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楚國作爲春秋時期的霸主 楚國軍事實力到底有多強

楚國作爲春秋時期的霸主 楚國軍事實力到底有多強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15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本站小編給大家帶來春秋時期的霸主楚國,在軍事方面有多強大的故事,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着本站小編一起看一看。

正所謂“國之大事,在祀與戎”,春秋時期國家大事除了祭祀之外,最重要的就是戰爭。在《左傳》所載春秋二百六十年左右的歷史中,便發生了四百九十二起戰爭,可見春秋時期戰爭的頻繁。

因此,在那個征伐不斷、弱肉強食的時代,軍事實力成爲國家存亡的決定因素,而制定正確的軍事戰略,充分運用諸侯列國的經濟、政治、軍事和外交等綜合國力資源,就成爲奪取霸權、號令天下的制勝基礎。

春秋時期的霸主之一楚國,擁有完善的軍事防禦設施和齊全的軍事裝備,他們運用軍事戰略戰術以及各種外交手段,斡旋於齊、晉、秦等大國之間,兼併其他地屬中原的諸侯國,以求真正登上霸主之位,完成圖霸的夢想。

楚國以軍事立國。在東周四百多年期間,對外軍事戰爭貫穿楚國曆史的始終。

其實早在楚武王時代,“荊尸兵法”的發明和兵器“戟”的使用,便已開創楚國軍事制度之先河;到了楚文王時,更建造方城及設置軍事重鎮,來防禦中原諸侯國的入侵,使楚國居於進可攻、退可守的優勢地位。

可以說,正是楚國在軍事方面的強大實力,使其在對外戰役中略勝一籌。下面玲瓏就來分析一下楚國在軍事方面究竟有多強大。

楚國兵源充足,在軍事方面自然強大

所謂“軍制”,即是軍事制度,舉凡軍權、兵役、編制、裝備、訓練等制度,均屬其範圍之內。

如《孫子兵法·始計篇》中的“法”,即指軍隊組織、編制、職責區分、統轄權限、軍需供應等。孫子認爲,只要建立起良好的軍事制度,並付諸實踐,就能取得較大的勝利機會。

楚國擁有強盛的兵力,其主要軍事力量——三軍(即中軍、左軍、右軍),是由王族子弟和貴族子弟擔任的。它是楚國王族的私人軍隊,也是楚國的國家軍隊。

楚國作爲春秋時期的霸主 楚國軍事實力到底有多強

《東周列國·春秋篇》楚成王劇照

除此之外,楚國尚有屬於卿大夫私家的武力,稱作“私卒”。如春秋時,楚國最大的私卒是若敖氏的六卒,以及後來出現的令尹子常之卒等。這些私卒屬於采邑主的軍事力量,他們只對貴族負責,是維護貴族家族的武裝力量,不過戰時仍有跟隨楚王征伐的義務。

楚康王時期,楚南邊的小國舒鳩背叛楚國,楚派令尹出征討伐,但中途遇到舒鳩搬來的救兵——吳國。令尹一時無力抵擋,所幸楚國貴族的私卒出兵支援,合力擊退吳師,截斷舒鳩的救援之路,使楚國討伐舒鳩之役獲得了勝利。

這次征伐戰役充分表現出私卒爲國分憂、替楚王出力的作用,同時也展現出他們靈活、易於調動的特性。

春秋時期,卿大夫的私人武裝,一直是楚軍中不小的力量,卻也是營私的力量,如楚商臣“以宮甲圍成王”。

在“城濮之戰”中,楚令尹子玉以“若敖之六卒”爲主力與晉國對抗。若敖氏的軍隊強盛時,甚至可以與王卒對抗,可見貴族私卒的實力。但因其名不正,且力量不及楚王的軍隊,在楚莊王時因若敖族叛亂,最終還是被楚國君王的軍隊所滅。

楚國軍隊的來源,還來自地方行政機構。楚國滅鄰國而置縣,在這些縣內設立常備軍,即所謂的“縣師”。一來可維持被滅之國地區的安定,二來可做爲邊境之地用來抵禦外敵的軍隊。因此,縣師既是地方軍,也是戍守邊防的防衛軍。

