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野史傳聞 > 演義趣聞 > 慈禧難捨“花園”情結 借海軍之名修建頤和園

慈禧難捨“花園”情結 借海軍之名修建頤和園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6.09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北洋海軍在1888年正式成軍時,其實力大大超過日本海軍,然而此後至甲午戰前的6年,由於經費緊張便未再添置一艦、未再更新一門火炮,甚至正常的維修都難進行。相反,這6年中日本平均每年添置新艦2艘,日本天皇甚至節省宮中費用,撥“內帑”以充造船、買船費用。兩相對照,夫復何言!到甲午海戰時,日本艦隊的航速與火力都大大超過北洋艦隊。其實,中日海戰的勝負在此時已經判定。

慈禧難捨“花園”情結 借海軍之名修建頤和園

網絡配圖

修園就在籌建昆明湖水師學堂這種冠冕堂皇的名義之下正式開始,經費自然從海軍出。人人明白這是“掛羊頭賣狗肉”龐大的北洋水師曾是清王朝的驕傲,然竟不敵後起的日本海軍,直接與腐敗有關。

慈禧挪用鉅額海軍軍費爲自己修建頤和園並興建“三海工程”(北海、中海、南海),是晚清政局腐朽透頂的一個最明顯的標誌。在內憂外患不斷、財政幾瀕破產、統治岌岌可危已到朝不保夕的險境之中,她竟能動用鉅額軍費爲滿足自己“頤養”、遊樂之慾而大興土木,修建奢華園林,且無人敢於勸阻,則不能不說大清王朝的“氣數”將盡了。

慈禧性喜享樂,曾幾次想重修剛被英法聯軍焚燬的圓明園,但終因花費實在太巨且在恭親王奕訢、醇親王奕譞及李鴻章等一批王公大臣或明或暗的聯手反對下不了了之。此後,“修個花園”始終是她的一個“情結”。到了1877年冬,在慈禧的幾次打壓下奕訢已經失勢,奕譞卻日漸得寵。或許是爲了彌補當年曾經反對重修圓明園之“過”,使自己在慈禧面前更得寵幸,奕公式就想以在昆明湖邊設機器局的名義爲慈禧重建與圓明園一同被焚、原建於乾隆年間的清漪園,但爲人所阻,未得實現。不過,奕公式此後卻一直惦記着爲太后“修園”邀寵。耿耿此心,將近十年。

慈禧難捨“花園”情結 借海軍之名修建頤和園 第2張

網絡配圖

1886年,慈禧藉口即將結束垂簾聽政,想建個花園以“頤養天年”,而這時早已主持軍國大計、受命總理新成立不久的海軍衙門事務的奕譞奉慈禧之命巡閱北洋海防時卻心生一念,找到了爲慈禧修園的最佳理由,趕忙上了《奏請復昆明湖水操舊制折》。當日,即奉接“依議”的慈禧懿旨。這樣,一年前剛剛成立的海軍衙門就負責起名爲“水操”、實爲給太后修園之責。

在昆明湖“水操”,皇上和皇太后自然要“幸臨”,各種設施自然不能簡陋。修園就在籌建昆明湖水師學堂這種冠冕堂皇的名義之下正式開始,經費自然從海軍出。人人明白這是“掛羊頭賣狗肉”,翁同龢在日記中諷刺道:“蓋以昆明湖易渤海,萬壽山換灤陽也。”“渤海”指北洋水師的主要防區;“灤陽”是承德的別稱,指實際是以海防爲代價修建類似避暑山莊一樣的行宮別館。但權傾一時的翁氏也只能在日記中發泄自己的不滿而不敢公開表示,遑論他人!

慈禧難捨“花園”情結 借海軍之名修建頤和園 第3張

網絡配圖

1887年3月中旬,清廷以光緒的名義發佈上諭,將清漪園改名爲頤和園,不久水師學堂的內、外學堂先後竣工,還安裝有電燈、鍋爐房等“現代化”設備。

給“老佛爺”造園當然是頭等大事,有關官員自不敢有絲毫怠慢。如從外國購買、安裝最新式的電燈等事多由李鴻章經辦,而海軍衙門當時還兼管鐵路。李在1891年夏給海軍衙門一封催要具有戰略意義的關東鐵路撥款信中,不能不首先詳盡報告爲頤和園買燈器情況:“頤和園電燈、機器全分業經分批解京,並派知州承霖隨往伺候陳設”。而頤和園附近西苑“更換電燈鍋爐各件”是由一洋行代辦,不久就可運到天津,“聞器料尚屬精美,一俟到齊,即派妥員解京以備更換”,最後才簡單提及修路經費問題。可見要款之不易。

宮廷野史
演義趣聞
奇聞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