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野史傳聞 > 演義趣聞 > 戰無不勝!蒙古大軍西征爲何縱橫無敵

戰無不勝!蒙古大軍西征爲何縱橫無敵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4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導讀:蒙古大軍在十三世紀發動了大規模的西征,佔領了大半個亞歐大陸,人數少的蒙古軍隊往往戰無不勝,攻無不克。蒙古軍隊爲何縱橫無敵?這其中有什麼奧祕嗎?難道真是“上帝”的旨意嗎?

一、蒙古人強烈的征服精神

蒙古人的戰鬥力首先來自他們強烈的征服意識,蒙古人可能是世界上最具有徵服意識和尚武精神的民族之一,這一點,和西方人有點相似。羅馬教皇的使者加賓尼在《出使蒙古記》這部書裏詳細記載了蒙古惡劣的自然條件。他在書中說:這個國家的某些部分,山嶺極多,在其他部分,則是平地,但是,實際上它的全部土地都說是由砂礫構成的,土壤不多,幾乎都是沙漠。

戰無不勝!蒙古大軍西征爲何縱橫無敵

網絡配圖

加賓尼說的蒙古的氣候,和我們現在全球溫室效應出現的極端天氣基本上一致。在這樣極端的氣候條件下,他們的牛羊往往會成羣的凍死後者因乾旱而餓死、渴死。遊牧民族的一切財產和生活來源就是他們放牧的牛、羊、馬了,在古代,對於遊牧民族而言,沒有了可以依賴的牲畜,就失去了生活的來源。這時候,爲了維持生存,擄掠就成了他們求生的另外一種途徑。我們說,不是遊牧民族天生具有侵略性,而是被那種地理環境逼出來的。

和所有的敵人相比,蒙古人物質上處於落後地位,大規模地攻佔掠奪始終是激勵其保持旺盛戰鬥力的原因和動力。對財富的渴望,對殺人帶來的刺激,使得蒙古人幾乎沒有停止對外發動戰爭時候。蒙古人放手讓士兵可以任意屠殺的政策,在心理上可以讓殺人的血勇刺激軍人的好戰情緒和原始勇氣,使得蒙古軍人成爲極其勇敢野蠻的戰士。法國歷史學家勒內格魯塞在《草原帝國》中這樣解釋蒙古人征服世界的動機。

這樣長期薰陶出來的征服意識,就成爲了民衆的準則。只要他們能夠的話,就要征服全世界。加賓尼在《出使蒙古記》中說,成吉思汗曾經頒佈命令說,只要他們(蒙古人)自己還沒有遭到屠殺,他們就要使全世界降服於他們,他們決不同任何民族講和,除非那些人首先向他們投降。蒙古第三任大汗,成吉思汗的孫子貴由的大印上刻着這樣的文字:“天上的神,地上的貴由王,神的力量,一切人類的皇帝大印。這些情況都說明,征服全世界是他們的人生理想。這就不難理解爲什麼他們會在短時間以蒙古爲中心,向四周所有的地方發起征服戰爭。

  二、蒙古人極端的服從意識

蒙古軍隊強大的戰鬥力來源於他們的鐵的紀律和極端的服從意識。服從意識是形成強大戰鬥力的重要原因,在作戰中,只有所有人都完全聽從指揮員的命令,才能形成強大的戰鬥力。世界上戰鬥力最強大的軍隊有兩個,一是德國軍隊,二是日本軍隊。這兩個國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一個打遍歐洲無敵手,一個打遍亞洲無敵手。除了他們先進的武器和戰術之外,對領導的絕對服從是他們軍隊強大戰鬥力的重要原

不管他給他們下了什麼命令,不管什麼時間,什麼地點,不管這命令是要他們去作戰,是死是活,他們都絕對服從,沒有一個字的反對。即使他要他們的未婚的女兒或姐妹,他們也把她奉獻給他,不出一句怨言。(《出使蒙古記》)你能夠找出還有比蒙古人更具有服從意識的民族嗎?雖然我們有些人說,這是盲從意識,這是奴隸意識。但是,軍隊中,就需要這樣的意識,沒有這樣極端的服從意識,根本不可能取得戰爭的勝利。

當然,他們極端的服從意識也要靠嚴酷的紀律做保證,蒙古人的軍紀之嚴,全世界少有。當他們在作戰的時候,如果十人隊中有一個人、或兩個人、或三個人、或甚至更多的人逃跑,則這十個人全體都被處死刑。如果有一個十人隊全部逃跑了,則在百夫長之下的其餘的人,即使沒有逃跑,也全都要被處死,一句話,除非他們全體退卻,所有逃跑的人統統要被處死。

同樣的,如果十人隊中有一個人、或兩個人、或更多的人奮勇前進,勇敢戰鬥,而其餘的人不跟着前進則這些人都要處死;如果十人隊小將一個人或更多的人被敵人俘虜,而他們的夥伴不去救他們,則這些夥伴都要處死。(《出使蒙古記》)這就是典型的株連政策,一人逃跑,戰友全部處死。結果,即使你想逃跑,別人也不會答應。最後,是要死一塊死,要活一塊活。在戰場上,蒙古軍隊成了永不後退的軍隊。雖然這種政策不怎麼人道,但是,效果那是相當的好。

