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野史傳聞 > 演義趣聞 > 古代科舉考試內幕揭祕 地域歧視引起改戶籍

古代科舉考試內幕揭祕 地域歧視引起改戶籍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8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這兩天,有個事情在網上炒的比較熱鬧。有人甚至聲稱還是古代的科舉考試比較公正,聽到這種說法就呵呵了,一看就是不瞭解歷史的人的意淫。封建科舉考試打得旗號是人不分老幼,地不分南北,憑成績平等取士,其實不然,不僅按州分配舉子錄取名額,即使統一閱卷,統一劃線,統一錄取,也是黑幕重重。至唐朝開始科舉考試後,朝廷出於要對應試舉子的德行操守及具體身份進行覈查的需求,只能按照“鄉舉裏選”的傳統,嚴格規定考生應在有戶籍的本州郡應試,各州郡錄取人數均由中央政府分配給“解額”,這就導致了各地取解的難易程度不同。

古代科舉考試內幕揭祕 地域歧視引起改戶籍

網絡配圖

以北宋時的開封府爲例,開封府作爲首都,朝廷特予優待,取解機率比外省大得多,這就導致許多舉子冒充開封府人蔘加考試,對開封舉子造成了巨大的壓力,引起了開封舉子的極大不滿,後來不得不規定,只有在開封府中住滿七年的,纔可以取得開封府戶籍,以開封府士人的身份參加科舉考試。除此之外,唐宋的科舉考試還存在巨大的地域歧視,在北宋以前,帝王將相,幾乎都出自北方,沒南方什麼事。比如號稱“惟楚有才”的湖南,在唐宣宗以前,連一個進士也未曾出過,直到唐宣宗大中四年,纔有個叫做劉銳的打破了這一零的記錄,“破天荒”,即出自這一典故。

北宋名臣寇準,在戲曲中、在歷史上都是很正面的人物,但他主持科舉的時候,特別不公正,明目張膽地搞地域歧視。有一年,他擔任主考官江西蕭貫脫穎而出,高居榜首,寇準很不爽,硬是把蕭貫的狀元拿掉,把山東平度人蔡齊升爲第一。並且逢人就說:我又爲中原奪得了一個狀元。

古代科舉考試內幕揭祕 地域歧視引起改戶籍 第2張

網絡配圖

後來,隨着經濟中心的逐漸南移,北方的讀書人就越來越不行了。北宋後期,科舉考試採取南北分卷的制度,特許北方五路分別考試,單獨錄取,以維持南北地區間取士人數之大體均衡。到了明朝的時候,地域歧視就反過來,洪武三十年(1397年)翰林學士劉三吾、白信蹈等主持春考,錄取了51名,全是南方人,引得北方讀書人一片譁然。案件鬧大了,最後驚動了朱元璋,老朱命人調來北人試卷,皆文理不通,卷中更有犯禁之句,落榜有理。

古代科舉考試內幕揭祕 地域歧視引起改戶籍 第3張

網絡配圖

有人控告說劉三吾﹑白信蹈故意將很差的卷子上呈。朱元璋遂大怒,劉三吾流放邊疆,白信蹈﹑張信等被凌遲處死。是年6月,老朱親任主考,取錄任伯安等61名,全系北方人,故又稱北榜。在大鵬看來,無論全是南方人,還是全是北方人,都是有問題的。經過這一次的南北榜案教訓後,明朝的皇帝對科舉制度進行了一次重大變革。從此明朝的科舉錄取,不再是“全國統一劃線”,乾脆名明目張膽按南六北四的比例分成了“南北榜”,即南北方的學子,按照其所處的地域進行排名,分別錄取出貢生後,再統一參加殿式。這按地域分配名額的制度一直沿用至清朝科舉被廢。

宮廷野史
演義趣聞
奇聞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