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南宋實力比北宋還要弱 南宋爲何在此上不比北宋差

南宋實力比北宋還要弱 南宋爲何在此上不比北宋差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5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對南宋實力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本站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

引言 兩宋時期是我國古代王朝史中,軍事實力最弱的時代。弱宋之稱因此而成名,但事實真是如此嗎?事情的真相併不是這樣的,而是有着一個最重要的制約因素,那就是戰馬資源的限制。

無論秦漢、隋唐乃至元明清,都有自己穩定的養馬地,優質戰馬資源並不緊缺,有自己可靠的補給地。而遊牧民族之所以在南下侵略寇邊之中,能夠取得戰略優勢,就是騎兵的戰略資源在支撐。

遊牧民族因爲地處北部邊疆區苦寒之地,民風彪悍成爲一個草原式軍事武裝集團。戰馬就相當於重要的戰略武器與資源,是古代的大殺器。歷代王朝雖然養馬地有限,但還是能夠處於守勢而不太被動的位置,甚至一度反擊過來。

南宋實力比北宋還要弱 南宋爲何在此上不比北宋差

兩宋就比較悲催,不但失去養馬地,還得從敵對國購買這一戰略資源,最終處處受制於人,在交戰中還是處於不利地位。北宋相對處境還算是好一點,最悲催的就是南宋。國力資源銳減大半,還與金國是世仇,在戰略態勢上還處於守勢與被動的狀態。

爲何其購馬資源與實力,卻並不比北宋差,甚至相對來說,比北宋的數量與質量更勝一籌。這主要是因爲現實壓力與緊迫程度,逼得南宋爲尋求安全感,而不得不進行重大的激進行動,最終獲得新的渠道與轉機。

南北宋實際情況不一樣

任何事情的發展,都有一定的必然性。只要想辦法,終有解決途徑。兩宋面臨的國際形勢不一樣,造成對於購馬的需求也就不同。這是由自身底蘊與購買渠道的穩定性決定的。北宋外部條件壓力並不大,主要外敵就是契丹,而癥結點就是幽雲十六州。

而與契丹交惡的原因也是,因爲這一地區的所屬權。雖然北宋先開戰,但最終失敗。隨後契丹尋機報復,最終纔有《澶淵之盟》的簽訂。這一階段之後,北宋的外部威脅就已經取消。雙方通過經濟的聯繫,抵消軍事的威脅,成爲經濟互通的共同體。

西夏是後獨立出去的,先前的河套地區與河西走廊這兩大養馬地還是在北宋手中的。且西夏對於北宋的威脅,並沒有想象中的那麼大。爲此北宋的外部危機,並沒有威脅到自身統治的根本。

而南宋就不一樣,失去北方半壁江山,僅剩南方一隅之地。還時刻面臨金朝的攻伐,本身立國就根基不穩。這種隨時面臨顛覆的情況下,對於戰馬的重要性,當然要放到首位。畢竟這是與政權的安危相掛鉤,不得不慎重的處理。

南宋實力比北宋還要弱 南宋爲何在此上不比北宋差 第2張

國力底蘊不一

最主要的是南宋沒有北宋的國力底蘊,失去中原地區的南宋,可以說也失去自給自足的空間。要知道當時的古代中原王朝,戰馬的來源地主要有三個地方。那就是幽雲十六州、河朔地區、河西走廊也就是隴西,這三大養馬地是中原王朝對抗北方草原帝國的根本。

但是南宋一個都沒有,北宋起碼前期還佔有西北地區的養馬地。直到仁宗時期,党項叛亂,西夏建國,才最終失去這一地區的戰馬補給地。但是在之前還是一直有供應的,且北宋即使失去這三大養馬地,自身也不是沒有自保的手段。

那就是中原地區的馴馬場,就是自己培育的馬場。雖然並不是優質的戰馬,但即使的駑馬資源,也緩解北宋軍事實力的提升,與機動能力作戰。不至於太過被動,且處處捱打。

也就是說坐擁大部分中國領地的北宋,資源的調取度與經濟能力,能夠應付當前的危機。這就是底蘊的優勢,別看北宋步兵總打敗仗,但騎兵突入中原腹地,並不能持久作戰,否則就會陷入步軍的精準包圍與打擊。所以無論是西夏,還是遼國,最終只是謀取經濟與政治利益之後,還是會撤出佔領地。