春秋時期,楚國北邊的申縣和息縣,兵力強大足以和晉國軍隊對峙,爲楚國防守北方之門,抵擋敵人的入侵。由此可見,縣師的強大及重要性。

事實上,他們不僅防守邊境,也參加對外征戰的軍事行動;當國內混亂時,還能成爲平叛之師。

春秋末年,楚國發生“白公之亂”,都城內的居民都希望能夠有軍隊來平息這場叛亂。這時已在葉縣養老的縣公沈諸樑(即葉公),率領葉縣的軍隊趕至郢都攻打白公勝,白公勝逃到山上自縊而亡。

這場“白公之亂”,在葉公的縣師助陣下,很快就平定了。由上亦可得知,縣師聽命於縣公,而縣公的職權操之在楚王的手中,所以戰爭時,楚王可調動、指揮縣師出征作戰增加兵力。

楚國作爲春秋時期的霸主 楚國軍事實力到底有多強 第2張

《東周列國·春秋篇》楚莊王劇照

私卒和縣師均是楚國兵源中兵力較強者。除此之外,楚國尚有兵力較弱的邑兵,他們是在戰爭即將來臨之時,纔會被動用的,其性質和縣師差不多,主要職責是防守邊境,必要時聽從楚王命令出征或戍守。

在兵源方面,楚國還有一個特點,就是設立了民兵制。春秋末年,在吳、楚“柏舉之戰”中,楚昭王被吳師趕出國都,楚人在無將帥指揮的情況下,自發地組成軍隊,合力抵抗入侵的吳國,收復了楚國的部分土地。

或許在吳、楚“柏舉之役”中,楚國民衆能趕走吳師保衛國土,就是楚國實行“寓兵於民”制度的結果。

楚國有多樣的兵種,在戰役中經常勝券在握

春秋時期的戰役,主要發生在中原地區。因爲中原地區地勢平坦開闊,適合車戰,作戰方式多以車兵爲主。

隨着戰場範圍不斷擴大,在荒漠的西北山地和水網密佈的江南,車兵、車戰已無法派上用場,因此步兵、騎兵和舟兵等兵種應運而生。

楚國地域廣大,不斷向北擴張和向南、向東征戰,爲了適應戰爭的需要,設置了各種不同的兵種,如車兵、步兵、工兵、舟兵等。

車兵是楚國最早的兵種之一。自夏代以來,戰爭就以車戰來進行,車兵以戰車爲編制單位,稱爲“乘”。一輛戰車有三個人,中間爲駕車的御者;左邊的人持弓,負責射擊遠距離的敵人;右邊的人持矛,以對付近距離的敵人。

玲瓏研究湖北等地出土的楚國戰車,發現車上往往配備有弓箭、矛或戟,因此可印證上述戰車三人所負責的職務。

楚國參與作戰的戰車,可分爲以下幾種類型:

用於將帥指揮作戰的戰車稱作“戎車”;作戰時向敵人進攻的車叫“馳車”,也叫做“輕車”,車上載有防衛用具和武器;觀察敵情的車叫“巢車”或“樓車”;提供戰爭中武器裝備等物資的車,稱作“輜重車”;爲了添補戰鬥中損失傷亡的兵力的車叫做“闕車”,也叫做“遊闕”。

楚國作爲春秋時期的霸主 楚國軍事實力到底有多強 第3張

《東周列國·春秋篇》楚國戰車劇照

楚國擁有各種性能的戰車,再加上楚國的車兵多由貴族子弟爲兵員,訓練有素、團結一心,因此車兵成爲春秋時期楚國作戰時的主力。

步兵即徒兵。楚國由於地勢複雜,處於平原和山林水澤之地,所以步兵類型也較中原其他諸侯國多樣,其大致上可分爲三種類型。

第一種是隸屬於車戰的步兵,跟隨戰車作戰。如晉、楚“城濮之戰”後,晉國將楚國的俘虜——大約一百輛兵車和徒兵千餘人——獻給周王,此處的徒兵即隸屬於車戰的步兵。

第二種是單獨作戰的步兵。如在吳、楚“柏舉之戰”中,孫武挑選三千名精銳步兵爲前鋒,深入楚國要地,最終以精銳、迅速的策略擊敗了楚國,這是春秋時期的一件大事,也是中國歷史上最早的一次步兵大會戰。

第三種是工兵性質的步兵。此種步兵在戰爭中帶有役徒的性質,多爲從國內中或野鄙之地征伐的農民,甚至是被捕的戰俘,因此在軍中的地位最低。他們的任務是負責戰爭時的工程,如築城、架橋、修繕裝備、修築工事等類型的工作。

