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野史傳聞 > 演義趣聞 > 她是二千年前的起義領袖 只爲了替兒子報仇

她是二千年前的起義領袖 只爲了替兒子報仇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5.72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如今一談中國歷史上的起義,上古時期,只知陳勝吳廣、綠林赤眉,或者張角黃巾等等。坦率地說,我很難對“農民起義”產生好感。這是歷史的一種無奈選擇,而並非最佳選擇。在整個王朝已在沒落之路上越走越遠的時候,大大小小的戰爭不斷,天災無力救濟;官僚和食利階層越來越膨脹,爲了維持體系運轉所需徵調的稅賦越來越高,全部的風險都轉嫁到底層上面。這樣一來,普通百姓有的不得不賣掉土地淪爲流民,土地兼併越來越嚴重。

流民沒有收入來源,卻有體力,四處擄掠就成了必然。當大家發現,種田的收入不如當流民搞個搶劫來得多、來得快時,那就算有田可種,也會選擇當流民了。——於是乎,在王朝的末期,常會出現“農忙時種田,農閒時當匪”,民和匪傻傻分不清楚的奇特景象。全民皆盜,這時,官兵想剿匪,當然力不從心了。

她是二千年前的起義領袖 只爲了替兒子報仇

網絡配圖

少數能夠做大的“起義軍”,素質必然不高,也很難提出像樣的綱領。多數農民起義壯大到一定階段之後,由有一定家族勢力的有文化的地主豪族或軍閥接手,反而可能帶領新王朝向着相對正常的國家發展,不算是一件壞事。

這裏,先談一下有確史記載的最早的女性起義首領。當初她也是威氣凜凜的呀,可惜後來就談得少了。

王莽改朝換代後,他實行的新政嚴重地破壞了社會生產力和社會經濟,各個社會階層都深受其害。土地兼併不僅沒有得到抑制,還增加了新的矛盾,天下再沒有一塊可以安靜耕的田了。

天鳳元年,琅琊海曲有個叫呂母的人,兒子呂育是縣吏,犯了個小罪,縣宰就把他殺了。呂母怨恨縣宰,祕密地召集人手,計劃爲她兒子報仇。她是一個家資數百萬資產的富戶,釀好酒,買刀劍衣服,有青年人來要酒的,都送給他們;看他們中衣冠不整的,都借給他們衣服,從不計較。幾年後,呂母的錢也漸漸都耗盡了,年輕人都要報答她。這時候,呂母才哭着說:“我給你們厚待的原因,不是要好處,只是那縣宰不人道,把我兒子冤殺了,我要報仇。你們能夠同情我嗎?”這些年輕人平常受她的好處,都答應了。當中勇敢的人,如徐次子等勇士,還自稱猛虎。這樣,呂母一下子就聚集了幾百人,和她一起到海中去。在這個基礎上,再去召集亡命之徒,很快隊伍便擴散到了幾千人。

她是二千年前的起義領袖 只爲了替兒子報仇 第2張

網絡配圖

正是因爲有了廣大的流民作爲基礎,所以,各支義軍,才能募集到那麼多士兵。

到這裏,呂母還是一個“母親”的角色,但很快,她便自封“將軍”,率兵攻打海曲,破城後活捉了縣宰。這時,她便成爲一個有戰鬥力的軍隊首領了。她抓到縣宰時,縣中諸吏都爲縣宰求情。呂母說:“我兒子犯了小罪,不該死,你就把他殺了。殺人罪該死,又求什麼情呢?”她殺了縣宰,用他的頭祭了兒子的墓,重新帶着她的人馬,回到了海中。

大概,這是最早的民間海軍了。

破海曲、殺縣宰之後,呂母起義軍威名大震,吸引了許多貧苦農民不斷來投,起義隊伍迅速發展至數萬人。呂母的目標雖然已實現,不過,此時她已發現了更大的目標:殺更多的官員,佔更多的地盤,威脅、甚至改換新朝的統治。

呂母率部轉戰於崮河兩岸、琅琊附近的大海之上,聲東擊西,神出鬼沒,多次與官軍激戰,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勝利。這引起了王莽極度不安,他派兵鎮壓呂母起義軍,卻終告失敗;不得不派遣使者勸降,表示可以赦免起義農民,也遭到義軍的拒絕。

她是二千年前的起義領袖 只爲了替兒子報仇 第3張

網絡配圖

可惜的是,呂母很快就病死,死後,其衆分入赤眉、青犢、銅馬軍中。赤眉軍的隊伍越卷越大,但首領樊崇卻是個十足的粗人;如果呂母仍然健在,憑着其極高的人望和軍事才能,或許她有望稱帝。

後來的歷史,是劉姓皇室後裔、豪族出身的劉秀奪下了銅馬軍,登基,人稱“銅馬帝”;再後來,劉秀徹底打敗了赤眉,統一了全中國。

宮廷野史
演義趣聞
奇聞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