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野史傳聞 > 宮廷野史 > 梁元帝蕭繹嗜書如命,當上皇帝后卻燒掉140000捲圖書

梁元帝蕭繹嗜書如命,當上皇帝后卻燒掉140000捲圖書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3.1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爲大家帶來了一篇關於蕭繹的文章,歡迎閱讀哦~

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古人對讀書向來是很看重的。今天講的是古代的一位大才子,此人可謂學富五車,才高八斗,他讀書極爲勤奮,簡直嗜書如命,他即便是瞎了一隻眼還要讀書,而且藏書頗豐。但就是這樣一個愛書之人,爲何在當了兩年皇帝之後,卻燒掉了140000捲圖書?辦了一件堪比秦始皇焚書坑儒一樣的壞事呢?那麼此皇帝是誰?既然如此愛書,爲何還要燒書?欲知詳情,本期分解。

(一)堪比“三曹”的“四蕭”

這位大才子叫蕭繹。這人似乎不夠出名,咱們先來看看此人的背景,你就不得不服。在中國歷史上,能稱得上帝王文學家族的,僅有兩家。一是號稱“三曹”的曹家,曹操、曹丕和曹植父子三人,是史上著名的建安文學的代表。而另一家就是“四蕭”。由於演義等的原因,使“三曹”的名聲更大,其實在中國文學史上“四蕭”的地位並不比“三曹”低。四蕭就是南北朝時樑朝的開國皇帝梁武帝父子四人,即蕭衍、蕭統、蕭綱和咱們的主人公蕭繹。

梁元帝蕭繹嗜書如命,當上皇帝后卻燒掉140000捲圖書

先說父親梁武帝蕭衍。既然是開國皇帝,他當然不是尋常之輩。著名學者錢穆對其評價很高:獨有一蕭衍老翁,儉過漢文,勤如王莽,可謂南朝一令主。錢穆把他比作漢文帝、王莽,可見此人有多牛。但這也只是說他的政治功績,這裏咱們撇開政治,只說文化。蕭衍雖被稱爲“武帝”,但他可不是一介武夫,史載他自小就喜歡讀書,文才出衆。他年輕時就跟南朝文壇領袖沈約,大詩人謝朓,大文學家王融等齊名的人物,他與當時的七位著名文人(包括謝朓、沈約等)並稱爲“竟陵八友”。

四蕭的第二位即蕭繹的長兄,梁武帝蕭衍的長子,大名鼎鼎的蕭統,他就是中國現存最早的漢族詩文總集《文選》的編撰者,其歷史文化地位是很高的;四蕭的第三位是蕭繹的三哥,即樑朝的第二代皇帝簡文帝蕭綱,此人也是個大才子,他是當時的著名文學體裁“宮體”的創造者,有文集100卷問世。有這樣的父兄,蕭繹想不成材(這裏指文才)都難。

(二)冠絕一時,才高八斗

蕭繹(508—555),字世誠,自號金樓子,是梁武帝蕭衍的第七個兒子,他天賦異稟,5歲能背誦《曲禮》,6歲能詩。史載他“既長好學,博綜羣書,下筆成章,出言爲論,才辯敏速,冠絕一時”,絕對是個才高八斗的人物。他不僅天賦極高,而且讀書極爲勤奮。他少年時曾因病導致一目失明,但仍嗜書如命,即便在自己不能捧書閱讀時,仍令書童讀給他聽,甚至可以徹夜聽書。

才華橫溢的蕭繹不僅讀書多,而且創作頗豐,有400餘卷作品問世。他的詩成就很高,現存119首。其中的邊塞詩,上承古代征戍詩,下開唐代岑參、高適之先河,很有水準;他的閨怨豔情詩,對後來婉約派詩詞有很大影響;他的寫景詠物詩,對唐代近體詩的形成和發展產生了不小的影響,有《採蓮賦》《春日》等傳世之作,被後世評價爲:“詩筆之麗,罕與爲匹”。他的代表作《金樓子》一書,在中國文學史上也有一席之位。

蕭繹是“四蕭”之中的佼佼者,文學成就堪稱翹楚,是中國歷史上數百個帝王之中留下著作最豐富者,遠比號稱“十全老人”的乾隆帝博學,他還是唯一進入諸子百家的皇帝。

他不僅在文學上頗有建樹,還有其他大量學術著作,如《孝德傳》《忠臣傳》《注漢書》《周易講疏》《老子講疏》《全德志》《江州記》等。蕭繹是個全才,他的學問簡直包羅萬象。不僅是文學家、詩人,還是書法家、畫家、音樂家、玄學家等。他的繪畫水平絕對一流,比如傳世作品《職貢圖》,記錄了當時前來南樑的各國使節的長相,上面有金髮碧眼的波斯胡人,也有渾身只披一塊白布的黑人等,這不但是藝術史上不可多得的一件珍品,更是研究中國古代朝貢史極爲珍貴的資料。

