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野史傳聞 > 宮廷野史 > 三顧茅廬的根本原因:只是劉備諸葛亮心思的契合

三顧茅廬的根本原因:只是劉備諸葛亮心思的契合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9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劉備一生,被架曹操,奔袁紹,救陶謙,挖公孫瓚,投劉表,傍東吳,奪西川,最後三分天下。我們看,每個諸侯的強弱不同,劉備的方法無一相似。先說曹操,曹操在許昌挾天子以令諸侯後,就日益強大,雖然在地盤和兵力上不算最強,但曹操是一個新興的諸侯,生命力極強,這是其他諸侯無法比的。而劉備去許昌,是被曹操綁架去的,劉備自己不會選擇走這條路,在十八路諸侯討董卓開始,劉備就已經認識了曹操,知道這人非等閒之輩,就像曹操自己說的,天下英雄就數他倆,所以劉備在曹操這,屬於韜光養晦,只要策略以保命爲主,一直等候時間逃跑,所以當曹操讓劉備伐劉表,得以走脫,劉備就說:“吾乃籠中鳥、網中魚,此一行如魚入大海、鳥上青霄,不受籠網之羈絆也!”曹操是強敵,不能爲己所用,劉備又不肯屈身相投,所以逃離是劉備的最好選擇,不會再有別的辦法。

在曹操和袁紹官渡大戰後,我們看到,劉備遊走線路,就一直往南靠,而不是往西北走,這是爲什麼?西北有張魯馬騰,而且個別同志是劉備參與衣帶詔的死黨,按正常的思路,劉備在走投無路的時候,應該是去投靠他們纔對,爲什麼要往荊州而來呢?其實劉備心裏非常明白天下大勢,他知道袁紹被滅後,天下可以和曹操抗衡的,就是東吳,而不是西北的諸侯勢力。而荊州,必然是東吳和曹操交兵的緩衝地帶,作爲劉備這樣的英雄,只有在天下大亂之時,才能尋得機會。我們也很難設想,如果劉備往西北去了,還會遇到諸葛亮嗎?所以曹操興兵南下的時候,劉備看到機會來了,諸葛亮也看到了,只有兩個見識一樣的人才能一拍即合!

三顧茅廬的根本原因:只是劉備諸葛亮心思的契合

接下去我們就看到了流傳千古的隆中對,絕大部分的人認爲,這個三分天下的策略,是諸葛亮提出來的,我覺得,劉備在遇到諸葛亮前,就已經心裏有了三分天下的策略,而諸葛亮的隆中對,只是去劉備集團上任高參的一張答卷而已,而這張答卷,是劉備滿意的答卷!時下社會,不是也流行招聘總經理,諸葛亮,就是劉備招聘來執行自己雄霸天下計劃的一個總經理而已。如果劉備在袁紹大敗後往北去了,劉備還會到荊州來招聘諸葛亮這個總經理嗎?所以他們倆人,只是英雄所見略同而已。

奪取天下,有許多做法和手段,是不能用仁義道德來衡量的,一個人失去仁義道德,會被人們所不齒,一個大集體的奸詐,就叫謀略,人們就津津樂道了,而劉備一輩子,講的是仁義,比如奪西川這樣的不仁不義,如果讓劉備自己去發號施令,就有悖於劉備的一貫主張,這個時候,最好的辦法,就讓自己一個得力的手下去完成,而負責執行的手下,一個首要的前提,就要完全徹底明白老闆的意圖,諸葛亮,交上隆中對的答卷後,劉備知道這人絕對是上上之選了。

劉備在自己沒有基業的時候,對待諸侯的手段,就是護弱抗強,前面說了,在曹操這,韜光養晦,在袁紹這,混蒙吃喝,絕對不會和他們說掏心窩子的話。到了劉表這,就表現很友好,說了許多心裏話。而曹操揮師南下,諸葛亮提出了聯吳抗曹,這是絕對符合劉備做事情的風格的,也符合劉備的戰略意圖。

所以,三顧茅廬,只是劉備請了一個能讀懂自己的人!

宮廷野史
演義趣聞
奇聞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