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野史傳聞 > 演義趣聞 > 明朝最震撼的權位之爭偏偏沒有死一個人!

明朝最震撼的權位之爭偏偏沒有死一個人!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4.46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奪門之變,又稱南宮復辟,明朝代宗朱祁鈺景泰時期,明代將領石亨、政客徐有貞、太監曹吉祥等於景泰八年(1457年)擁戴被朱祁鈺囚禁在南宮的明英宗朱祁鎮復位的政變。

七年軟禁生活

明英宗土木堡被俘,北居一年。被蒙古瓦剌部放回來以後,被景泰帝安排在南內居住,加派靖遠伯王驥看護,實際上是監視,不過,這個王驥是個官迷,因爲于謙和宰相王文等人都很討厭他,所以,他反而和英宗的關係越來越好,這是景泰沒有料到的。

明朝最震撼的權位之爭偏偏沒有死一個人!

英宗名義上是太上皇,實際上卻是沒有任何自由。景泰給他的限制很多,不僅將南宮的大門上鎖並灌鉛,加派錦衣衛看守,而且日常的飲食衣物都是從一個小窗戶遞送進去的。爲防止南宮與外面聯絡,紙筆極少供應。

英宗的伙食不是很好,開銷也不夠,都靠着英宗的皇后錢氏做一些縫縫補補的活計偷偷送到宮外去賣掉,以彌補開支用度的不足。有時還要靠孃家貼補一些。有個太監說南宮的樹木多,恐怕會有人越過高牆與英宗聯繫,景帝遂命人將大樹砍伐掉。

可以說,英宗就在驚恐與飢餓中度過了七年的軟禁生活。

英宗早年和太監特別是資格很老的太監們很熟,這時,看守英宗的宦官中有一位老資格的太監阮浪。此人是和範弘等四人一起在明成祖的時候就入宮的,這時已經經歷四朝了,不過,阮浪的運氣很差,混了這麼多年,也纔是個少監,連個太監都沒熬上。不管怎麼說,阮浪是英宗的舊相識,兩個人又都運氣不好,因而,共同語言就多了。

英宗是個很念舊的人,他一高興就把自己用過的一把金刀和金袋送給了阮浪做紀念。偏偏阮浪和一個叫做王瑤的關係很好,他隨手就把這個金刀轉贈給王瑤。王瑤和錦衣衛指揮盧忠關係很好,盧忠一見到這把金刀後就藉機把王瑤灌醉,偷了金刀,送給太監高平。

高平立刻上奏告變,景泰非常重視這件事,認爲人贓俱在,認定是英宗準備謀復皇位,下旨逮捕阮浪、王瑤,大刑逼供。阮浪和王瑤都不肯亂咬,景泰命將王瑤凌遲處死,阮浪死於獄中。

英宗復位以後,追封王瑤、阮浪。盧忠本人沒有想到惹了這麼一場大禍,找人給出主意,這人告訴他讓他裝瘋,於是,盧忠就裝瘋,逃脫了罪責。不過,英宗復位以後,把盧忠、高平都凌遲處死。

這件事給景泰的刺激很大,以後更加留意防範英宗的舉動了。

雖然景帝時時刻刻防備英宗復辟,但他並沒有對皇兄做得太過分。有個叫徐正的刑科給事中建議英宗不宜居住南宮,應遷置所封之地以絕人望。景帝聽後愕然,並沒有聽從他的建議,反而將其治罪。

在對英宗嚴加看管的同時,景帝還謀劃換掉太子。景泰帝登基之時,曾許諾將來傳帝位於英宗的長子朱見深,並立其爲太子。但是景帝即位沒幾年,就想換自己的長子爲太子,只是苦於一時間沒有什麼好辦法。

震驚華夏的"奪門之變"

景泰三年,景泰準備換掉原來的太子見深(英宗的兒子),改立自己的兒子見濟,他怕大臣反對,事前徵求太監王誠、舒良的意見,這二位出了一個餿主意,就是收買大臣。景泰居然就相信了,他不斷給內閣學士和七卿中的一些人加官晉爵,時常加以賞賜。他賜給王文、陳循等銀子百兩,金子五十兩。大臣們都已經得到王誠等人的關照,立刻表態支持易儲。

這時候,廣西的土司官守備黃竑因爲殺害他的侄子全家被抓獲,經過高人指點,這個黃某乃於千里之外的廣西上表要求易儲,景泰看後大悅:萬里之外,乃有此忠臣。立即免去黃某的死罪,加官都督同知。

