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野史傳聞 > 宮廷野史 > 朱元璋爲什麼放棄征服日本?期間發生了什麼?

朱元璋爲什麼放棄征服日本?期間發生了什麼?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71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朱元璋爲什麼放棄征服日本?期間發生了什麼?下面小編爲大家詳細介紹一下相關內容。

朱元璋作爲明朝的開國皇帝,從一介平民到開國皇帝,可謂傳奇。可是爲何在他登基後,卻沒有徵服日本,是他不敢嗎?今天就由小編來說說。

日本是我們的鄰國,關於日本的起源有很多種說法,現如今人們熟知的一種就是當年秦始皇的術士徐福在尋找長生不老藥時,發現了日本,並且在日本幡然生息。這就是日本的起源,不過這種說法只得到了一部分人的認可。

在古代的時候,日本被稱之爲倭國,早在唐朝時期,倭國就曾經派出了使者前往唐朝學習。從這之後,倭國吸取了中原文化,甚至是現如今的日本,也能夠發現中國字,這僅僅是其中一點。中原文化對日本的影響非常深。

但是每次日本學習成功後,都會向自己的“老師”下手,典型的白眼狼。所以,歷史上我們對日本也很反感,自從唐朝後,中國有多次出兵對日本出兵的記錄。當然,有失敗的,也有成功。

朱元璋爲什麼放棄征服日本?期間發生了什麼?

成功的大概有兩次,一次是在唐太宗李世民時期。偉大英明的唐太宗將唐朝治理的非常好,日本很嚮往,多次派遣遣唐使來學習,學習發達後的日本,開始傲嬌了,變得目中無人。他們趁李世民去世之後,多次到朝鮮半島挑釁,還伺機侵佔當時的大唐帝國附屬朝鮮半島區域。

對於此,唐太宗忍無可忍,他派出大將劉仁軌率170艘戰艦火速馳援鄰國,最終在白江口發生大戰,一舉擊敗倭軍。此戰奠定了此後800年的東北亞格局。

第二次是在明朝中後期,明朝大將李如鬆指揮的露樑海之戰。這是歷史上著名以少勝多的戰爭,參照的朝鮮一方有李舜臣這個名將。反正最後保住了朝鮮半島。

至於失敗的次數很多,最著名的就是元朝時候,元朝第一次向日本進軍是在1275年,地點選在最近的北九州地區。第一戰發生日本與朝鮮半島間的門戶——對馬島。首先元軍選擇從朝鮮半島的合浦悄然出擊,不日就成功登陸對馬島並全殲島上日軍,佔領對馬島。

1281年,忽必烈第二次下令東征日本,並派出約15萬的軍隊,可謂當時最大規模的艦隊了。但是,第二次出征似乎比第一次要艱難多了。當時元軍選擇兵分兩路尋找登陸地點。

朱元璋爲什麼放棄征服日本?期間發生了什麼? 第2張

但是由於收到沿海鎮守日軍的強烈反抗,元軍在尋找登陸地點就花費了太多時間。登陸後,又遭到日軍陸軍部隊截擊,當時日軍的裝備較第一次都有了很大的進步。所以元軍傷亡不小,又時逢疫病,元軍進度遲緩。

結果一拖再拖的元軍在海上徘徊多日後,又遭遇強颱風。並且,這一次元軍的損失更加慘痛,倉促建造的粗陋艦隊在強大的颱風面前更是不堪一擊,元軍幾乎全軍覆滅,死亡之數過半,第二次出兵日本也因此宣佈失敗了。

所以,日本至今仍有“神風”之說。意思是,感謝神風的庇佑。

元朝之後,明朝建立,其實,朱元璋建立明朝初期,也想出兵日本的。朱元璋建立明朝的時候,朱元璋爲了彰顯大國威嚴,曾經派使者去四周的小國家要求他們每年進貢,但唯獨偏偏日本就不服氣,聽到和沒聽到一個樣。不僅不臣服,還多次入侵明朝,在《明太祖實錄》中,有多達44次的“倭寇入侵”事件,讓朱元璋頭疼不已。

洪武十三年,胡惟庸案爆發,朱元璋在徹查此案餘黨的時候,發現胡惟庸竟然和倭國有勾結,朱元璋勃然大怒,當時就定下攻打日本的決心,並讓曹國公李文忠來主導整個攻打方案。

李文忠是朱元璋的親外甥,而且身經百戰,有勇有謀,他知道打日本沒那麼簡單,所以,他上書列舉了攻打日本的種種弊端和風險,極力勸說朱元璋暫時不要攻打日本,要朱元璋冷靜幾天。

後來冷靜的朱元璋擱淺了攻打日本的方案。那麼,我們好奇的是,朱元璋放棄攻打日本的計劃呢?

