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雍正兒子弘時身爲皇長子身份尊貴,爲什麼最後的結局卻不好?

雍正兒子弘時身爲皇長子身份尊貴,爲什麼最後的結局卻不好?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7.82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雍正兒子弘時身爲皇長子身份尊貴,爲什麼最後的結局卻不好?先是被自己父親削去宗籍,貶爲了庶民。在他被貶爲庶民後不久,就離奇的暴斃身亡。沒有證據表明,弘時是死在雍正手裏,但可以肯定的是,他的死,至少和雍正脫不了干係。

至於爲何最有希望能成爲皇儲的弘時,會落了個如此淒涼的下場,這還得從雍正皇帝剛剛登基的時候說起。

雍正兒子弘時身爲皇長子身份尊貴,爲什麼最後的結局卻不好?

雍正剛登基時,作爲最年長的皇子,弘時原本是最有資格成爲皇儲的。

據史料記載,雍正皇帝一共有十個兒子,但其中幾個或是早逝或是夭折,到了雍正繼位時,還健在人世的只有弘時、弘曆、弘晝和福惠四人。

這其中,弘曆和弘晝剛滿十二歲,按清朝的說法,十五歲纔算成年,所以,這二人在當時還算是個未成年。

至於福惠,在當時還只是一個不滿一歲的娃娃。

而弘時在父親登基那年,已滿十九歲,並且也結婚生子,因此,於情於理,弘時都是最具備成爲儲君的資格。

但我們都知道,雍正所冊立的皇儲是弘曆,也就是後來的乾隆皇帝,並非是弘時。

不過,由於雍正實行的是“祕密立儲”制度,因此,在雍正元年時,大部分人是不知道皇儲究竟是誰的。

在這種背景下,認爲自己極爲可能成爲皇儲的弘時,自然是在當時極力表現。

之所以說弘時會自認爲自己最有資格,除了他當時在幾個皇子中,最爲年長外,還有一個特殊的原因,就是他在當時身上沒有任何頭銜,還是一個光頭阿哥。

按照清朝慣例,皇族宗室只要年滿十五歲,就可以授予爵位,爵位大小暫且不說,但通常只要到了十五歲,那百分百就會被授爵。

比如,在雍正登基之初,不僅冊封了老十三胤祥爲怡親王,同時還冊封了二阿哥(廢太子胤礽)之子弘晳爲郡王。

但在當時,符合授爵標準的弘時,卻並沒有受封,依然是一個光頭阿哥。

雍正兒子弘時身爲皇長子身份尊貴,爲什麼最後的結局卻不好? 第2張

這種跡象極不尋常,雍正皇帝不可能故意漏掉自己的親生兒子,因此,唯一的解釋就是,弘時曾被雍正納入過皇儲候選人之一。

正是考慮到他也許會成爲皇儲,因此纔會不對他進行任何冊封。

不僅如此,在雍正繼位之初,曾命弘時進宮居住,還大費周章請來了大儒王懋竑作爲弘時的老師,要求他認真教導弘時。

種種跡象表明,至少在雍正剛剛登基的時候,他和弘時的關係十分不錯。

也正是出於這種情況,讓弘時覺得,自己很受父親器重,因此就有很大機率上會成爲皇儲,但就在他暗自欣喜的時候,雍正的一個舉動,讓弘時心情瞬間跌入谷底。

雍正元年十一月,適逢康熙皇帝週年忌辰,按禮法,雍正皇帝應當親自前去祭拜,但他並沒去,而是把祭拜康熙的任務,交給了兒子弘曆。

衆所周知,清朝皇室祭拜祖先具有特殊的意義,如果現任皇帝沒有親至,而是派某個兒子前去的話,那這就意味着這個被派去祭祖的兒子,就是將來的儲君。

因此,當時就有不少人紛紛猜測,被派去祭拜康熙的弘曆,就是雍正的接班人。

而此時,原本對自己抱有很大希望的弘時,自然會相當鬱悶,憑什麼前去祭祖的是比他要小弘曆而不是他?

