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野史傳聞 > 演義趣聞 > 演義趣聞:三國的第一場戰爭的戰前佈置

演義趣聞:三國的第一場戰爭的戰前佈置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3.0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董卓討伐戰是東漢末年,各地羣雄組織地方軍對抗董卓的戰役。本文談談雙方的戰前佈置。

戰爭開打之前,雙方都積極了大規模的戰略部署和調整。關東聯軍成立之際,所率人馬達十餘萬人,在人數佔有一定優勢。在盟主袁紹的指揮和調度下,聯軍迅速展開戰略部署:

演義趣聞:三國的第一場戰爭的戰前佈置

網絡配圖

北線——以袁紹和河內太守王匡爲主,進駐洛陽以北的河內郡,王匡所部駐守河陽津地區,時刻準備渡過黃河向洛陽發動進攻。冀州牧韓馥坐鎮冀州鄴城,提供後勤保障,同時以部下趙浮、程渙率部萬餘人,配備戰船百艘及強弩萬張駐守孟津地區,以防董卓軍隊北渡偷襲。兵力數萬人。

南線——以後將軍袁術爲首,駐紮在洛陽以南的魯陽地區,兵力數萬人。

東線——以兗州刺史劉岱、陳留太守張邈、東郡太守橋瑁、廣陵太守張超、山陽太守袁遺、濟北相鮑信及代理奮武將軍曹操爲主,統兵十餘萬,駐紮在酸棗地區。

東南線——以豫州刺史孔伷爲主,潁川太守李旻屯兵潁川。

按照關東聯軍的兵力部署,戰場態勢對其是較爲有利的。關東聯軍的部署其實對佔據洛陽的董卓已經形成了三面夾擊之勢。而洛陽以西對於董卓來說也不是一片安全之地,十餘萬的白波叛軍已經攻陷了河東,如果白波叛軍揮師南下,董卓將四面楚歌。因此,打敗董卓最佳的方案是將董卓牢牢的鉗制在洛陽地區,多點開花,纔有機會將其一舉殲滅,一旦讓董卓離開洛陽逃回老巢涼州,取勝就會變得異常困難。

自從袁紹逃出洛陽之後,董卓便立刻意識到自己即將面臨的可能是關東各路諸侯的武裝對抗。爲了擺脫政治上的孤立,緩合與士大夫及各路諸侯之間的矛盾,董卓秉政伊始的董卓接受了朝臣周毖、伍瓊等人的建議,提拔任用了相當一批士人,對士大夫及各路諸侯進行拉攏。這其中就包括拜尚書韓馥爲冀州牧,侍中劉岱爲兗州刺史,潁川張諮爲南陽太守,陳留孔伷爲豫州刺史,東郡張邈爲陳留太守,甚至對擅離京師的袁紹也既往不咎,還授以勃海太守之職。不過,此時的關東各路諸侯們早已看出董卓專權、王室衰微,正是他們大顯身手、擴充自己勢力的良機,關東聯軍也正是因此應運而生,因此,董卓的這個計劃並未奏效。

演義趣聞:三國的第一場戰爭的戰前佈置 第2張

網絡配圖

爲抵禦關東聯軍的進攻,董卓很快便調整了自己的部署。親自坐鎮洛陽,對洛陽外圍的防禦進行一系列的安排:

以一部鎮守黃河岸邊的孟津、小平津一線以鞏固洛陽的北部防禦;

一部據守成皋、滎陽、轘轅關、太古關一線以穩固洛陽東部防線;

另外一部以廣成關、伊闕關爲據點扼守南線。

不久之後,從西部地區傳來了令董卓興奮的好消息:白波軍在攻陷河東地區之後,並沒有揮軍東來直搗洛陽切斷洛陽與涼州的交通線,董卓的補給並未受到威脅,這讓董卓大爲欣慰。

在做好以上部署的同時,董卓立即毒殺了被他罷黜的皇帝、現爲弘農王的劉辯。將仍然留在洛陽的袁家宗親包括太傅袁隗、太僕袁基等人在內的五十餘口全部殺害,連幾歲大的嬰兒都沒能倖免。同時,董卓還大肆發掘皇陵以及公卿的冢墓,盜取寶物。

不久之後,董卓又以關東聯軍實力雄厚爲由脅迫朝廷遷都長安,驅趕洛陽的數百萬居民一起前往長安,將洛陽的皇宮放火焚燒。洛陽附近的二百里範圍內房屋盡毀,雞犬不留。被迫遷徙的百姓在董卓大軍的驅趕、掠奪之下,橫屍遍野,其慘狀令人髮指。在董卓的暴行之下,洛陽地區的社會經濟和文化遺產都遭到了非常嚴重的破壞。

演義趣聞:三國的第一場戰爭的戰前佈置 第3張

網絡配圖

爲防止加入關東聯軍勢力進一步擴大,董卓徵召皇室宗親、幽州牧劉虞爲太傅,避免劉虞加入關東聯軍的陣營。不過,因爲路途遙遠不暢,這個任命始終未能送達劉虞手中。不久,董卓派遣大鴻臚韓融、少府陰循、執金吾胡母班、將作大匠吳循、越騎校尉王瑰等五人分別前往河內及魯陽對王匡和袁術進行勸降。不料這五人不但未能成功說服王匡和袁術,除了大鴻臚韓融之外,其餘四人皆被處死。董卓的勸降之計未能成功。

不過,在雙方戰前部署完成之後,戰鬥卻未如意料中的迅速展開,數條戰線上毫無廝殺之聲,雙方並沒有實質性的接觸。

宮廷野史
演義趣聞
奇聞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