蕭繹的圍棋水平也很高,還寫了好幾本棋譜;他還是姓氏學家,也是玄學研究高手,著名的周易研究專家;他甚至還寫了一本兵書《玉韜》;更令人吃驚的是,南朝士大夫們對騎馬十分反感,蕭繹卻不辭辛苦花費大量時間研究養馬,還寫了部專著《相馬經》,究成果據說超出許多相馬伯樂的水準。

蕭繹還酷愛藏書,他利用自己的身份地位,蒐羅天下名書,到四十六歲時,已經“聚書四十年,得書八萬卷”,簡直就一書蟲。

然而就是這樣一位博學之士,一個書蟲,卻辦了一件堪比焚書坑儒的破壞文化的事情,就是燒掉了14萬卷圖書。究竟爲何?

(三)爲爭皇位,無所不做

如果蕭繹不當皇帝,只做一個學者的話,他可能成爲一位文豪甚至文化大家。他在40歲之前,就是一個讀書人,一個學者,但到了40歲,他的人生開始發生鉅變。因爲,做爲一個男人,他終究未能免俗,他沒有滿足於研究學問,而是選擇了權力。

本來,做爲梁武帝蕭衍的第七子,蕭繹是沒有覬覦皇位之心的。蕭衍立的太子是長子蕭統。蕭統不僅才學出衆,能編著傳世經典《文選》,而且具有很強的管理能力,曾經代父監理朝政,幹得相當出色,眼看一代明君就要誕生,可惜天妒英才,他因病早逝,僅活了31歲。而其父蕭衍卻長壽至86歲,古代罕見,他雖不失明君風範,但晚年也陷入昏聵之中,一心向佛,不理朝政。蕭衍在太子蕭統去世之後,立“四蕭”之一的三子蕭綱爲太子。當年他雖已68歲,但依然硬朗,當然沒有禪位之意。於是過了17年後,當蕭衍已到85歲高齡時,仍沒有禪位,所以就有人等不及了。

首先不是宮鬥爭權,而是叛亂。公元548年,中國發生了歷史上有名的侯景之亂,把一個佔據江南富庶之地的樑朝攪了個天翻地覆。

蕭繹似乎明白亂世出英雄的道理,他趁侯景叛亂之時,放棄學問,開始了對皇位的角逐,踏上了一條通向地獄的不歸之路。

梁元帝蕭繹嗜書如命,當上皇帝后卻燒掉140000捲圖書 第2張

蕭繹曾被封爲湘東郡王,後任侍中、丹陽尹。他526年出任荊州刺史,都督荊、湘、郢、益、寧、南樑六州諸軍事,控制長江中上游,也是頗有勢力。548年,侯景叛樑兵圍都城建康,梁武帝命樑朝各路人馬前來勤王,蕭繹也親率3萬大軍由他的駐地江陵(即荊州)趕來救亡。當時各路援軍集結於建康城外,有二三十萬之衆,其勢力遠遠高於侯景叛軍。但由於各路人馬缺乏統一指揮,大家都處在觀望之中,蕭繹更是如此。

於是侯景抓住機會水罐臺城(都城核心區,皇宮所在處),並囚禁了梁武帝蕭衍,老邁的蕭衍很快在飢餓和困頓中去世。於是侯景立蕭綱爲帝,自己控制朝廷,蕭綱成了傀儡皇帝。不久,侯景乾脆殺死蕭綱,自立爲帝。

這期間蕭繹在幹什麼呢?這時人性的複雜在蕭繹身上表現得淋漓盡致,在國家危亡之際,他不是前來救援,不是來救助自己的父皇,而是忙着爲自己尋找稱帝的機會。這當然要消滅掉自己的競爭對手,而競爭對手當然很多。因爲他只是皇帝的第七子而已。

於是蕭繹開始行動。他不顧親情道義,將對他稱帝構成威脅的兄弟子侄逐個消滅,等到所有潛在競爭對手基本被剷除之後才發兵平叛。

蕭繹以討伐叛賊侯景爲藉口出兵,卻先把槍口對準了自己的兄弟和親人們。他先是聽信讒言殺掉了弟弟桂陽王蕭慥,接着派部將王僧辯發兵攻滅了侄子河東王蕭譽,並襲擊了哥哥邵陵王蕭綸。然後殺害孫子輩的蕭棟;又囚禁了侄子蕭圓。