我們知道朱元璋是自唐朝以後,中國少有的雄才大略君王,他收復燕雲十六州,趕走蒙元勢力,對周邊諸藩國更是毫不手軟。而且日本還讓朱元璋勃然大怒,按照朱元璋的個性,肯定要拿下日本纔對,但面臨囂張的日本,朱元璋卻躊躇了。

期間到底發生了什麼呢?

朱元璋爲什麼放棄征服日本?期間發生了什麼? 第3張

公元1988年,日本公開了一位叫祖來高僧的三封遺書,這三封遺書揭示出當年這段歷史真相

祖來在朱元璋時期曾來到明朝。在中國的史書中,也有祖來的記載。洪武三年,朱元璋曾派遣使者出使日本,警告他們不要再爲非作歹,否則大明對倭寇不客氣。不過朱元璋對日本當時的國情並不瞭解。

其實,當時的日本由南北勢力組成,北牆南弱,弱勢的一方南朝的懷良親王,意欲拉攏朱元璋幫助自己對付北朝的幕府勢力,所以懷良親王積極迴應朱元璋,並且派了一位叫祖來的僧人帶著貢品來到南京。

祖來的到來,讓朱元璋很高興,以爲日本屈服了,不僅設宴款待祖來,還派遣八位僧侶護送祖來回到日本。殊不知,祖來所代表的懷良親王,在當時並不掌權。但祖來在南京居住了一個多月,對明朝的情況瞭解頗多。

祖來的三封遺書,不僅介紹了中國對日本倭寇憎惡的態度,還提到了朱元璋可能會攻打日本,但面臨幾個困難:

一是明朝的軍事實力確實遠高於元朝,但對海戰的駕馭程度,遠低於日本的水平。而且如果長途跋涉出兵日本,還要建立龐大的艦隊,極爲勞民傷財。

二是明朝雖然在福建等地有海軍,但連基本的海盜都無法徹底消滅,若想大舉出海征討日本,基本上不可能。

三是日本對中華不像蒙古那樣具有威脅性,且日本資源匱乏,人力也不充裕,離中國又遠,就算征伐成功了也對中華沒有半點好處。

所以,想到此,朱元璋便放棄了出兵日本的想法。後來朱元璋還把日本列爲了“不庭之國”,永遠都不準日本來中國貿易,並且把這個寫入了傳給後世子孫萬世不變的《皇明祖訓》中。正是在這同一本《祖訓》當中,日本還被列入了永不攻打的十五國之一。

朱元璋爲什麼放棄征服日本?期間發生了什麼? 第4張

還有人認爲是劉伯溫所勸解的原因。

話說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後,倭寇對沿海地區的挑釁越來越頻繁,倭患十分嚴重,沿海漁民不得安寧,嚴重影響到他們的生存,朱元璋一氣之下,決定東征日本,徹底將這個彈丸小國抹掉。

於是決定前去詢問劉伯溫,原本興致勃勃的去,以爲劉伯溫能給出什麼好的方法,結果劉伯溫說:“日本擁有大海的天險,冒然發動戰爭肯定會勞民傷財,東征會使明朝損失巨大;再者,日本地狹民多,他們又不通教化,就算用武力將他們征服,我們也根本同化不了這個民族,還有可能會遭到倭寇的反噬,這樣得不償失;最後即使日本發展壯大,他們也不能滅掉明朝,他們土地資源匱乏,這些倭寇也就是來掠奪一些資源。”

劉伯溫的一席話,讓朱元璋醍醐灌頂,劉伯溫之後還解釋說,現如今我們只要加強沿海地區的建設,防止倭寇侵犯漁民,現在明朝根基初穩,等到以後可以發展水師,抵抗倭寇自然不成問題。

就這樣朱元璋放棄了東征日本,公元1387年徹底斷絕了和日本的來往,並且將日本列爲不可開化的國家之一,臨死之前告誡子孫,不必爲了這樣一個彈丸小國勞民傷財、消耗國力,但是必須要加強防範。

其實這個說法不知道是真是假,至於劉伯溫究竟有沒有阻止朱元璋出征日本也無從知曉,如果劉伯溫說的是對的,那確實也驗證了,日本雖然後來發動侵華戰爭,但是最終因爲種種原因沒能徹底佔領中國。

宮廷野史
演義趣聞
奇聞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