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野史傳聞 > 演義趣聞 > 古代女性最難忍受的刑罰 寧願自殺也不想受刑

古代女性最難忍受的刑罰 寧願自殺也不想受刑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2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臉上刻字,這是從春秋戰國時期甚至更早就已經出現的懲罰行爲了,多用於罪孽深重耳朵犯人身上,讓屈辱貫穿這個人的整個人生。這刻字換成現在的說法可以解釋爲紋身,這看似在改革開放時期從西方社會傳入中國的彰顯個性方式在中國已經存在了幾千年。先秦時期,人們發明了黥刑也就是我們剛纔說到的在犯人臉上刺字。在中國諸多古代典籍中我們就可以發現所謂文身、鏤身、扎青、點青、雕青等文字記載。許多著名的事例也有文身的痕跡,比如說岳母刺字,將精忠報國四個大字刻在了岳飛的後背上。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滸傳》中也有至少三個滿身刺青的重要角色:花和尚魯智深、九紋龍史進和浪子燕青。

古代女性最難忍受的刑罰 寧願自殺也不想受刑

網絡配圖

但是,拋開這樣忠誠、義氣的象徵,人們更多認爲文身是一種罪惡的表現。奴隸制社會下中國的奴隸主就把不聽話的奴隸施以文身,根據《周禮·掌戮》的記載,在西周時期,奴隸主貴族們經常使用黥面者作爲守門人,美其名曰:“墨者使守門”。何爲黥面呢?就是在臉上刺字,用墨去加深所刻的字。這樣一來,奴隸臉上的字可以表現出他們的歸屬,避免奴隸逃竄。商鞅變法之後,這種刑罰被國家使用,公子虔就是被黥面就是其中體現。

古代女性最難忍受的刑罰 寧願自殺也不想受刑 第2張

網絡配圖

那如果讓爲悅己者容的女子遭受到這樣的刑罰,豈不是更爲殘忍了嗎?要知道,女孩子的臉可以說是人們對她的第一印象,不管合不合理,就算是在現代人格平等的社會中,面試這樣的活動都免不了以貌取人。所以我們看到許多女子在出門的時候會用紗布蒙面,不僅僅是出於保護,有的可能是遭受了殘忍的刑罰,不敢輕易以面示人,有些甚至在受刑前寧願自殺。即便是在獨尊儒術,推崇仁政思想的大漢王朝,這種刑罰也在漢文帝時期才被廢除。而後歷朝歷代都曾恢復過,可見統治者對其念念不忘。

古代女性最難忍受的刑罰 寧願自殺也不想受刑 第3張

網絡配圖

中華文化如此看待刺青、紋身,可在許多文化中則是相反的,刺青反而是一種社會地位的體現。比如說臺灣泰雅族和賽夏族之內,世界各地的原住民都有在面部刺青的傳統,古埃及更利用刺青來畫分社會地位,英國維多利亞時代的婦女流行在脣部文上紅色,類似現代的文脣、文眉等永久性彩妝的美容方式。也正是因爲如此,在中國實行改革開放之後,外來文化的到來讓年輕人改變了對紋身的看法,許多年輕人都喜歡給自己刻上或霸氣或可愛的紋身來彰顯個性。

其實紋身這種東西更多是被當做自由的象徵,老一輩的人觀念沒有改變過來,便會對年輕人的行爲心生迷惑乃至抵制。沒關係,時間會沖淡一切,總有一天大家會發現,紋身不過是心裏安慰罷了,自由這種東西是無法通過紋身來表現的。

宮廷野史
演義趣聞
奇聞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