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野史傳聞 > 宮廷野史 > 揭祕:清朝皇妃都是在撫養其他妃子的兒子?

揭祕:清朝皇妃都是在撫養其他妃子的兒子?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7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大家好,這裏是小編,今天給大家說說雍正的故事,歡迎關注哦。

看過《雍正王朝》的朋友一定非常奇怪一件事,爲什麼雍正跟自己的親弟弟十四阿哥胤禵不是一夥的。

胤禵作爲四阿哥胤禛的親弟弟,居然跟八爺黨混在一起,共同對付自己的親哥哥。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其實這裏涉及到一個清朝皇家的制度問題,那就是皇妃不能撫養自己兒子的習慣。

揭祕:清朝皇妃都是在撫養其他妃子的兒子?

01胤禛和胤禵是比較特殊的情況,胤禵是烏雅氏自己養大的。

雍正還是比較特殊一點,他出生的時候,母親烏雅氏還是一個沒有名分的女人,所以沒有資格撫養皇子。

雍正剛出生就被康熙交給了時任皇貴妃的佟佳氏來撫養,所以雍正小時候跟自己的親生母親,其實並不親密。

等到烏雅氏生了十四阿哥胤禵的時候,情況就不同了。烏雅氏當時已經被封爲妃子,是有撫養皇子的權力的,所以胤禵就留在了她身邊。

不過不對啊,不是說清朝皇妃是不能撫養自己兒子的嗎?就算是要養,那也是撫養其他人生的皇子。

所以說胤禵是比較特別的,他從小就跟在自己母親身邊。康熙皇帝的兒子實在是太多,如果打亂了分配,那確實是非常混亂的一件事。所以胤禵留在烏雅氏身邊,這應該是康熙朝的一個特例。

由此可見,胤禛和胤禵從小就沒有在一起生活,那麼兩個人之間自然也就沒有所謂的親兄弟情誼了,這就造成了後來兩人居然站在了對立面。

02爲什麼清朝皇妃不能撫養自己的兒子呢?

清朝是旗人入關建立的朝代,所以清朝有一個特點,那就是森嚴的等級制度。在當時,人是被分爲三六九等的,尤其是旗人,那自然是清朝最高等級的人。

而且清朝皇族一般都是禁止滿漢通婚的,就算是通婚,所生的孩子也不可能成爲繼位人。這就造成了一個問題,清朝皇帝所冊封的皇后,必須要是旗人。

而且繼承人的母親,一般也是旗人。旗人本來就擁有相當大的權力,如果他們再成爲了皇帝的外戚,那麼這個家族可就了不起了,幾乎就是權傾朝野的象徵。

我們看佟國維一家三代,其實就是清朝初期最大的一個外戚家族。他們家三代女人都嫁給了清朝皇帝,要不是康熙皇帝能力出衆,其實壓根就壓不住佟家的勢力。

清朝皇帝爲了防止外戚力量干政,爲了防止繼位者的生母權傾朝野,所以他們故意將皇子和生母分開。這樣一來,等到皇帝登基以後,他的親生母親就不會有過多的機會干政。

一旦母親干政,那外戚力量必然會成爲掣肘皇權的重要力量,這是不可避免的。自古以來都是這樣,所以清朝皇帝對這一點非常忌諱,希望能夠通過這種方法,儘量杜絕這件事。

03歷朝歷代是如何應付外戚擅權問題的呢?

