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野史傳聞 > 演義趣聞 > 西遊記要行走十萬八千里竟與鄭和下西洋有關

西遊記要行走十萬八千里竟與鄭和下西洋有關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6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鄭和下西洋的航程相當於從長安到西天雷音寺的距離

我們知道,中國歷史上與遠征有關的著名事件有:“絲綢之路”,從長安出發,經過新疆、中亞,最後到達波斯; 唐朝玄奘法師到印度取經;成吉思汗大西征,蒙古人打到了今天的莫斯科、匈牙利一帶; 馬可波羅、湯若望從歐洲到中國做生意、傳教; 鄭和下西洋,從江蘇省出發,經過臺灣海峽,南中國海,馬六甲海峽,最後到達印度。鄭和艦隊還到過沙特、非洲東部; 中國工農紅軍長徵,從江西到陝西。  

西遊記要行走十萬八千里竟與鄭和下西洋有關

圖片來源於網絡

《西遊記》的作者吳承恩是明朝人,不可能知道四百年後紅軍會進行兩萬五千里長徵。另一方面,明朝以前地圖技術很落後,計算較遠路程時一般算走了幾年,又走了幾個月,如果要算精確的距離,那是不可能的,也沒有意義。那麼吳承恩又怎麼知道“十萬八千里”這個詞呢?爲什麼不是“九萬八千里”或者“十一萬八千里”?我們知道,十萬八千里換算成公制就是五萬四千公里,地球的周長是四萬公里,吳承恩能憑空想象出比地球周長還要長的距離麼?

鄭和下西洋走的是海路,他所帶的艦隊不是普通的民船或商船,而是明朝的海軍。海軍是有航海日誌的。航海日誌會記錄艦隊發生的一切重大的事件,會記錄某年某月某天在那一個國家的那一個港口補充了多少數量的水、糧食等重要物資,同樣航海日誌也會記錄某年某月某天在海上航行,航速達到多少,風速是多少,有沒有遭遇風暴和巨浪。

只要查看海軍的航海日誌,就可以計算出每一天的航程,計算出江蘇太倉-福建長樂的航程,福建長樂-越南歸仁的航程,計算出越南歸仁-印尼爪哇島-馬來西亞馬六甲城-斯里蘭卡-印度卡利卡特等每一段海路的航程。累加起來,就得出總航程了。  

西遊記要行走十萬八千里竟與鄭和下西洋有關 第2張

圖片來源於網絡

吳承恩的結論是:鄭和下西洋的航程是十萬八千里!

網傳鄭和第一次下西洋時在印度古裏立碑,碑文中有一句:其國去中國十萬餘里。顯然,鄭和查看海軍的航海日誌後,統計出第一次下西洋的單向航程爲“十萬餘里”。

這十萬餘里和十萬八千里,相差不大吧!另外,鄭和艦隊還去過沙特,分艦隊還到過東非。從中國到印度是十萬餘里,那麼從中國到沙特,到東非,航程會不會有十一萬餘里或十二萬餘里?

《西遊記》中提到,孫悟空一個筋斗是十萬八千里,從長安到西天雷音寺的距離也是十萬八千里,這就說明《西遊記》與鄭和下西洋是相關的。

由於鄭和七次下西洋的航程各不相同,十萬八千里可能是其中一次航程的數字,也可能是七次航程的平均值。不過,我買回了一張世界地圖,發現從上海到新西蘭首都的距離是一萬公里左右,和上海-馬六甲海峽-印度的距離差不多,是不是明朝的華里和今天的華里不相等?  

西遊記要行走十萬八千里竟與鄭和下西洋有關 第3張

圖片來源於網絡

當然,吳承恩也可以走捷徑。他知道“十萬餘里”,但又不知道千位數是多少。或者因爲梁山泊有108個好漢,或者因爲鄭和的隨從有27000人,27000×4=108000,所以他將千位數定爲八。

而且,27000/2=13500(斤),剛好是孫悟空的如意金箍棒的重量。

因此認爲西遊記中十萬百千里的來源處就是鄭和下西洋事件。

宮廷野史
演義趣聞
奇聞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