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野史傳聞 > 宮廷野史 > 唐代軼聞:拾荒者裴明禮卻做上了朝廷的九卿

唐代軼聞:拾荒者裴明禮卻做上了朝廷的九卿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9.98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俗語道,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無論從事什麼,只要精明強幹,方法得當,總會有出人頭地之時。唐朝人裴明禮就是一個典範。

據《御史臺記》記載:裴明禮,河東(今山西)人氏。山西人自古經商有道,裴明禮雖然也有經商頭腦,“善於理生”,但因沒有資本幹大買賣,只能到京城長安討生活,乾點“收人間所棄物”之類的小買賣。可千萬不要小瞧“撿破爛”,這行當看着不起眼,但利潤很大,所收之物經過整理分類,賣價成倍翻個,所以沒幾年裴明禮就發了,“積而鬻之,以此家產鉅萬”,成了有錢人。

賺得“第一桶金”後,裴明禮底氣十足,眼光更加犀利,準備幹大買賣,於是很快就瞄上了金光門外的一處不毛之地。當時,長安城有十二座城門,西面正中即金光門(五行之中,西方屬金,故有此名)。裴明禮爲什麼會看中這塊荒地?筆者分析認爲有幾個原因,其一,這裏是當時重要的交通和軍事節點,流動人口多;其二,附近有皇家祭祀雨神的雨師壇;其三,附近有刑戮犯人的場地;其四,也是最關鍵的,這裏地價便宜,位置絕佳,商業開發潛力巨大。

當時,這塊地因荒廢多年,遍地瓦礫,搞開發需要花費大量人力財力,但裴明禮有自己獨到的辦法。他在這塊地周邊各豎起一根木杆,木杆上各懸掛竹筐,寫上告示,讓過往男女老少揀地裏的石頭瓦礫往筐裏投擲,投中的有獎。此舉吸引了大量人員參與。由於木杆立得太高,竹筐太小,命中率不過百分之一二,獎金髮放自然很少。還沒等這些人投擲熟練,地裏的瓦礫已經被揀拾完了。裴明禮只花了一點錢,就“僱傭”了一大批廉價甚至免費得勞動力替自己清理瓦礫,一家人還“玩”得很高興,這份精明世間罕有。

唐代軼聞:拾荒者裴明禮卻做上了朝廷的九卿

等瓦礫清理乾淨後,幾場大雨下來,荒地上長滿了野草。於是,裴明禮又將這塊土地無償讓人放羊。沒多長時間,野草被羊羣啃了個精光,地裏又積滿了羊糞,成了一片沃土。裴明禮將事先準備好的各種果核撒在這塊地裏,再用牛犁耕耘種植。有羊糞的滋養,一年以後,果樹成長,碩果累累。這些私家果園所生產的果實,在京城中出售火爆,能獲得很大的利潤。裴明禮僱人一車一車地載到集市上去賣,沒用多少成本,“所收復致鉅萬”,又狠狠地賺了一大筆。

緊接着,裴明禮又起房架屋建起豪宅,在院子的周圍安置蜂箱養蜂貯蜜。房前屋後只要有地方,全栽上蜀葵和花草,蜜蜂上下翻飛忙忙碌碌採花釀蜜又傳授花粉。蜀葵與蜂蜜都獲得豐收,這下裴明禮又賣了個好價錢。

從一塊無人問津的荒地,裴明禮眼光長遠,看到了無限商機。他策劃“商業鏈”節節開花,換來巨大財富。史料中稱讚裴明禮“營生之妙,觸類多奇,不可勝數”,商業頭腦靈活,盡是賺錢的點子。

裴明禮如此精明強幹,善於理財,在長安城內名氣陡增。當時,唐太宗李世民執政,聽說裴明禮這一奇人後,覺得他是個難得的人才,於是讓他做官,“自古臺主簿,拜殿中侍御史,轉兵吏員外中書舍人”。唐高宗儀風二年(677年),裴明禮累遷太常卿。唐代太常卿爲九卿之一,主管禮部等職,正三品,與六部尚書相當,大致相當於現在的副部級幹部。裴明禮原本只是一個“撿破爛”的,後來竟成爲副部級幹部。

一個有能力的人,無論做什麼,都能闖出一片天地。

宮廷野史
演義趣聞
奇聞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