如果這次祭祖,並不能完全確定雍正的真實意圖的話,那麼在次年,弘曆再次代替雍正祭拜康熙,就徹底粉碎了弘時所有關於皇儲的幻想。

而在幻想破滅後,弘時開始放縱自己,這一放縱不要緊,他的所有前途盡皆毀滅。

雍正兒子弘時身爲皇長子身份尊貴,爲什麼最後的結局卻不好? 第3張

當然,弘時的放縱,並非是聲色犬馬,而是他和一個特殊的人越走越近,正是這個人,將他拉進了無盡深淵。

這個人是誰呢?他就是在康熙晚年發生的“九子奪嫡”中,“八爺黨”的首腦胤禩。

胤禩是康熙的第八子,他曾經是雍正皇帝最大的一個競爭對手

康熙四十七年,康熙皇帝第一次廢除胤礽的太子名位後,曾在當年十一月,召集羣臣商討推舉新太子一事。

原本,按照康熙的想法,是有意復立胤礽爲太子,但大臣們當時的反應卻極度出乎他的意料。

康熙四十七年十一月十四,康熙皇帝命羣臣從衆多阿哥中挑選一位新太子,其中,以佟國維、馬齊、阿靈阿、鄂倫岱等朝中重臣爲代表,他們聯名推舉皇八子胤禩爲儲君。

這個結果,令康熙大感意外,首先,他的本意是復立胤礽,並且在之前也有意無意地透露給大臣們,因此,他就認爲,像佟國維等人應該能明白自己的意思,也就會借坡下驢。

但他們不知道是故意忽略了自己的意思還是真的不知道,始終沒有提一句胤礽,而是推舉了皇八子胤禩,這一點,就讓康熙着實有些不滿。

而更讓康熙憤怒的,是近百名官員聯名推舉的均是胤禩,這纔是康熙感到最恐懼的。

爲什麼呢?很簡單,這就說明,這近百名朝中文武,已經成了胤禩的黨羽,成爲一個小集團,封建時代的任何一個皇帝,對於結黨都十分忌諱,因爲這會無形中威脅到他的統治。

所以,一旦有這種苗頭,古代的皇帝們基本上都會以殘酷的手段清理,哪怕是親兒子也不例外。

而胤禩被近百名官員的聯名保舉,正好觸犯到了康熙的忌諱,所以,最終,胤禩被康熙多番責難,再加上後來又發生了“死鷹事件”,更讓康熙對這個兒子極度厭惡。

雖說胤禩並沒有成爲儲君,但不可否認的是,他在“九子奪嫡”期間,曾對雍正造成過極大威脅,並且,在他沒有希望成爲儲君後,又利用自己的人脈和能量,來幫助皇十四子胤禵與雍正競爭,總之,雍正的登基之路上,胤禩沒少給他製造困難。

雍正兒子弘時身爲皇長子身份尊貴,爲什麼最後的結局卻不好? 第4張

而雍正排除萬難登基後,依他睚眥必報的秉性,自然就不會放過曾經對他威脅最大的胤禩,從雍正元年開始,雍正對胤禩就開始持續性的敲打,先是將其黨羽逐一剪除,後又借太廟牌位一事責罰胤禩,之後更是有事沒事就將其訓斥一頓。

在這種情況下,雍正對胤禩想做什麼,那可以說是路人皆知,只不過,至少在雍正四年之前,雍正考慮到朝堂局勢的穩定,以及邊疆戰事影響到了他一部分精力,因此纔沒有對胤禩下手太狠。

但是,下手不狠不代表就放過了胤禩,雍正只不過在等待機會而已。

而就在雍正對胤禩的態度十分明確之際,他的親兒子弘時,卻和胤禩走到了一起,並且還越走越近。

這一點,在《雍正王朝》這部電視劇中就有演繹,電視劇中表述的是弘時在年幼之際,就和八叔胤禩關係很好,正史上對此沒有交代,但情況應該差不多。

總之就是,弘時在失去成爲儲君的希望後,與胤禩越走越近,而弘時這種的舉動,自然逃不過雍正嚴密的監視。

所以,本身就對胤禩不喜的雍正,看到兒子弘時與其關係緊密,肯定是心存不滿。

但弘時對此也不知道是不自知還是故意如此,他不僅和胤禩越走越近,甚至還因爲胤禩,公然與父親頂撞。

據記載,在雍正四年的一次宴席上,弘時就父親雍正對八叔胤禩的責罰太重提出了意見,他當時借康熙皇帝的名義,說"康熙皇帝臨終時,希望後人兄友弟恭,但父親對八叔的責罰,明顯不符合這個要求。"

正是這番話,徹底惹怒了雍正,在他看來,這個兒子簡直就是不可救藥,是喪心病狂,居然會給胤禩求情。

因此,在當年,雍正發佈了一道諭旨,這道諭旨,宣告了弘時的政治前途徹底結束。

雍正兒子弘時身爲皇長子身份尊貴,爲什麼最後的結局卻不好? 第5張

諭旨的內容很簡單,就是將弘時過繼給胤禩當兒子。

清朝皇帝歷來就有把自己的親兒子過繼給兄弟的慣例,但在弘時之前,皇子被過繼無非是以下幾種情況:

首先,被過繼出去的皇子,深受皇帝寵愛,但又沒有成爲儲君的資格,因爲將其過繼給某個親王,以便讓親兒子將來繼承該親王的爵位,說白了就是肥水不流外人田;

再者,就是皇帝的某個兄弟沒有子嗣,爲了延續其爵位,皇帝就會把某個皇子過繼;