戰無不勝!蒙古大軍西征爲何縱橫無敵 第2張

網絡配圖

三、蒙古人特殊的社會生活

首先是蒙古人的吃苦能力極其強悍。由於蒙古人在嚴寒和艱苦的環境中長大,都具有極爲堅韌耐勞的性格,對物質條件的待遇幾乎從不講求,爬冰臥雪在其視爲常事。遠距離跋涉更是從小的習慣。對物質條件的不講究,使蒙古軍隊的後勤負擔很輕。因此,蒙古軍人擁有其他民族戰士所沒有的連續作戰的意志和能力,這是西方那些養尊處優的貴族騎兵們永遠難望其項背的。

其次是蒙古人從生下來就是戰士。蒙古各部落統一後,幾乎把對外戰爭作爲民族生存的依靠,基本上不再進行放牧等生產活動,蒙古國走向了完全的軍事化道路。爲了訓練出最好的軍隊,蒙古人三四歲的孩子就被投入專門的軍事訓練部門進行軍事學習。他們被嚴格地進行騎馬、射箭的訓練。這些被從小訓練出來的孩子組成的騎兵部隊,戰鬥的素質和技能是極爲驚人的,他們在馬背上無論是衝鋒還是快速撤退都能準確地射擊敵人。

第三,就是蒙古人的特殊社會組織形態。蒙古人建立了與戰爭相適應的社會組織,在蒙古,除了大汗的親軍之外,沒有專門的軍隊,每個蒙古人,既是普通老百姓,又是戰士。在平時,他們放牧,在作戰的時候,他們就自備武器跟隨首領出發。可以說,他們是典型的”全民皆兵“,每個人都具有雙重身份,對外發動戰爭時,可以全民動員,全民不分男女老幼都可以參加作戰行動。如對花剌子模國的長期圍困,就是全民參與,在城下放牧生活,維持軍隊持續不斷的攻擊力,直到城市被攻克。綜上分析,蒙古國軍隊在亞歐大陸東征西討所向無敵幾乎是必然的結果。

四、蒙古人先進的戰術

在十三世紀,蒙古人的作戰理念應該是世界上最先進的。

1.戰爭前做好偵查工作

蒙古軍隊在作戰的時候,最注意做好前期偵察工作,不打無準備之仗。作戰之前,他們儘量收集有關敵人的道路、河流、防禦工事、政治和經濟狀況等方面的情報,並在戰爭中加以利用。蒙古軍隊行軍之時,在大軍的前面要派前鋒,前鋒的前面還要有哨騎,只要是幾百人以上的小部分,就一定要在周圍派出哨騎偵察。偵察分兩種,一種是武裝哨探,通常在周圍有敵軍時進行,哨騎登高望遠,或者劫掠敵人,逼近敵人的營哨去獲得情報。

另一種是平時行軍的哨探,以發現居民爲主,一旦發現居民或旅客,都要捕獲詢問四周的地勢、兵力分佈、有什麼要塞、有什麼軍事基地、哪裏可以補給等等。這種哨探在行軍時的分佈,有時可以遠至大軍的前面兩百公里之遠。一旦發現情報,根據情報的重要程度層層上報直到統軍大帥。因此,蒙古軍隊幾乎從來沒有被伏擊過。

戰無不勝!蒙古大軍西征爲何縱橫無敵 第3張

網絡配圖

  2.百戰百勝的後退——合圍戰術

蒙古人在戰鬥中,很少和敵人硬拼硬,也就是說,他們很少和敵人正面迎戰。正面迎戰往往會造成己方較大的傷亡,而且勝算的可能性也不大。他們利用騎兵高度機動的特點,採取引誘敵人進攻,然後退卻,在退卻中對敵人進行包圍的戰術,這種戰術每每取得了勝利。蒙古人的逃跑——合圍戰術分爲戰略和戰術兩個方面。

在戰略方面,蒙古人特別強調的就是部隊的機動性,以遠距離的包抄迂迴、分進合擊爲主要戰術特徵。他們常常可以上百里地大規模機動,使敵人很難預料和防範到他們的攻擊。如果敵人確實強大,他們就退上幾天,跑上幾百里路,把敵人拖得分散開來,然後抓住戰機,消滅其中最關鍵的敵人,然後順勢擊潰其他敵人。這種戰法的經典戰役是者別和速不臺第一次橫掃俄羅斯的卡馬爾河大戰。

3.利用僞軍進攻

“以毒攻毒”是中醫上的重要治療手段,往往也會收到很好的效果。在戰爭中,“以敵攻敵”也同樣有效。在蒙古軍隊中,有一個特殊的團體,就是“籤軍”。所謂籤軍,就是蒙古人把當地居民和俘虜作爲進攻敵人的炮灰。蒙古人帶着所獲俘虜去進攻另一個國家,這些俘虜被安置在第一線。如果他們幹得不好,蒙古人就把他們殺死。如果他們打得很好,蒙古人就允諾要封給他們高官厚祿。這些”籤軍“炮灰,往往在攻城中使用。這些俘虜用自己的血肉爲蒙古人鋪平了勝利的道路,這也就是爲什麼蒙古人在作戰中傷亡那麼少的緣故。

戰鬥民族,蒙古大軍之所以縱橫無敵在歐洲大陸,除了在特殊的環境培養下產生,再有就是蒙古軍先進的戰術。在蒙古那樣惡劣的環境下,要想生存必須使自己強大,這或許就是蒙古無敵的最主要原因。

宮廷野史
演義趣聞
奇聞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