景泰把黃某的表章交付內閣,要求大家簽名表態,大臣們知事已至此,紛紛表示贊同,稱"父有天下必傳於子,此三代所以享國長久也"。景帝十分高興,給大臣們加官加俸,並於五月初二日,冊立朱見濟爲太子,廢英宗的長子朱見深爲沂王。

明朝最震撼的權位之爭偏偏沒有死一個人! 第2張

被軟禁在南宮的英宗聽到這個消息,真不知作何感想!一直被視爲心腹之敵的也先在得勝後還能夠禮遇自己,並護送南歸,雖然有他的政治企圖,但也總算仁至義盡。而自己的同胞兄弟不僅佔據了皇位,還對自己處處提防、嚴密監視,並且廢了自己的太子,絕了自己的後望。

當時只有于謙沒有簽名,後來是陳循代于謙籤的名。于謙知道事情越來越複雜,嘆息說:"此一腔熱血,竟灑何地?"可惜太子更立後,好景不長,見濟在次年竟然病故,這樣一來儲位虛懸,大臣中又有不怕死的出來主張讓見深復位東宮,景泰氣得要命,當場就把上表的章綸、鍾同下獄,後來,鍾同被活活打死。

于謙憤然上奏挽救這倆人,但是,被景泰拒絕了。景泰只有見濟一個兒子,這時,他求子心切,天天和妃子們練,結果,無一中鏢,反而把景泰的身體給搞垮了。於是,有一夥人就開始打上英宗的主意了。主要有石亨、太監曹吉祥、王驥、都督張軏(英國公張輔的弟弟)、楊善,主謀就是徐有貞。他們密謀幫助英宗復辟,希望成功後能夠飛黃騰達。

公元1457年(景泰八年)正月十二日,景泰帝得了重病,以石亨代行祭天,石亨得報以後,立刻和徐有貞、曹吉祥聯絡。十四日,徐有貞、石亨等人已經和孫太后、英宗取得聯繫。十六日,于謙再度上表請求復立見深爲太子,景泰留中不報。衆大臣決定在第二天上朝時進諫,請求皇帝早建儲君。誰知就在這天夜裏爆發了震驚華夏的"奪門之變"。

事有湊巧,當時北邊傳來了瓦剌騷擾邊境的戰報,於是石亨藉機以保護京城安全爲名調集千餘名士兵進入內城。這時忽然天上烏雲密佈,伸手不見五指,衆人以爲遭到天譴,都非常害怕。徐有貞站出來勸大家不要退縮,衆人繼續前進,並很順利地進入了皇城,直奔南宮。石亨派人撞開了宮門,請英宗登輦。這時烏雲突然散盡,月明星稀,衆人的士氣空前高漲,簇擁着英宗直奔大內。

當走到東華門的時候,有士兵問:何人?英宗大喊:我太上皇也。於是,守門的兵卒傻了眼,不敢阻攔,衆人兵不血刃地進入了皇宮,朝皇帝舉行朝會的奉先殿而來,並將英宗扶上了寶座。

這時已是天色微亮,衆朝臣已經等在午門外準備朝見,聽到鐘鼓齊鳴,衆人按序走入奉獻殿,可眼前的一切使他們目瞪口呆,寶座上的皇帝已經不是景泰帝了,而是8年前的正統皇帝。

正在衆人猶豫之際,徐有貞站出來大喊"上皇復辟了",衆朝臣見此,只好跪倒山呼萬歲,英宗就這樣又重新取得了皇位。景泰帝正在後宮梳洗,聽到這個消息後險些癱倒在地,心知一切都已經完了。

英宗於正月十七日正式復位,史稱:奪門之變或南宮復辟。

英宗通過奪門之變重登寶座的當天,就傳命在朝班中逮捕于謙。石亨、徐有貞給於謙定下的罪名是迎立外藩、圖謀不軌,論刑當凌遲處死,籍沒家產。石亨以前曾經是于謙的部下,經過於謙的推薦,進而成爲大將,在北京保衛戰中立有功勳,也是于謙以謙讓爲本,讓石亨獨得封侯之賞,石亨轉而推舉于謙的兒子爲副千戶,于謙以朝廷禮制不合拒絕,深爲石亨所恨。

此外,石亨多行不法,被于謙參劾,懷恨在心;徐有貞本名徐珵,曾經力主遷都,遭到羣臣和景泰的呵斥,此後,他求于謙幫忙復官,于謙知道徐有貞還是小有才幹,所以,代爲上表,哪知道,景泰深恨徐有貞其人,堅決不許,徐有貞見此以爲于謙不爲自己出力,深恨之,後來,他又求陳循,陳循勸他改名,這才改名徐有貞。