幸虧蕭繹手下的得力干將王僧辯英勇善戰,還有另一梟雄陳霸先(此君正是樑朝的取代者、陳朝的開國者)也率軍前來協助平叛,才平定了侯景之亂。於是,蕭繹看看對手也解決的差不多了,於552年11月在江陵即位稱帝,後稱梁元帝。

當然蕭繹的兄弟子侄衆多,他也不可能解決完。就在他稱帝之前,武陵王蕭紀(蕭繹的八弟)已在成都稱帝。國無二君,蕭繹當然又與蕭紀開戰。最終蕭繹在西魏宇文泰出兵相助下,又攻滅了蕭紀。但霸道的西魏也乘機佔有了益州等地。

(四)夢斷江陵,焚書陪葬

此時蕭繹顯出了他在政治上的弱智的一面。本來爭奪皇位,古來有之,他儘管爲稱帝大開殺戒,但成王敗寇,似乎也可以理解。然此時他卻又陷入了書生意氣之中,認爲天下已定,在封賞了王僧辯和陳霸先之後,以爲從此天下太平了。殊不知幫助他的宇文泰、陳霸先可都是天下梟雄,覬覦天下之心早已有之,他卻不加防範。而且他不聽羣臣建議,沒有把都城遷回國家的中心建康,而是在自己的根據地江陵直接進入溫柔之鄉,做起了皇帝的千秋大夢。

果然,蕭繹的皇帝夢沒有做多久,剛剛兩年,554年10月,曾幫助他稱帝的西魏宇文泰便率5萬大軍氣勢洶洶地來了。而蕭繹竟渾然不覺,他聽信黃羅漢等無知之人的建議,認爲西魏是友軍不加防備。結果宇文泰大軍一路順風順水,直逼江陵(千里江陵一日還,那速度,李白都知道)。直到敵人兵臨城下,蕭繹纔派王僧辯抵抗,然爲時已晚。

宇文泰數萬大軍圍困江陵,城破已在眼前!你猜蕭繹此時在幹什麼?他這時不是組織軍士抵抗,堅決守城,而是與羣臣舉辦了一場講座,講什麼?《老子》。

梁元帝蕭繹嗜書如命,當上皇帝后卻燒掉140000捲圖書 第3張

這邊大軍壓境,這邊他卻賣弄學問,氣定神閒地講國學!若是碰上狐性多疑的司馬懿,指不定還認爲蕭繹在玩什麼空城計,或許會被嚇走;而偏偏宇文泰是一介武夫,不信這個把戲,裝什麼裝,給我打!

於是眨眼城破。蕭繹在城破之際,對着自己的14萬卷藏書,感慨不已:“不想朕讀書萬卷,卻遭今日之禍,讀書何用!”於是一把大火燒光了他傾盡一生心血收藏的14萬卷圖書!

在文化意義上,蕭繹是犯了一個天滔天大罪,這是繼秦始皇焚書坑儒之後,中國歷史上最大的破壞文化事件。因爲在古時印書可沒那麼容易,一方面紙張很貴,另一方面活字印刷書還沒有出現,甚至雕版印刷也不常有,大多書籍都是手抄的,許多文化典籍都是孤本。他這一炬,某種意義上不次於項羽的火燒阿房宮,簡直不可原諒。

清代思想家王夫之對之有這樣的評論:“江陵陷,元帝焚古今圖書十四萬卷,或問之,答曰,讀書萬卷,猶有今日,故焚之。未有不惡其不悔不仁,而歸咎於讀書者,曰書何負於元帝哉。”

說蕭衍亡國不但不反思自己的過錯,不檢討自己的不仁不義,卻歸罪於讀書,真是活該他亡。他的下場確實很慘,他被俘後,監斬官命士兵用土袋將他活活地壓死了。

一代文化“大師”就這樣成了一個“亡國之君”(因爲他死後,樑朝表面上還沒有亡,還堅持了兩年,蕭繹的小兒子,當時才11歲的蕭方智被部下擁立爲帝,但只是個傀儡,不久大臣陳霸先就廢樑建陳了)。

蕭繹就像後來的陳後主陳叔寶、唐後主李煜、宋徽宗趙佶一樣,都是很有天賦的藝術家,搞學問可以,但不幸的是,他們都當了皇帝,成了政治的犧牲品,悲哉。不過相對於陳叔寶、李煜、趙佶,蕭繹顯得更加可恨,因爲人家三個的帝位是繼承的,是不得已而爲之,而蕭繹的帝位純粹是搶來的,所以他也是找死。自己死了吧,還拿14萬卷圖書陪葬,真乃歷史罪人也!

宮廷野史
演義趣聞
奇聞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