從漢朝初期開始,呂后干政便開啓了外戚擅權之事。其後漢景帝的母親竇太后、漢武帝的母親王太后、漢成帝的母親王太后,這些都把自己家族的外戚引入到了朝中做官。

外戚專權的問題,基本上充斥着整個大漢朝。可以說漢朝是壓根就沒有解決過這個問題,這個問題也就成爲了歷朝歷代最嚴重的問題。

晉朝、隋唐宋時期其實都沒能解決這個問題,所以我們可以發現,晉朝有賈南風專權、隋朝有獨孤伽羅專權、唐朝有武則天專權、宋朝有高太后專權,壓根就不可避免。

一直到了明朝,這件事得到了比較出色的改善,爲什麼呢?因爲歷朝歷代的太后,基本上都是權臣重臣的女兒,她們成爲太后以後,她們的家族會更加榮耀,自然也就出現了外戚擅權的問題。

而明朝的皇后,大多數都是平民百姓出身,沒有太顯赫的家世。頂多也只是地方官員的女兒,壓根就涉及不到外戚專權的情況。

所以大明朝兩百多年,我們看不到任何一個外戚力量對朝政指手畫腳的,這就是大明朝的特別之處。

到了清朝,情況又不同了。畢竟滿清入關藉助了蒙古人的力量,所以滿蒙通婚的情況很常見,由此皇帝母系這邊也是豪族,這就會造成外戚力量專權的情況出現。

清朝是沒能夠解決這個問題,但是在努力改變現狀而已。康熙朝的佟國維、雍正朝的隆科多,其實都是外戚擅權的情況,只不過這兩位皇帝控制的好。

他們發現了問題,並且用不同的方法,避免了這些問題。不過這不代表清朝解決了外戚專權的問題。

揭祕:清朝皇妃都是在撫養其他妃子的兒子? 第2張

04慈禧太后的橫空出世,爲這種假惺惺的預防措施買單了。

讓皇妃來撫養其他人的孩子,就真的能夠避免外戚專權的情況出現?這只不過是清朝皇帝們的一種理想而已。

事實上來說,清朝的皇帝,不僅對自己的養母不錯,對自己的生母其實也很不錯。而且這種制度,並不能影響長大成人後的皇子。

一般到了十來歲的時候,這些皇子就會知道自己的親生母親到底是誰。這麼一來,其實皇子跟母親之間是不可能沒有聯繫的。

再說了,難道養母那邊的外戚,就不是外戚了嗎?隆科多不就是雍正養母的親弟弟嗎?所以說這種辦法,壓根就不可能解決這件事。

比如說我們來看慈禧太后,其實慈禧太后生下同治皇帝以後,並沒有撫養他的權力。所以同治皇帝一直是由慈安太后撫養長大的。

畢竟慈安太后是正宮娘娘,慈禧不過是個側妃而已。可是等到同治皇帝登基的時候,慈安太后和慈禧太后,全都成爲了主宰大清朝命運的人。

後來慈禧太后簡直成了大清國的一把手,連皇帝都要聽她的話。這件事告訴我們什麼呢?做事不夠決斷,必然要遭到報應。

總結:沒有大刀闊斧的改革,那就只能承受陣痛。

對於後宮干政的情況,其實從清朝開始,就已經做出了一定的改革措施。可是問題是改革的力度實在是太小了,簡直可以說沒有力度。

光靠皇子交叉着撫養,就能真正解決後宮干政的情況?這顯然是清朝皇帝們的一個美夢。他們不想對自己的母系如此殘忍,在這件事上自然也就懈怠了。

好在康熙、雍正、乾隆都還是不錯的皇帝,有主觀能動能力,避免了後宮干政引起的外戚干政。不過這件事必然不能長久,一旦遇到一個軟弱的皇帝那就完了,慈禧就是一個好例子。

制度上沒有改革,光靠一兩個有能力的皇帝,那是不能解決根本問題的。整個清朝兩百多年,都沒能解決這個問題,也是挺可悲的一件事。

他們寧可出現後宮干政乃至外戚干政的情況,也不願意打破貴族聯姻的習慣。這就是清朝存在的一個特性。

各大家族是清朝之所以存在的一個重要支撐,所以清政府不可能撇下這些貴族,去民間尋找一個普通人家的姑娘,封爲皇后,並且把皇后的兒子封爲太子,這是不現實的。這也就造就了一個貴族強強聯合的滿清王朝。

宮廷野史
演義趣聞
奇聞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