于謙被殺

英宗此時倒是比較傾向於不殺于謙,他說:"于謙實有功。"不忍心殺害功在社稷之人。可是,徐有貞、石亨等人馬上把當年英宗蒙塵的時候,于謙主張立景泰的故事說出來,而且,進一步闡明:"不殺于謙,此舉爲無名!"意思就是說,如果不殺于謙,你就是得位不正,沒有合法性。這樣英宗才下決心殺于謙。後來,經過羣臣力爭,開恩改爲斬首。

于謙和王文被捕以後,在獄中受到酷刑的審訊,王文受刑不過,爲自己辯護,于謙朗然笑道:"亨等意耳,辯何益?"大義凜然。明英宗、徐有貞、石亨這些劊子手對於謙抄家的時候,才發現"家無餘資,獨正室鐍鑰甚固。啓視,則上賜蟒衣、劍器也。"他們都大驚失色。

于謙臨刑的時候,據史料記載:"死之日,陰霾四合,天下冤之。""京郊婦孺,無不泣灑",當時的民謠唱道:"鷺鷥水上走,哪裏覓魚嗛(于謙)。"錦衣衛指揮韃靼人朵兒是太監曹吉祥的門生,他不畏死,親臨刑場爲于謙哭祭,遭到曹吉祥的痛打,朵兒不怕,第二天仍舊堅持去,曹某也沒辦法了;宦官裴某協助於謙少子於廣逃往民間隱居;指揮同知陳逵感於謙的冤枉,不顧個人生死,親自收斂于謙的遺骸;兵部侍郎吳寧是于謙的部下,爲于謙親自選定女婿,後來安葬于謙。這些忠義的舉動都說明公道自在人心,不是殺戮能夠滅絕的!

于謙死後,歸葬西湖,後人有詩:有賴嶽於雙少保,人間始覺重西湖!南明抗清名將張煌言也說:"日月雙懸於氏墓,乾坤半壁岳家祠。"後人以無比崇敬的心情緬懷這位抗擊侵略者,在民族、國家危難的時候,挺身而出的民族英雄!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于謙的公而忘私的大義風格和品格:據浙江人屠隆記載,于謙事前知道石亨等人的密謀,那時候,軍隊都在於謙的掌握之中,于謙只要一聲號令,徐有貞、石亨頓時化爲烏有,可是,于謙說:"顧念身一舉事,家門可保,而兩宮不全;身死則禍止一身,而兩宮得全。"功則歸人,禍則歸己,大公忘私,大義凜然!

成化二年,明憲宗迫於人民的呼喊和朝野的壓力,給於謙平反,贈特進光祿大夫、柱國、太傅,諡肅愍。賜祠於其墓曰"旌功",有司歲時致祭。萬曆中,改諡忠肅。杭州、河南、山西皆世奉祀不絕。祭文稱:"卿以俊偉之器、經濟之才,當國家之多難,保社稷以無虞,惟公道之獨恃,爲權奸所並嫉。在先帝已知其枉,而朕心實憐其忠。"一時天下人心稍稍平復。

于謙被殺,可能始終是英宗心中不可解開的一個心結。英宗復位後,陳汝言繼于謙爲兵部尚書,不到一年,因事獲罪,抄家時繳獲贓物鉅萬。英宗召大臣去看,很傷心地說:"于謙在景泰朝深受重用,死的時候卻家貧如洗。陳汝言貪得也太多了吧!"于謙抄家之時,家無餘貲,只有正門鎖得緊緊,打開一看,卻都是景帝所賜的蟒衣和寶劍。故而英宗如此感嘆。于謙詩文亦佳,《石灰吟》被認爲是他人生的寫照:"千錘萬擊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閒。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于謙死了以後,蒙古又開始屢屢騷擾明朝北方邊境,英宗計無所出,只是憂心不已。有一天,恭順侯吳謹趁機在旁進言:"如果於謙還活着的話,一定不會讓敵人如此猖狂。"英宗聽了,默默無語,也不怪罪吳謹,想必其內心肯定會起波瀾的吧!