南宋的國力底蘊就不行,僅守半壁江山,失去核心精華區的中原大地。即使政治中心與經濟中心南移,但卻是需要時間的積累,幾代人的經營,才能最終成勢。但南宋立國就是個爛攤子,本就底蘊低,還要時刻抵擋金國的全力打擊。國力已經達到一定的極限,難以支撐。

沒有北宋的優勢,又面臨經濟癱瘓的窘境,急需穩定的時間與空間,進行內部的維穩統治。而北伐的終止就是無奈的結果,不是不想打,而是打不動。再打不是金國崩潰,而是南宋破產。之後簽訂的和議就是這種不利局面的一種妥協與平衡。這是與北宋沒法比的,本錢不大,只能求穩。

南宋實力比北宋還要弱 南宋爲何在此上不比北宋差 第3張

與敵國關係緊密程度

如果說國力底蘊是一方面,那還有就是與敵國的關係處理上,雙方的緊密程度是不一樣的。北宋其實就是與遼國打了兩場仗,之後就是和平時期。與遼國成爲兄弟之盟後,雙方的經濟聯繫加大,可以通過茶馬交易,進行戰馬資源的獲取。

而且還不是一地,而是西夏與遼國兩地的支撐。雖然是間接獲取,且數量與質量都難以保障,但也解決燃眉之急。這種穩定平穩的對外關係,使得北宋的戰馬缺口並不大。還是能夠維持當前的不利局面,且通過經貿聯繫,契丹與西夏已經獲取足夠的利益,對於中原王朝的態度,已經有所改變。雙方各自的目的,已經得到回報,自然也就安於現狀。

南宋就沒有那麼好運,想要獲取戰馬,只能就近從敵對國金國獲取,除此沒有其他的現有通道。問題是兩國的關係,可以說是世仇,甚至是生死大敵。金國一直想要滅掉南宋,一統華夏大地。

而南宋不可能坐以待斃,自然要拼死抵抗。即使和議成功,確立邊界線。但兩者之間的戰爭卻一直沒有停止過,只不過都被南宋軍民堅決打擊,使得金軍最終難以畢竟全功。最終雙方進行小規模的拉鋸戰,誰也奈何不了誰。

但就是這種複雜關係,關乎於戰略武器與資源的戰馬,金國自然不可能提供給自己的敵對國。戰爭是雙方的常態,不可能把這一制敵利器供給競爭對手。南宋的唯一購買地就此中斷,但也沒有辦法,只能自己在找辦法,解決這一不利局勢。

戰馬需求緊迫程度

南宋對於戰馬的需求緊迫程度遠遠高於北宋,這也是現實狀況逼迫的。在政權危機的不保的情況下,只能尋找自己的穩定通道。不像北宋有穩定的通道,以及自己的中原馴馬場,能夠應付局面。

南宋是既沒有對外的穩定通道,又沒有中原現成的養馬地,因爲已經被金國控制。即使不被控制,想要運回都城,也難以成功。路徑太遠,經川入鄂,才能週轉核心地,成本大,效益低,難以彌補當前的危機。

壓力倒逼新政權,尋找新渠道

南宋的劣勢就是吃騎兵的大虧,而金國要想保持對南宋才軍事壓力與實力碾壓,不可能提供戰馬給自己的對手。在現有的穩定通道都被中斷的基礎上,南宋只能另闢新徑,開拓自己的新渠道。

這也是現實壓力倒逼南宋進行內部更新,爲生存而不得不花費巨大的代價與精力,來解決自己的戰備武器與戰略資源的開發問題。經過一番尋找,在自己的現有控制中。東面大海太過陌生,風險太大。北面已經是無望,西面不具備條件,且成本消耗過高。

南宋實力比北宋還要弱 南宋爲何在此上不比北宋差 第4張

經營南方市場

這麼一對比,唯有西南地區是唯一的通道。而且以前也有一定的基礎,那就是廣西之地。在北宋神宗時期,也曾購買過馬匹,只是數量較少。因爲當時的壓力沒那麼大,而自身購買渠道也不少,並沒有過渡重視與經營。

但是南宋的地域限制與資本,沒有北宋的實力。其他通道斷絕的情況下,只能死馬當活馬醫,進行政治冒險式的嘗試。經過一番準備與調研,發現廣西養馬地,不是沒有好馬,只是沒有經營的緣故。

