,封德彝就轉達了秦王的意思,而且開始說服李淵,更重要的是,類似封德彝這種,熟悉人性的傢伙,對竇建德也研究過,認爲,老竇看上的,是洛陽,打長安?他看不上。

結果,武德四年,李世民不僅攻陷了洛陽,連竇建德,也一併收拾了,加上李靖南下平定江東,天下,已經是李氏的天下了。

封德彝,如願以償,加官進爵,爵是平原縣公,官是天策府司馬。

武德四年,竇建德在長安被殺,同時徵召,竇建德在河北的主將,去長安,因爲害怕被殺,這幫人在半路,叛亂,以劉黑闥爲首,重新聚集實力,起義;

同年,李世民、李元吉、李建成,李淵的三個兒子,都和劉黑闥交了一次手,在武德五年,被李建成打敗,被殺。

武德六年,封德彝官拜吏部尚書。

武德七年,楊文幹事件爆發。

武德八年,封德彝再次升職,成爲密國公,中書令。

武德九年,玄武門之變,封德彝和蕭瑀,都是李淵時期的宰相,分別被封爲,尚書右僕射和尚書左僕射。貞觀元年,封德彝因病去世,另一位僕射蕭瑀,同時也被罷官,唐太宗在登基後,把權力全部收歸中央。故事說到這,印象中的封德彝,形象好像不大好,成了兩面三刀的人物,但是有一件事,卻是和這種形象相反的:武德九年到貞觀元年,貴爲右僕射的封德彝,得到了皇帝李世民的一項新任務,推舉人才。這是個好活,推薦的人,就算是封德彝的門生,如果表現好,皇帝李世民又喜歡,加官進爵的同時,自然都是封德彝的人脈,但是在面對唐太宗的詢問時,封德彝是這麼回答的:“非不盡心,但於今未有奇才耳。”爲了這事,皇帝和大臣們,也是一種嘲笑,老爺子看不起人,眼光不行了。

封德彝:唐初官場上人脈最好的官吏死後評價卻很差 第4張

網絡配圖

其實,當時的封德彝已經是,一個近六十歲的老頭子了,屬於李淵的老臣,如果收了門生,自己遭到貶黜,這些門生的處境就尷尬了,救老師?要被皇帝罰,不救老師?還是要被皇帝罰。

所以何必去害人呢。

非兩面三刀,生存技能罷了。

貞觀十七年,封德彝的長期飯票,爵位,沒了,食邑也沒了,諡號從明,變成了 繆。

原因,史書記載,是被人告發,就是因爲他的兩面三刀,人還在老單位,新單位的工作就找好了,這人不厚道,哈~

宮廷野史
演義趣聞
奇聞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