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野史傳聞 > 演義趣聞 > 看400年前的情色大師如何打擊盜版

看400年前的情色大師如何打擊盜版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3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說到《肉蒲團》大家都知道這是一本曾被數次封禁的“淫邪之作”。通俗地說,就是“黃書”。而其作者正是李漁。事實上,這部作品在李漁所有著作中並不特別出色,在藝術價值上更不值一提,其超大名氣來自於數次封禁。像歷史上的其他禁書一樣,嚴厲的封禁往往引發人們的好奇心和逆反心理,偏要找來讀讀。除了這本書外,李漁在當時創作的《憐香伴》、《風箏誤》、《意中緣》、《玉搔頭》及《無聲戲》、《十二樓》等作品,都曾暢銷一時。這些作品有幾個共同特點,即,故事性強,寫人寫性不再隱晦,甚至刻意描摹誇大性描寫。

看400年前的情色大師如何打擊盜版

網絡配圖

李漁生於1611年,卒於1680年。他幼年生活於江蘇雉皋(今如皋),本名仙侶,後改名漁,字謫凡,號笠翁。李漁的父親是個中藥販子,家底殷實。年輕時,爲光宗耀祖,李漁醉心於功名,二十四歲考中秀才。四年以後,再赴杭州參加鄉試,不幸落第。但當時明朝已在風雨飄搖之中,考中了似乎也沒什麼用處。於是他隱居故鄉浙江蘭溪夏李村數年,等時局安定下來,又舉家搬到省城杭州,開始了自己的文壇生涯。

在杭州生活期間,李漁成了炙手可熱的“暢銷書作家”。明朝末年,印刷業發達,很多書商靠翻刻各種典籍大發其財。李漁這樣可以寫當代人當代事的作家,自然更受歡迎。生活在末世的人們,喜歡讀消愁解悶的書,以此獲得心理寄託。一個欣欣向榮的世界,人們忙於創造,對這個還真興趣不大。後人有評價說李漁的小說裏歌頌了男女青年自由戀愛,譴責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批判假道學,具有一定反封建的進步意義,其實哪有那麼多意義?都是後人給他扣的大帽子而已。即使書中偶有微言大義,也不過是迴避一下風險,更多的則是迎合讀者趣味。

看400年前的情色大師如何打擊盜版 第2張

網絡配圖

但李漁並沒因此獲得多少利益。他的作品一問世,馬上就有幾十家甚至上百家書商盜印。那時候盜印沒什麼技術含量,買一本新書,自己找幾個刻書匠在家裏刻印,然後銷往市場,當然也不用付給李漁稿費。他的作品只要在杭州市場上出現,蘇州、南京等地的書商很快就能翻印出來。據說,在缺少交通工具的清朝初年,數日之內,三千里外的地方都能見到李漁的新作,可以想見傳播之快。那時候沒有版權局,沒人幫李漁維權,眼看着自己的文字替別人換來大把銀子,李漁好不撮火。他四處奔走,查找源頭,與人打官司,甚至通過關係到蘇鬆道臺孫丕承那裏告狀,終於成功查處了一起嚴重盜版事件---他的書還沒正式出版,盜版書卻已經上市了。

更有甚者,書商找來幾個無名作者的書稿,直接署上“湖上笠翁”的名字就擺上書攤。後人好歹還搞一塊遮羞布,用全庸、金庸著、古尤、吉龍來冒充金庸和古龍,當時的人不管那一套,反正你可以叫“湖上笠翁”他也可以叫“湖上笠翁”,李漁只能幹吃啞巴虧。

看400年前的情色大師如何打擊盜版 第3張

網絡配圖

爲打擊盜版,李漁全家搬到盜印最猖獗的南京,在那裏建立了一個自己的書屋,名爲“芥子園”,取“芥子雖小,能納須彌”之意。他的全部作品都在自己的書鋪印刻,算是壟斷了市場。同時,他改造印刷技術,注重裝幀設計,除印自己的作品,還重新審定編輯了很多名著,如《三國志演義》、《水滸全傳》、《西遊記》、《金瓶梅》等。在與僞書、劣書的競爭中終於脫穎而出,形成了良幣驅逐劣幣的態勢。後來“芥子園”書鋪屢經轉手,但李漁奠定的良好傳統一直保持,使芥子園成爲清朝出版業的著名品牌,沿襲二百多年,當下的很多圖書收藏者還都以收藏到芥子園印行的圖書爲榮。

從某種意義上講,這也算李漁爲中國出版業做出的貢獻吧。

宮廷野史
演義趣聞
奇聞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