石亨因擁立有功,受到英宗的重用和賞賜,由武清侯升爲忠國公,食祿1500石。本來景帝很信任他,病重時讓他代行祭祀大禮的。沒想到他卻趁機發動了這場政變。

石、曹之亂

而景泰皇帝則在二月初一被廢爲郕王,還居西內。這時候,有個笑話,因爲朱祁鎮復位心切,正月十七宣佈復位,可是,他忘了廢掉朱祁鈺,一時間,居然有了倆皇帝,只好在下月下旨廢掉朱祁鈺。朱祁鈺被廢以後不久就死了,對於他的死因,明史上只說是薨。

據考證:是朱祁鎮派太監蔣安用布帛給勒死的,這件事在明朝就很是被大家所堅信,包括明憲宗朱見深,只是因爲英宗的面子不可能公佈罷了。另有一個旁證也可以說明問題:

景泰的皇后汪氏反對易儲,被景泰廢掉,明英宗本人一向不贊成殉葬,他也是明皇族第一個廢除殉葬制度的皇帝,然而,當景泰死後,英宗不僅不感謝這位當年保護他兒子的弟媳汪氏,反而下令汪氏殉葬。這件事遭到錢皇后和見深的一致反對,連孫太后也出面干預,這樣,朱祁鎮才放棄。從這件事看,對待汪氏尚且如此,對待景泰那就不難理解了。何況自古以來,爲了皇權,弟殺兄、子殺父都比比皆是,這又何足爲奇呢?

朱祁鈺死後很是淒涼,史稱:諡曰戾。毀所營壽陵,以親王禮葬西山,給武成中衛軍二百戶守護。直到朱見深做了皇帝以後,纔給這位實際對明王朝有過大功的叔叔平反,這也是明憲宗一生做的第二件也是最後一件漂亮事(第一件是給於謙平反)。

成化十一年,正式下旨:"朕叔郕王踐阼,戡難保邦,奠安宗社,殆將八載。彌留之際,奸臣貪功,妄興讒構,請削帝號。先帝旋知其枉,每用悔恨,以次抵諸奸於法,不幸上賓,未及舉正。朕敦念親親,用成先志,可仍皇帝之號,其議諡以聞。"此後,追諡:景皇帝,廟號:代宗。

明朝最震撼的權位之爭偏偏沒有死一個人! 第3張
 

英宗自小受到良好的宮廷教育,本性也不壞,只因貿然出征,淪爲階下囚,不僅自身命運陡增波折,也使大明帝國陷入危機。不過,也許正是由於被囚、被禁的經歷,使得英宗對命運多了幾分敬畏,對人命多了幾分尊重,對世事多了幾分理解。因此,天順朝的政治比起正統朝來,要清明的多,英宗任用了李賢、王翱等賢臣,先後平定了石、曹之亂,社會還是向前發展的。

在英宗復位之後,做了幾件頗爲史家所讚賞的好事。其中一件就是恢復宣宗廢后胡氏名號之舉,並使之葬禮如儀。第二件就是釋放建庶人。

建庶人是建文帝次子朱文圭。1402年,明成祖攻入南京之後,建文帝及其長子朱文奎不知所終,次子朱文圭則被成祖幽禁起來,稱爲"建庶人"。到英宗天順年間,建庶人已經在長期的幽禁歲月中從兩歲幼童長爲50多歲的老翁了。大概由於也曾經歷過長期被囚的生活,英宗突然有一天想起了這位遠房叔叔,動了惻隱之心。他跟李賢說不忍心再囚禁建庶人。

李賢對此大加讚賞,於是英宗不顧左右近侍的反對,派人給建庶人修建了房屋,任其自由出入,並供應生活。說起來,英宗的皇位是他曾祖從建庶人那邊搶過來的,在當時曾遭到天下人的質疑或反對。英宗身邊的人擔心放出建庶人會出變故,他倒很有氣度,說:"有天命者,任自爲之。"釋放建庶人一事受到百官和百姓們的真心讚歎,也算是給50多年前的糾紛做了一份補卷。

還有一件事,對英宗以後的帝王影響很大,那就是廢除殉葬制度。明太祖死的時候,許多宮人陪葬。自此之後,成祖、仁宗、宣宗、代宗去世都以宮妃殉葬。英宗覺得這很殘酷,臨終前遺詔停止殉葬。此後明代各帝都遵從這個遺詔,不再以宮妃殉葬。

英宗所做的這幾件事,被史家贊爲"盛德之事,可法後世"。《明史》稱英宗在位期間,"無甚稗政(壞政策)"。可是,英宗並不能遏制大明帝國日益走向危機的趨勢。到他兒子憲宗的時候,情況就有點惡化的兆頭了。公元1464年(天順八年)正月,朱祁鎮病逝於文華殿,享年38歲。朱祁鎮就這樣走完了他複雜的人生道路。

宮廷野史
演義趣聞
奇聞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