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東漢末年三大戰役見證了劉備的起落 這三場戰爭分別是什麼

東漢末年三大戰役見證了劉備的起落 這三場戰爭分別是什麼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7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東漢末年三大戰役指的是哪三大?爲何說見證了劉備一生起落?,這是很多讀者都比較關心的問題,接下來就和各位讀者一起來了解,給大家一個參考。

東漢末年的三大戰役一般指的是三場決定當時勢力格局的戰役,即官渡之戰赤壁之戰夷陵之戰,其中曹操孫權分別參加了兩場,而劉備則基本等於參加了全部的三場,並且可以說三大戰役見證了劉備一生的起落。

一、官渡之戰

官渡之戰是著名的以少勝多的戰役,對陣雙方是北方霸主袁紹和北方崛起新勢力曹操,曹操的優勢在於他聽取了荀彧的建議,率先迎奉了漢獻帝,搶佔了政治高地,而袁紹則沒有接受沮授的奉迎天子的建議,錯失良機。

在曹操掃平了袁術、張繡、呂布等勢力之後,與袁紹北方霸主之爭一觸即發,袁紹數次錯過滅曹的最佳戰機,但袁紹實力仍然比曹操強大。

東漢末年三大戰役見證了劉備的起落 這三場戰爭分別是什麼

公元200年,劉備計殺徐州刺史車胄,公然叛曹,向袁紹求援,袁紹卻因孩子生病爲由,拒絕了聯合攻擊曹操,最終導致劉備兵敗,袁紹已經錯過了滅曹的最佳時機。

劉備投奔袁紹後,在袁紹的安排下,與韓荀先後襲擊許都,卻都被曹仁擊敗,無功而返,此時的劉備寄人籬下,雖有心建功立業,然卻有心無力。

袁紹親率11萬大軍在官渡準備與曹操決戰,此時曹軍僅2萬人。

但曹操對袁紹的評價爲:“吾知紹之爲人,志大而智小,色厲而膽薄,忌克而少威,兵多而分畫不明,將驕而政令不一,土地雖廣,糧食雖豐,適足以爲吾奉也。”

其意大概就是,袁紹爲人,志向大智慧少,有賊心沒賊膽,嫉賢妒能缺少魏延,軍隊多但是指揮不明白,將領傲慢不聽號令,土地多,糧食充足,那都是給我準備的。

簡單概括就是袁紹人傻錢多,早晚被曹操滅了。

劉備也看出袁紹並非能成大事的人,有才能的謀士都被他給下獄了,就以去荊州拉攏劉表爲藉口,跑路了。袁紹最終被曹操奇襲烏巢,燒了糧草,手下將領衆叛親離,大軍潰散。

這一戰劉備作爲一個前期的參與者,並沒有體現出過多的存在感,而曹操卻是以少勝多奪得了北方霸主的地位。

二、赤壁之戰

北方已定,曹操意氣風發準備南下攻取荊州,再順勢拿下東吳,完成大一統的霸業,因此,他親率大軍20萬(號稱80萬)直取荊州。

荊州牧劉琮不戰而降,這打了本來秣兵歷馬準備迎戰曹操的劉備一個措手不及,諸葛亮建議劉備先攻打劉琮佔據荊州,但劉備以和劉琮同宗之故,不忍奪之,最終只能率衆前往江陵。

公元208年,劉備與孫權聯合,共計五萬人於赤壁與曹操展開對決,曹操士兵因多爲北方人,不習水戰,加上疾疫盛行,最終大敗而歸。

東漢末年三大戰役見證了劉備的起落 這三場戰爭分別是什麼 第2張

劉備趁機奪得荊州南部四郡,並被衆人推舉爲荊州牧,孫權對其也十分忌憚,將自己妹妹嫁給了年僅半百的劉備爲妾,以鞏固雙方關係。

赤壁之戰結束,經歷半生顛沛流離的劉備,終於有一塊屬於自己的根據地了,而年輕的孫權也在東吳站穩了腳跟,曹操雖然大敗,依舊是北方霸主,三分天下的局勢就此形成。

三、夷陵之戰

夷陵之戰的原因是東吳趁關羽攻打樊城,荊州佈防空虛的時候,由呂蒙白衣渡江,南郡守將傅士仁、糜芳先後不戰而降,讓其兵不血刃的拿下荊州,直接給前方作戰的關羽來了一招釜底抽薪,腹背受敵的關羽敗走麥城,爲東吳所擒殺。

關羽系劉備的左膀右臂,荊州更是劉備爭奪天下的基石,這讓劉備十分憤怒,不顧諸葛亮等人的力諫,仍然御駕親征(此時劉備已經稱帝,可以說到了他人生的巔峯時刻)。

東漢末年三大戰役見證了劉備的起落 這三場戰爭分別是什麼 第3張

公元221年,劉備五萬大軍水陸並進,東吳以陸遜爲大都督,在夷陵展開了阻擊戰,雙方相持七八個月,最終以陸遜火燒連營七百里,劉備潰敗爲結局,爲東漢末年三大戰役畫上了句號。

劉備從官渡之戰無關輕重的小人物,到赤壁之戰意氣風發三分天下,再到夷陵之戰被火燒連營七百里而英雄氣短,作爲唯一一個參與了三大戰役的君主,可以說這些戰役也見證了他一生的起起落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