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唐高宗時期,長孫無忌爲何要一手炮製“高陽公主謀反案”?

唐高宗時期,長孫無忌爲何要一手炮製“高陽公主謀反案”?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3.1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唐朝(618年—907年),是繼隋朝之後的大一統中原王朝,共歷二十一帝,享國二百八十九年。等唐玄宗即位後便締造了全盛的開元盛世,使唐朝達到全盛。天寶末年,全國人口達八千萬左右。安史之亂後接連出現藩鎮割據宦官專權現象,國力漸衰。下面本站小編就爲大家帶來關於長孫無忌爲什麼要製造牽連無數顯貴的“高陽公主謀反案”的詳細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永徽四年(653年),大唐朝廷發生了一件驚天大案。根據長孫無忌的調查,唐高宗李治的妹妹高陽公主意圖謀反,擁立荊王李元景爲帝,即“高陽公主謀反案”。這件大案牽連了無數顯貴,唐太宗之子吳王李恪,貞觀三大名將的江夏王李道宗、駙馬薛萬徹,少數民族大將兼駙馬執失思力都因此案而死,名相房玄齡的後代則被滅族。

唐高宗時期,長孫無忌爲何要一手炮製“高陽公主謀反案”?

“高陽公主謀反案”是唐高宗年間規模最大的政治事件之一,對後來的“廢王立武”與武則天稱帝都有很深的影響。但根據史料分析,“高陽公主謀反案”實際上是長孫無忌一手製造的政治冤案,李恪、李道宗、薛萬徹都是含冤致死。那麼長孫無忌爲什麼要製造牽連無數顯貴的“高陽公主謀反案”呢?

大約在長孫皇后去世之後,太子李承乾的地位開始動搖,李承乾與魏王李泰之間爆發了激烈的太子之爭。貞觀十七年(643年),由於謀反計劃泄露,太子李承乾被廢。就在這時,之前從未參與奪嫡的晉王李治突然成了一匹政治“黑馬”,在長孫無忌的全力支持下擊敗了李泰,當上了皇太子。

長孫無忌支持李治不是因爲多喜歡這個外甥,而是想利用李治的“懦弱”獨攬大權。所以在李治被立爲太子後,長孫無忌開始對原魏王黨展開清洗,連續幹掉了劉洎、張亮、韋挺、崔仁師等多名原魏王黨核心成員。幸虧唐太宗的全力維護,原魏王黨中的最大人物、名相房玄齡逃過一劫,最終得以善終。

唐太宗也擔心李治的“懦弱”,曾想要立吳王李恪爲太子,但因爲長孫無忌的反對而作罷。不過這樣一來,吳王李恪也就成了長孫無忌的政敵。另外由於長孫無忌多年以來主要是負責行政,所以李道宗、薛萬徹以及李世勣等軍中大將也是長孫無忌的潛在政敵。不過唐太宗在位期間,長孫無忌還不能對這些人下手。

唐高宗時期,長孫無忌爲何要一手炮製“高陽公主謀反案”? 第2張

唐高宗登基後,長孫無忌雖然總覽大權,但吳王李恪、李道宗、薛萬徹以及房家等等的勢力依然很大,對他控制大權是個重大的潛在威脅。正在這時,由房家兒媳高陽公主引發的家庭內部糾紛給了長孫無忌機會,讓他一手炮製了“高陽公主謀反案”,將自己的潛在政敵幾乎是一網打盡。

不過“螳螂捕蟬,黃雀在後”,長孫無忌雖然通過“高陽公主謀反案”消滅幾乎所有潛在政敵,但也引起了唐高宗的不滿與憂慮。兩年之後,也就是永徽六年(655年),唐高宗通過“廢王立武”將長孫無忌集團基本消滅,長孫無忌本人也在顯慶四年(659年)被逼自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