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野史傳聞 > 奇聞異事 > 古代的男醫如何給女人看病?

古代的男醫如何給女人看病?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2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女性患者就醫,如何保護隱私一直是一個社會話題。古代醫生診療有望、聞、問、切即所謂的“四診”。在講究“男女有別”、“男女授受不親”的中國古代封建社會,男醫生如何爲女患者看病?

女患者不能隨便找醫生看病

明太祖朱元璋規定:“宮嬪以下有疾醫者不得入宮”

古代醫生基本上都是男性,在儒家倫理占主導地位、講究“男女有別”、“男女授受不親”的背景下,古代一直有“女病難醫”、“寧治十男子,不治一女人” 的說法。特別是皇帝后宮的女病人,男醫生尤其“碰不得”。即使病得再重,也不能隨便請男醫生進宮去爲女患者看病。而且,歷朝歷代都有規範後宮女人就醫行爲的規矩。

古代的男醫如何給女人看病?

明太祖朱元璋在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六月,命禮臣議宮官女職之制時特別規定:“宮嬪以下有疾,醫者不得入宮。”可見,嬪妃生病只能根據病情讓醫生開藥方,即所謂“以證取藥”。朱元璋如此這般,初衷是“鑑前代女禍,立綱陳紀,首嚴內教”,根本上還是考慮後宮女人的隱私。即便醫生被允許進入後宮看病,也有極嚴格的規定。

民間有這麼一個傳說,明成祖朱棣的孝慈皇后患有乳疾,不少名醫診後都不見效,皆因無法直視,診斷困難。有一天來了一位道士,說能治好皇后的病。但這道士只能遠遠地站在門外,不能進入皇后的房間。如何切脈?這道士想出了一個法子,讓人在皇后的手腕纏上一根絲線,通過這根絲線判斷皇后的脈象。

朱棣爲了測試道士醫術的真假,暗中將絲線先後綁在皇后的玉環上和貓腳上,結果都被道士識破了,結果道士真的治好了皇后的病。這個傳說既說明道士的醫術相當高明,也從側面反映了古代男醫生給高貴婦女看病的難度。

民間女性同樣有封建禮教的禁錮,女子生病特別是患了婦科疾病往往羞於啓齒,或語焉不詳。有的女病人寧願病死也不願意公開隱私。元明善的《節婦》中,記載了一位乳房生瘡潰爛的寡婦馬氏,由於拒絕男醫生治療,最終喪命。馬氏說:“寧死,此疾不可男子見。”

男醫生不能接觸女病人肌膚

明代《習醫規格》規定:“隔帷診之亦必以薄紗罩手”

古代的男醫如何給女人看病? 第2張

古代看病,有“走出去”和“請進來”兩種就醫模式。“走出去”就是去醫生家裏就診,但女人生病了,更多是“請進來”,把醫生領到家裏看,以方便醫生的望、聞、問、切。這時候,女病人仍不能直接給醫生看,要用東西“隔”一下,以遵從“男女授受不親”的信條。即便可以出來見男醫生,女病人也要用紗巾或扇子“蔽面”。普遍的情況是,家人會在病牀前設紗帳,也有的在閨房外掛帷,醫生透過紗帳觀察女病人的氣色、舌象等,完成“望診”的程序。

光“望”當然不行,“四診”環節中,最重要的是“切”。切診,即號脈,又稱把脈,摸捏病人的手臂號脈象。而古代女人最忌諱手讓別的男人摸,被陌生人摸了算是“失貞”。宋代司馬光的《家範》中記載一例子:一婦女帶着孩子,揹着丈夫的遺體投宿,男店主不準,把她硬拉了出去。這個婦女便認爲被污身了,用斧子砍掉了被拉過的手臂。這種行爲雖然極端,但說明古代女人的貞潔意識十分強烈。所以古代男醫生給女病人診療時,是絕對不會直接觸碰女病人肌膚的。但不摸如何切診?醫生會戴上手套,或是用薄紗罩在女病人的手臂上,然後纔出手號脈。

明代名醫李梴在《醫學入門·習醫規格》中,總結出一套古代醫生行醫的行爲準則,其中提到給女患者看病的如下注意事項:

“如診婦女,須託其至親,先問證色與舌及所飲食,然後隨其所便,或證重而就牀隔帳診之,或證輕而就門隔帷診之,亦必以薄紗罩手;寡婦室女,愈加敬謹,此非小節。”李梴還特別指出,遇到女病人家庭困難,醫生要“自袖薄紗”。

皇家用女醫生爲妃嬪“視乳產之疾”

清朝御醫爲慈禧太后:隔着帷帳“牽線切脈”

古代的男醫如何給女人看病? 第3張

李梴所說的,是爲一般女病人醫治時的注意事項,如對隱私要求更高,隔紗掛帷都不允許,那麼怎麼辦?首先是找女醫生。但古代女醫生畢竟不多,男醫生的水平遠遠高於女醫生,所以對重要女性病人還得請男醫生。不過,男醫生即便再德高望重,面對女病人也要回避,傳說他們常用的診斷方法是 “牽線切脈”,也叫“懸絲切脈”。所謂“牽線切脈”,是用絲線一頭固定在女病人的手臂上,另一頭由醫生遠遠牽着,通過絲線的信息傳導,完成“切診”過程。

宮廷野史
演義趣聞
奇聞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