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野史傳聞 > 演義趣聞 > 太奇怪!爲何中國古人如此熱衷於“生孩子”

太奇怪!爲何中國古人如此熱衷於“生孩子”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中國古人的生育能力一直走在世界的前列。事實上自從西漢(3000萬左右出現明確人口記錄以來至清朝(四億左右)我國人口始終佔世界人口總數的四分一左右,中國人“繁殖”能力可見一斑。爲何古人如此這麼熱衷於“生孩子”呢,原因是多方面的,沒有什麼標準答案,在這裏筆者就列舉了六大原因和大家一起分享。

太奇怪!爲何中國古人如此熱衷於“生孩子”

網絡配圖

一 重農抑商,男耕女織的經濟基礎;

中國古代生產力發展相對比較緩慢,根本談不上大機器生產,歷來統治者包括底層百姓都有濃厚的重土思想。即便是從商有了財富最終也是用來購置田地而非進行擴大在生產上。重農抑商長時間都古代被統治者視爲國策,而中國的重農抑商政策是建立在男耕女織以家庭爲單位的小農經濟體制下的。男耕女織簡單理解就是男人負責重體力勞動的農業生產,而女人則負責相對輕鬆的手工業生產,兩者互相依存,自給自足構建了獨特封建自然經濟。這種體制十分的脆弱,最怕兩種情況的出現:第一風是不調雨不順,直接影響收成,沒了收成就看自己的命硬不硬了,但這也很無奈,畢竟這也算是天意;第二家中缺乏勞動力,或者僅有的勞動力不足以支撐男耕女織運轉,相比於第一種天災的無解,第二種的解決方法確實非常簡單,勞動力不夠那就生唄,要生,要生。

二 國家戰爭機器的需要;

我國自古以來歷代統治者都努力追求大一統,國家一旦分裂,各路諸侯立馬陷入混戰,力求重新統一,而統一的方式大多就是以戰爭爲主,有戰爭就有傷亡,比如戰國第一大戰——秦趙長平之戰,秦國先期投入了60萬兵力,趙國投入了45萬。秦軍損失過半,而趙國45萬軍隊遭到了團滅;又如三國赤壁之戰,雙方號稱百萬決戰;漢與匈奴之戰、晉朝的八王之亂、唐朝的安史之亂、五代的晉唐之戰、金蒙之戰等這一系列的戰爭都是雙方投入總兵力百萬級別以上,需要大量的社會勞動力作爲基礎。若是這要是按現在計劃生育的國策下,根本不夠維持戰爭的需要,何況是在冷兵器時代。所以大多歷來統治者都是鼓勵百姓早婚早育,(在中國大多數朝代男女結婚平均年紀都不超過16週歲)並且政府鼓勵多生育,以此爲足夠的兵源提供基礎。

太奇怪!爲何中國古人如此熱衷於“生孩子” 第2張

網絡配圖

三 傳宗接代、光宗耀祖等傳統文化思想薰陶;

中國古人在儒家思想的影響下,斷絕香火乃封建社會最忌之事,正所謂“不孝有三無後”爲大,若是自家子女沒個十丁八口那是會被人笑話,這個家族也在社會上沒有地位。相反子孫旺盛,族系龐大則是光宗耀祖的重要表現之一。

 四 重男輕女的狹隘理念

中國古代社會是個典型的重男輕女社會,一方面男性在農業文明社會的時代確實有着明顯的優勢,從事重體力勞作事物男人更爲合適。特別是在冷兵器時代男人確實更能左右時代的發展,因而得到更高的地位也理所應當;另一方面長期主導思想的儒學所倡導的三從四德倫理觀,從爲重男輕女提供了理論上基礎。未嫁從父、既嫁從夫、夫死從子,條條都是重男輕女的表現,甚至在宮廷之中母憑子貴也是理所應當。但是誰能保證每次都能生出兒子呢,又誰能保證生出的一個兒子將來能健康成長呢,一個比較好的方法就是按照概率學多生幾個。這樣質量數量都能得到保障。

太奇怪!爲何中國古人如此熱衷於“生孩子” 第3張

網絡配圖

五養老的需要

我國古代沒有什麼社會保障體系(退休官員、享受爵位的世家除外),更沒有社保局、養老院之類的機構。平民老百姓的生老病死可都是自己處理的。如何能讓自己有個幸福的晚年呢,晚年的至少在物質上得到保障不至於餓死街頭呢?最好的辦法就是年輕的時候多生孩子,不求這些孩子都有出息,但是但凡有一個有出息了,基本上晚年算是有歸路了。這就所謂的多子多福吧。

宮廷野史
演義趣聞
奇聞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