從努爾哈赤開始到康熙,但凡被過繼出去的皇子均是如此,但唯獨到了雍正時期,弘時的過繼是一個例外。

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爲胤禩有親生兒子弘旺,並且當時還活得好好的,所以就不存在延續其爵位這種說法。

另外,胤禩歷來被雍正不喜,因此,足以說明,弘時的被過繼,就是因爲失寵於雍正。

還有,弘時被過繼的理由,按照《清史稿》中記載的說法,是因爲弘時“放縱,行事不謹慎”,但根據有限的資料記載,弘時並非是一個荒唐之人,不然也不會在雍正登基之初,不僅被雍正帶進宮裏居住,還爲他請來大儒教導學業。

所以,雍正下這一道諭旨,只能說明弘時在某些地方觸犯到了雍正的底線,而結合弘時的人際關係和經歷來看,觸犯雍正的,就是因爲與胤禩走得太近。

如果僅僅是過繼給胤禩,弘時最起碼還算是皇室成員,只是政治前途沒了而已,但在一年後,也就是雍正五年,決定弘時命運的又一道諭旨下來了。

這道諭旨的內容,是雍正下令,削除弘時的宗籍,將其貶爲庶民。

雍正兒子弘時身爲皇長子身份尊貴,爲什麼最後的結局卻不好? 第6張

削除宗籍,在清朝時對於皇室以及旗人來說,是除殺頭之外最狠的懲罰,意思就是將這個人除去黃帶子,並從玉碟上除名,從此就是一個平頭老百姓。

除非是犯了大罪,不然很少有宗室會被削除宗籍,況且,弘時還是雍正的親兒子。

但雍正最終還是下狠心這樣處置了弘時,而根據記載,在弘時接到這道諭旨後不久,就莫名其妙的身亡。

他的死,也成爲了清朝歷史上沒有解開的謎團之一。

按史料中的記載,弘時是因爲聽到自己被削除宗籍後,鬱鬱而終,但這其中有很多疑點,首先他死得太快,其次,就是關於他的史料十分稀少。

作爲雍正實際意義上的皇長子,關於他的史料理應是比較全面,但目前能查到的卻並不多,僅知道他的大致經歷。

並且,他在接到被削除宗籍的諭旨不久就去世,實在是不合情理。

有一種說法,是說雍正派人殺了弘時,《雍正王朝》就借鑑了這一點,劇中是雍正派人送去了毒酒,弘時被迫喝下後毒發身亡。

不過,要是雍正這樣做的話,難免會留下把柄,本身他就已經幹了將自己的兄弟囚禁至死的事情,如果再幹殺兒子的事,那暴君的帽子就摘不掉了。

但要說雍正和弘時的死沒有絲毫關係那也不對,如果不是雍正的諭旨,弘時也不至於“鬱鬱而終”。

唯一合理的解釋,就是弘時確實是被雍正下令殺的,只不過,雍正採用了一種特殊的方式,沒有讓自己擔上殺子的惡名而已。

雍正兒子弘時身爲皇長子身份尊貴,爲什麼最後的結局卻不好? 第7張

這種方式叫做“冥誅”,早在努爾哈赤時期就已經存在。

具體的操作辦法,是將一個人關進密牢後,或是用火,或是用冰,總之就是讓身體受到極大刺激,從而患上病症,繼而死亡。

比如,當年多爾袞就用這個方式,將豪格整死,要知道豪格可是曾經在戰場上生猛得很,但在關進大牢後,僅一個多月就去世,如果多爾袞沒有采取點特殊手段,那這個根本說不過去。

而弘時同樣也是如此,在他被削除宗籍後,雍正下令將其交由履郡王允祹“約束養瞻”,如果僅僅是削除宗籍,那爲何還要派一個親王去看管呢?直接讓其自生自滅多好。

因此,這個去看管弘時的允祹,極有可能就是雍正派去對弘時下手的人。

而在允祹“精心”的約束養瞻下,當時只有二十四歲,並且身體機能各方面都不錯的弘時,不久後便“鬱鬱而終”。

說白了,弘時死於雍正之手,只不過雍正怕自己擔上惡名,找人幫他完成了這件事。

當然,由於史料中的含糊不清,我們也是隻能根據蛛絲馬跡進行推斷,具體真相如何,已經無人得知,但不可否認的是,弘時之死,雍正絕對脫不了干係。

雍正兒子弘時身爲皇長子身份尊貴,爲什麼最後的結局卻不好? 第8張

總而言之,雍正的兒子弘時,其最終結局十分悽慘,好不容易盼到了自己父親當了皇帝,但僅僅做了三年多的皇子,就被過繼給外人,之後又被削除宗籍,最終在年紀輕輕時,就不明不白去世,而他的死,也爲乾隆繼位徹底掃除了所有障礙。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