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野史傳聞 > 宮廷野史 > 趙德芳是什麼人?宋朝有八賢王趙德芳其人嗎

趙德芳是什麼人?宋朝有八賢王趙德芳其人嗎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4.52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我們在看以北宋爲背景的戲曲或影視作品時總會出現一個和藹可親又正氣凜然的老頭,就是八王千歲趙德芳。在觀衆的印象中這個老頭就是正義的化身,多次在忠臣遇險時出手相救,與奸臣做針鋒相對的鬥爭。他的地位與皇帝相等,都是君主級別,可以面見皇帝或接受聖旨的時候不叩頭。另外他手裏有御賜的瓦面金鐗,上打昏君不正,下打奸臣不忠,有先斬後奏的權力。因此民間老百姓甚至認爲他的地位要在皇帝之上,因爲他有監督皇帝的權力。

但有關八賢王的故事並不見於正史,而都是來自於小說、戲曲。對於八賢王的名字也說法不同。比如在明代熊大木小說《楊家將傳》裏八王爺的名字是趙德昭,而在小說《三俠五義》裏八王爺只出場一回,也沒留下名字。而後大量的戲曲、評書及影視作品裏八王爺都名爲趙德芳。之所以叫“八王爺”是因爲他一個人領八個王爺的俸祿。這八個王爺的具體封號按程派名劇《賀后罵殿》中的說法是:一親王、二良王、三忠王、四晉王、五德王、六敬王、上殿不參王、下殿不辭王。而在評書大家單田芳先生的《白眉大俠》裏八王的具體封號爲:一天王、二地王、三才王、四喜王、五德王、六敬王、七賢王、八大王。只有五六兩項相同。由此可見不僅八王爺的人名不一致,而且封號也不一致。也就是說那個正氣化身的八王爺形象僅僅是民間傳說而已。

趙德芳是什麼人?宋朝有八賢王趙德芳其人嗎

不過疑似八王爺的兩個人趙德昭與趙德芳歷史上倒是確有其人,而且也的確是開國皇帝宋太祖趙匡胤之子。趙匡胤共有四個兒子,其中長子趙德秀和三子趙德林早亡。二子趙德昭和四子趙德芳都是在宋太宗趙光義稱帝不久之後相繼亡故。趙德昭是因爲趙光義懷疑他有自立之心而遭斥責後自刎而死,而趙德芳則是暴病而亡。但這哥倆去世時年一個28歲,一個23歲,都是年輕人,而且也沒有多大的權力。所以不可能是八王爺的原型。其實趙光義這個皇帝當得名不正言不順,他哥哥趙匡胤死得也不明不白,因此民間纔有“燭影斧聲”的說法,認爲是趙光義謀殺自己的親哥哥之後篡了位。而他這兩個年輕力壯的侄子卻在兩年內相繼過世,也很蹊蹺。

所以這也說明在君權神授,等級森嚴的封建年代,皇帝的權威是至高無上的,如果真有八王爺這麼礙事又威脅到自己地位的人早就除之而後快了。別說是皇帝的侄子或者堂兄堂叔,即使親生父子,同胞兄弟爲奪皇位大開殺戒的情況上比比皆是。所以就不可能有八王爺這樣的人存在。那麼八王爺的故事又是怎麼來的呢?

八王爺的形象最早是捆綁楊家將的故事而來的,楊家將故事的雛形最早出現於南宋時期。當時南宋偏安一隅,金國不斷入侵,忠良岳飛無端慘死,使得民間對於當年英勇抗遼的楊家一門忠烈十分懷念,因此楊家將的故事不斷在民間成形,在故事形成中因爲楊家屢遭奸臣陷害,便迫切需要一位保護神來罩着他們。而此時的皇帝是當年的太祖幼子趙德芳之後,因此民間便把八王爺的交椅給了趙德芳,把他當做可以制約君權,爲民請命的正義化身。

至於這位八王爺的原型,有人考證是宋太宗的第八子趙元儼,因爲他排行第八,而且也有賢名。在民間老幼婦孺都知其名,稱他爲“八大王”。這個八大王很了不起,好文詞,能書畫,爲人正直剛毅,在朝廷有很高的地位,去世時60歲,同民間所描述的八賢王趙德芳很相似。但因爲他是疑似篡位的趙光義之子,所以不可能用他的名字來安在八賢王身上,因此就只能用移花接木的方法,用的是趙德芳的名字,而以趙元儼爲模板刻畫出了這個栩栩如生的人物。但藝術源於生活高於生活,歷史上的這位八大王也僅僅是個賢王,並沒有小說所寫的至高無上的權力,所以我們現在看到的八王爺趙德芳的形象是一代又一代民間文藝工作者不斷藝術加工之後而形成的。

所以總結來說歷史上確實有趙德芳其人,但沒有那麼厲害的八賢王。而歷史上的趙德芳因爲去世過早並沒有留下太多資料,現存的資料顯示他有四位夫人及三子二女。父親趙匡胤死後,趙光義很喜歡這位侄子,對他封賞很多,他生病時還去看望。至於他的死因有人認爲是他哥哥趙德昭自殺後他頗受刺激,惶惶不可終日,最終憂鬱而死。他死後太宗趙光義很悲痛,車駕臨哭,廢朝五日,以示哀悼。儘管他既沒當皇上也沒有當八王爺,但他的後代卻還是繼承了皇位。

南宋第一任皇帝趙構沒有子嗣,在他生前就把皇位傳給了趙德芳的六世孫趙昚,自己做了太上皇。而後的兩任皇帝也都是趙德芳一支的。而傳到了宋寧宗趙擴這,因爲他的兒子都夭折了,於是繼位的便是趙德昭的九世孫趙昀,此後的皇位便在趙德昭的後代中傳遞。所以宋朝的皇位最終又傳回到了開國的趙匡胤一支,也是算是對這位蓋世英雄以及他兩個早逝的兒子的一種補償吧。

趙德芳是什麼人?宋朝有八賢王趙德芳其人嗎 第2張

儘管戲劇舞臺上的八賢王是個虛構的人物,但卻也寄託着底層百姓的一種美好的幻想。在封建年代裏,皇帝是至高無上的,而且也是神聖而不容侵犯的。所以我們看一些古典小說的時候,大凡忠良被陷害,百姓遭欺壓都是奸臣做亂,皇帝只是一時被矇蔽。哪怕是像《呼家將》裏的呼延丕顯全家被滿門抄斬,但其後代呼延慶在剷除奸臣龐文後還照樣對殺他全家的皇帝忠心耿耿。這就是隻反貪官,不反皇帝。但皇帝總是不可避免有昏庸的時候,而且一昏庸起來就要亂殺人,而如果能做到既不反皇帝又不被皇帝殺,便只能塑造一個和皇帝平起平坐的八王爺來制衡了。但這也是一種比較可悲的想法。因爲即使有八十個王爺的封號也只是個王爺而已。而在歷史上皇帝弄死王爺的事情幾乎歷朝歷代都在發生,只想靠一個人就能制衡皇權是十分幼稚的幻想。但在中國的古代並沒有出現民主的思想,孟子主張“民貴君輕”,還有一點民主的苗頭,但卻沒有實施的土壤。而後隨着儒家倡導的等級制被無限誇大,皇帝的絕對權威更是不可動搖。所以沒有民主制度保障,甚至連民主思想都沒有的封建年代也只能幻想八王爺這樣的人物的出現了,但卻只能註定是一種不切實際的空想。

宮廷野史
演義趣聞
奇聞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