其中廣西的百色馬,就是一種優質馬匹,吃苦耐勞,能夠適應南方山地丘陵作戰。且相對於緊缺的戰略資源的南宋來說,是一種有效的補充。不僅是自己掌控之地的養馬場,也是重要的補給地。爲此南宋加大培養經營與維護,開啓自己的戰略資源儲備。

茶馬古道重啓

而廣西之地還有一點好處,那就是地靠西南諸番,且有茶馬古道的經驗。能夠獲取其他地區的戰馬,無論是藏馬、還是滇馬,都對於南宋來說是重要的通道。爲此把廣西作爲一箇中轉站,開啓戰馬資源的交換。

而經過這一新開拓,南宋的戰馬資源終於是不受限制。不但有自己的養馬地,還擁有一個穩定的對外購買通道。且還是在自己的安全可控的情況下,進行戰略資源的儲備,而不用面臨金國的直面威脅。

彌補戰力差距,進行戰略調整

養馬地與購買新通道的打通,並不代表着就安全。南宋沒有北宋的底蘊後,對於戰馬的要求只注重數量,而不是質量保障。當然北宋不是不想要好馬,只是受到敵對國的限制。只能被動要求數量,來彌補質量的優勢。畢竟北宋的財力足夠支撐開銷。

南宋就沒有那底氣進行揮霍,畢竟只有半壁江山,還處於嚴重的金國攻伐與壓迫。對於戰馬的需求只能精打細算,既要求質量,又要求效率。爲此彌補與北宋的戰馬戰鬥力問題,不得不進行精兵簡政。

專業性購馬

那就是廢棄北宋的粗糙馬政,改爲專業人員處置專業事。使用更加適用性的專業購馬團隊,獨立處理戰馬事宜。而且還專門提出硬性規定,那就是馬匹的購馬標準。必須是年齡在4—8歲的馬齡,且是優質戰馬資源。

因爲當時的南宋與西南諸番的關係還是相對友好,並沒有太大的衝突,也就沒有那麼多的壓制與敵視。能夠做到相對的公平,獲取最大化的戰馬優質資源。這是北宋所不能比擬的,因爲北宋的對手,不可能提供優質戰馬,也不能敞開數量限制。

南宋實力比北宋還要弱 南宋爲何在此上不比北宋差 第5張

所以南宋即使經濟實力有限,但戰馬的質量與數量,相對來說比北宋略強。且戰鬥力差距,也是北宋相對不足。這就是有自己的優質馬場的優勢,以及相對公平的交易地,對購買要求限制標準不一。北宋沒有南宋這一優勢,而南宋能夠獲得西南諸國的優質好馬,戰鬥力自然就強。

精簡機構的獨立化

另一方面則是精簡機構,單獨設立購馬機構,提升職權範圍。而不是北宋的冗官、冗費、冗政的低效率,無作爲應付的懶政行爲。而是獨立一司,直接對皇帝負責。保證這一重要部門不受影響,能夠獨立直接高效的處理戰馬交易事宜。

這個是相當重要的,否則即使有戰馬資源的交易渠道,也會因爲利益的牽絆,而造成戰馬交易的私立化,不利於南宋軍力的提升。北宋的冗官利益集團,成事者少,敗事者多。北宋滅亡,離不開這一集團的扯後腿。

成效比北宋要強

經過這一番改革,雖然財力不如北宋的南宋,但是購買馬匹的質量與數量,並不比北宋差多些。甚至要更強一些。通過專業化管理,提高優質戰馬資源的質量。而精簡機構,廢置諸多冗官制度,就提高效率,增加購馬的數量。同等條件下,南宋就是比北宋優勢更大一些。

結語

南北宋之間的差距,不止是實力問題限制。最主要還是面臨的危機情況不一。北宋相對壓力不大,也就對於戰略資源武器的戰馬,需求緊迫程度沒那麼高。自然也就沒有南宋那麼重視。而南宋就不一樣,生存壓力下,爲了能夠解決危機。

南宋實力比北宋還要弱 南宋爲何在此上不比北宋差 第6張

在已有通道被中斷,自身財力有限的情況下,只能進行各種變通,來穩定局勢。而新渠道的打通,成爲南宋的救命稻草,也成爲與金國對峙的本錢。

爲了能夠確保這一戰略資源補給地的安全可靠,自然要加倍重視這一生命線。所以通過綜合對比,南宋的購馬地還是有優勢的,比北宋的限制相對要輕。自然戰馬資源要勝於北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