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野史傳聞 > 奇聞異事 > 揭祕:日本武士爲何熱衷於切腹自盡?

揭祕:日本武士爲何熱衷於切腹自盡?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0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作爲日本人最臭名昭著的一種行爲,切腹幾乎成爲了“失敗”或者“受罰”的代名詞。曾幾何時,切腹這種刑法原本只有武士階級才被允許使用,農民、工匠、商人都是不允許使用這種“榮譽死法”的。在戰國時代,只有茶聖千利休,以一介商人的身份獲得了切腹的榮譽。

日本人的切腹自殺所要表明的就是:人除了生老病死的自然死亡之外,除了亂箭射死亂槍打死或突發天災人禍的非正常死亡之外,還有這麼一種樣式化和藝術化的壯絕死。

揭祕:日本武士爲何熱衷於切腹自盡?

網絡配圖

通常,切腹的場所,或在花前,或在樹下,或在河邊,遠眺羣山,近擁庭院,寂靜肅穆。而切腹者一般身束全身雪白的死裝,解下束髮正襟危座,敞開腹部。在切腹之前,當事人都要寫一些“辭世之句”,可以是和歌,可以是俳句,以表臨死之際也不亂寸心,更不亂情性人格。

如上面所述的淺野內匠頭,在切腹之前就寫下了優雅的詩句:風吹落了盛開的櫻花/但自然之美依舊存在。然後舉刀切腹。介錯人再飛刀砍進頭顱,頓時血涌如潮,命歸黃泉。優雅與殘酷,在這一瞬間所顯現出的如此強烈的反差之美,足給人以震撼之力和永誌不忘性。

比切腹輕一些的刑罰被稱爲“遠島”(即流放至遠方的島嶼上)。在此之下,依刑罰從重到輕的順序,武士在犯罪或犯錯時所受的刑罰分別有相當於解僱成爲浪人的“召放”,關入在自家內宅修建的禁閉所的“押”;相當於進逼在家的“閉門”或“謹慎”以及口頭給予警告處分的“叱”。除此以外,當武士以外的農民或商人被判處刑罰之時,除了可能遭遇磔刑以外,在罪責較輕時可能會在奉行吃板子、交罰金等。相比之下,武士除切腹以外,一切刑罰都不會遭遇皮肉之傷。這不僅是武士特權的體現,而且對於極爲重視榮譽的大部分武士而言,對其進行處罰本身便已足夠使他得到警醒了。

揭祕:日本武士爲何熱衷於切腹自盡? 第2張

網絡配圖

作爲武士刑罰的代名詞,切腹最早誕生於平安時代末期。1156年保元之亂中與平氏以及自己兄長源義朝作戰失敗的源爲朝被流放到了伊豆大島,後因再次起兵對抗朝廷而被剿滅,而他本人則在自殺時首次“發明”了切腹這一形式。他在戰敗之後,用刀將自己的腸子挑了出來,想要拋到對方臉上。

當時的切腹過程相對簡單,只要用刀切開自己的腹部即可,但由於切腹之後並不會馬上死亡,武士要承受極大痛苦。因此切腹後武士有時也會將刀立在地上,自己撲在刀上,刺穿心臟。另外還有將刀從腹部拔出後插入自己頸部的做法。只得一提的是,在一次“完美”的切腹中,武士要在自己的腹部切開一個十字,而這是需要三個動作才能完成的,其所受的痛苦可見一斑。

到後來,隨着切腹逐漸儀式化,爲免除切腹者所受的巨大痛苦,通常都會有一名“介錯人”站在其身後,待武士切開腹部後將其頭顱砍下。進入江戶時期後,甚至還誕生了所謂“扇子腹”的做法,即將扇子當做短刀,切腹者只需手持扇子在腹部做出切腹的動作,一旁的介錯人便會砍下其頭顱。有時這一過程甚至還被簡化到當切腹者伸手去拿扇子時介錯人便會砍頭。這種方法事實上與斬首是相同的。之所以產生這樣的形式,無非是爲了讓武士能夠擁有體面的死法。

揭祕:日本武士爲何熱衷於切腹自盡? 第3張

網絡配圖

由於切腹逐漸演變成爲一種形式,到江戶時代末期,不懂得切腹規程的武士也越來越多。即使是大名鼎鼎的赤穗浪士在受命切腹時,其中也有很多人不知道切腹的作法。與此相對,由於武士們不再以戰爭作爲營生,砍殺敵人的機會也越來越少,因此介錯人在砍頭時所承受的壓力也經常使他們無法成功砍下頭顱,反而使切腹者承受更大痛苦。

不過當然,對於武士而言,絕不會只有切腹一種刑罰。過事實上,武士中最高等級的刑罰應是斬首,但這種刑罰對武士而言是沒有榮譽的,因此出於爲了維護武士榮譽的角度出發,只要武士在臨刑前表現出悔罪的態度,通常都會改以切腹執行,到後來甚至會直接判處切腹。比斬首更爲殘酷的磔刑到江戶時期基本已經消失了。

宮廷野史
演義趣聞
奇聞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