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野史傳聞 > 演義趣聞 > 她被稱爲亂世賢妻 與宋高宗走過金婚始終相隨

她被稱爲亂世賢妻 與宋高宗走過金婚始終相隨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1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宋高宗趙構,一生遭逢亂世,經歷過流離之苦、亡國之痛,雖然後來求和成功,保住了半壁江山,但前面十餘年被金軍追殺的驚險與惶懼,也是非常人所能忍受的。好在,在金軍鐵蹄緊追與刀劍相逼的過程中,有一位妃子在他身邊不離不棄,始終相隨,給了他莫大的安慰,堪稱亂世賢妻,她就是吳氏。

吳氏,開封人。《今古傳奇》雜誌曾刊登過一篇以她爲原型的傳奇小說《帶刀皇后吳芍芬》,稱她爲吳芍芬,這恐怕是小說家之言,查遍有關史書,均不載其名。吳氏十四歲時,被當時還在潛邸爲康王、後來被擁立爲皇帝的趙構選爲妻。之後不久,“靖康之難”發生,金軍攻破北宋都城汴京(今河南開封),三千餘人被金軍俘虜北去,宋徽宗、宋欽宗二帝和所有當時在京的皇室成員,幾無遺漏。其中,就包括的正室邢秉懿、兩位側室及五個女兒。

她被稱爲亂世賢妻 與宋高宗走過金婚始終相隨

網絡配圖

當時,因在外調兵勤王得以倖免,尤其幸運的是,吳氏因隨侍在側而未遭此難。之後,吳氏參與和見證了趙構登基、逃難、抵抗、求和等一系列大事,歷經天上人間的輪迴,飽受顛沛流離的磨難,嚐遍東躲西藏的艱辛,是趙構最忠實的追隨者和同甘甜共患難的至親。

《帶刀皇后吳芍芬》一文爲何稱她吳芍芬?或是源於《宋史•憲聖慈烈吳皇后傳》。《傳》載,吳氏父親吳近曾夢到一亭,亭的匾額寫着“侍康”,康者,即指康王。亭旁植有芍藥,唯獨盛開一枝,妍麗芬芳,十分可愛,隨後吳氏降生。吳氏後來果然選入康王府,人說吳近之夢是“侍康”徵兆。雖然此名不一定確切,但帶刀卻確有其事。《傳》載:“王(康王)即帝位,後常以戎服侍左右。”吳氏一身戎裝,侍衛一般立於趙構左右,刀劍相隨,威風凜凜,給人一種英姿颯爽的感覺。

吳氏配刀攜劍在朝堂之上、皇帝身邊,倒不是故意作秀,那是因爲吳氏的表現的確既勇敢,又機智,堪稱女中豪傑。1130年,被金軍追殺得四處逃竄的到了明州(今浙江寧波),準備從明州再至海上去避難。爲了順利出海,安排宰相呂頤浩和副宰相範宗尹牽頭負責調配船隻,安排乘船事宜。呂頤浩等根據調配的船隻多少來安排上船人員,由於船隻有限,衛兵和小吏家眷無法全部上船,最後規定每個衛兵和小吏只能帶兩名家眷,其他的走陸路或留在明州。

她被稱爲亂世賢妻 與宋高宗走過金婚始終相隨 第2張

網絡配圖

不想,這一安排卻引起了衛兵的極度憤慨,以張寶爲首的衛兵百餘人,圍住宰相呂頤浩,要求帶上全部家眷,當聽說呂頤浩不能解決問題後,他們又闖進的行宮,要求皇帝出面解決。趙構親自寫了詔書,讓宦官出面宣讀,答應明天解決問題,衛兵們才散去。

第二天,衛兵們又趕到行宮,要求同意他們攜帶家眷。船隻無法增加,對於他們的要求,趙構也無能爲力,他又安排宦官出來搪塞。衛兵們見又不能解決,先你一句我一句地吵鬧,繼而在行宮內到處尋找,幾乎是要逼宮造反了。這時,吳氏出來,當衆給衛兵們做思想工作,在他機智的應對和苦口婆心的勸說下,衛兵們最後悻悻而退,一場差一點激發兵變的危機暫時被吳氏化解。《傳》載這段經歷說:“(吳氏)從幸四明,衛士謀爲變,入問帝所在,後紿之以免。”

吳氏喜歡讀書,又擅長翰墨,可謂文武雙全。她先封才人,又封婉儀,再封貴妃,深得寵幸。吳氏加封貴妃後,趙構本想隨即進封她爲皇后,但因爲之前曾有一個封邢秉懿爲皇后的插曲,故暫時沒有封吳氏爲皇后。邢秉懿被俘北去後,多次爲金將所逼迫,還被送入洗衣院(又稱浣衣院,供金國皇族選女人及宮女的地方,也是勞役懲罰有罪女人的地方),受盡凌辱。

她被稱爲亂世賢妻 與宋高宗走過金婚始終相隨 第3張

網絡配圖

後來,一同被俘北去的武義大夫曹勳受宋徽宗之託逃回南方,臨行,邢秉懿摘下一隻金耳環給他說:“請轉告大王(趙構),希望能像這隻耳環一樣,早日夫妻重見。”收到金耳環後,趙構非常同情她的遭遇,遂“遙冊(邢秉懿)爲皇后。” 1139年,邢秉懿在金國五國城抑鬱而終,年僅34歲。不過,當時趙構並不知曉,直到1142年,宋、金達成“紹興和議”後,金人將的生母韋氏送回,趙構才從母親口中得知邢秉懿已經去世,後來便封吳氏爲皇后。

吳氏雖貴爲皇后,但他一如既往地賢惠,他知道趙構惋惜髮妻,爲了安慰他,她讓自己人的侄兒吳珣、吳琚分別迎娶邢秉懿孃家的兩個女子爲妻。膝下無子,收養了趙氏宗族兩個男孩,一爲趙伯琮,一爲趙伯玖,吳氏又躬親撫養,視同己出。趙伯琮後來順利繼承皇位,是爲宋孝宗。

吳氏一生經歷了宋高宗、宋孝宗、宋光宗、宋寧宗等四朝。吳氏從1128 年與趙構結婚,到1187 年趙構去世,夫妻二人相親相愛59年,是中國歷史上唯一與皇帝走過金婚的皇后。作爲皇后、太后、太皇太后,吳氏一生始終勤勉、謹慎而又慈祥。1195年,吳氏去世,享年83歲。

宮廷野史
演義趣聞
奇聞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