隨着武器的發明和城市的增加,戰爭漸漸以攻城爲主,所以具有機動性和靈活性的步兵,登上戰爭的舞臺,成爲戰場上的主角;隨着戰爭規模的不斷擴大,車兵和步兵已無法應付在楚國南邊興起的吳、越等國,因此楚國需要組建起一支水軍。

楚國的水軍,被稱爲“舟師”。楚國舟師作戰最早見載於楚康王十一年時,楚國出動舟師與吳國交戰。

春秋時期,對水戰最爲精通的,莫過於楚、吳、越三國,但楚國與吳國之間,只要是舟戰,楚國不是鎩羽而歸,就是無功而還。直至楚平王四年,楚國第一次能夠與吳國的舟師抗衡,還把侵楚的吳師陷在楚境,進退不得。

吳國出動舟師和楚國的舟師戰於長江,此役楚國大敗吳師,獲其戰船“餘皇”。爲了防止吳人竊取“餘皇”,楚國派隨人看守,並在船四周挖深溝,以至泉水用炭填滿,爲陣以待吳人。

“餘皇”是當時吳王所乘坐的指揮船,楚國能在此場戰役中獲得吳王座船,可見楚國舟師作戰的技術已日趨成熟。

雖然楚國舟師成軍較慢,但從出土的楚國戰舟中的戰士人數、武裝配備來看,春秋末期楚人舟師的實力已不容小覷。

楚國地理環境複雜,爲了對付來自不同方位的敵軍,就得采取不同兵種的作戰策略,甚至實施協同作戰。由於楚國人富有創新求變的民族特性,在兵法的運用上獨樹一格,使楚國在戰役中經常勝券在握。

大量的兵器——楚國的武庫龐大且先進

開疆拓土、守家衛國離不開兵器,兵器在戰場上是克敵制勝的武器,更是戰爭中攻、戰、退、守的必備工具。

楚國的兵器,數量巨大,種類繁多。從楚莊王向王孫滿問鼎之輕重的對話中,便可悉知楚國兵器數量的龐大。

楚莊王藉着問鼎之事以耀國威,他告知周大夫王孫滿——“楚國折鉤之喙,足以爲九鼎!”可見楚國當時兵器數量有多驚人。

楚國作爲春秋時期的霸主 楚國軍事實力到底有多強 第4張

《東周列國·春秋篇》楚莊王劇照

楚人尚武,從楚墓出土的兵器中,便可看出楚國對外一直採取主動進攻的作戰方式——楚軍的武器,具攻擊性的種類樣式繁多。從中我們可以得到兩個信息。

一是作戰方式的改變。春秋初期以車戰爲主,武器主要是戟和矛等長兵器,後期楚墓出土的劍和弓的數量顯著增加,表示當時作戰的方式是以步兵爲主的。

二是軍功人士在楚社會成員中的比例有變化。東周時代,只有貴族纔有資格配劍,因而春秋早期只有貴族墓纔有劍出土,但在春秋後期,平民墓中也有劍出土。

楚國當熊渠在位時,興兵伐庸、揚越至於鄂,掠奪了東鄂地區的紅銅資源,控制了大冶銅綠山銅礦。楚人利用這些自然礦產,製造出軍事或生活上所需之物品,強化了楚國的軍事力量,並改善了楚國的經濟。

至楚成王三十年時,楚國已發展成經濟強國。齊桓公死,鄭文公朝楚,亦有擁戴楚國成爲中原霸主之意。楚成王高興之餘,便賞賜銅予鄭國。

由這件事,可看出楚國當時的銅器數量必定非常豐富,且國家富裕,才能如此豪氣地出手賞賜。

以當時而言,銅器是很珍貴的礦產資源,也是製作兵器的重要物資,故楚成王與鄭相約——不可拿銅來鑄造兵器,只能鑄鐘。這賞賜的銅竟可鑄造三座鐘,若拿來製作戈、戟等兵器,數量一定很可觀。

楚國擁有天然的礦產,可製造大量的兵器,再加上楚人博採他人之長的學習精神,使楚國擁有完善、先進的軍事裝備,進一步提升了楚國的戰鬥力。

總而述之,楚國軍事系統完善,他們有強大的兵力、適應各種戰爭的兵種以及大量的武器,而這些,正是楚國能成爲春秋霸主之一的重要因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