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曹操垂暮之年連殺重臣,背後的深層原因是什麼?

曹操垂暮之年連殺重臣,背後的深層原因是什麼?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2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曹操作爲頂級的政治家和軍事家,他的一舉一動都很值得分析,那麼他選擇垂暮之年連殺重臣,背後的深層原因是什麼?今天本站小編爲大家帶來相關內容,感興趣的小夥伴快來看看吧。

建安十七年(公元212年),漢尚書令荀彧神祕去世,據說在其死前不久曹操送了他一個空的食盒;

建安二十一年(公元216年),魏尚書令崔琰被曹操賜死;

曹操垂暮之年連殺重臣,背後的深層原因是什麼?

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丞相府主簿楊修被曹操處死。

曹操垂暮之年連殺重臣,背後的深層原因是什麼? 第2張

這三人中,有兩人做到了尚書令一級的高官,楊修也曾是曹操的侍衛近臣,卻最終都在曹操或明或暗的意志下死去。

對於他們三人的死,從表面上看,原因不一:荀彧是因爲在政治路線上和曹操發生分歧,即忠於漢室卻不忠於曹氏;崔琰則是因爲被曹操懷疑有暗暗譏諷自己的嫌疑;而楊修的罪名則是因爲曹操認爲他“漏泄言教,交關諸侯”,在自己去世前百日將其捕殺。

曹操垂暮之年連殺重臣,背後的深層原因是什麼? 第3張

看得更深的,則看到了崔琰和楊修二人的共同點——崔琰是站在嫡長子繼承製的宗法傳統,堅決支持曹丕繼位的;而楊修則是曹植的鐵桿死黨,明裏暗裏給曹植出了不少主意。

然而我卻要告訴你,除了牽涉到儲君爭奪的紛爭以外,以上三人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共同點——他們都是漢末豪族的代表。荀彧出自潁川荀氏,崔琰出自清河崔氏,楊修更厲害,出身於號稱五世三公的華陰楊氏,其父楊彪也曾位列三公。

曹操垂暮之年連殺重臣,背後的深層原因是什麼? 第4張

無論是荀氏、崔氏還是楊氏,都是漢末魏晉時期中原一等一的世家大族。而他們背後所代表的羣體,正是曹操最爲提防的士族。

前面曾經談到,曹操的養祖父是宦官,這給他帶來了沉重的政治負擔,“贅閹遺醜”的帽子是他一輩子也甩不掉的。而曹操的政治路線,是“法家寒族”制度,這一點又與東漢開國以來逐漸形成的“儒家士族”制度形成了根本上的對立。

曹操垂暮之年連殺重臣,背後的深層原因是什麼? 第5張

意識形態上,儒家主張上古三代就是最好的制度,講求“君臣父子”關係,所謂天下就是一個巨大的家族,某些人天生就要享受特權,所謂“刑不上大夫,禮不下庶人”;而法家則認爲天下除了君主以外衆生皆平等,無論是金錢還是爵位都要靠真刀真槍真才實學去博取,所謂“王子犯法庶民同罪”。

曹操垂暮之年連殺重臣,背後的深層原因是什麼? 第6張

主導階級上,士族是通過兼併土地、家族聯姻、舉薦孝廉等手段形成的地方豪強家族,他們有別於貴族,因爲他們的官爵在表面上是不世襲的,儘管各個家族之間相互推薦就已經能保證家族代代有人有官做;而寒族則連壟斷仕途都做不到,他們在地方上沒有形成豪強實力,在官場上也不能確保每一輩人都能做官,一定程度上做到了社會結構分子化。

那麼在東漢末年,究竟怎樣的組合才符合彼時中國的國情呢?如果從生產力的角度來說,很不幸,儘管代表儒家士族路線的袁紹敗給了曹操,可從長遠來看,法家寒族依然沒能戰勝儒家士族。

曹操垂暮之年連殺重臣,背後的深層原因是什麼? 第7張

公元3世紀前後的中國,生產力水平還很低下,如果一個農民家庭的人口數很少,是不足以養活自己的。爲了活命,人們就要抱團,聚居的大家族也就此出現。隨後的魏晉亂世,老百姓爲了自保,就更要投靠有實力有武器的大族,並形成了當時獨特的“塢堡經濟”。

曹操垂暮之年連殺重臣,背後的深層原因是什麼? 第8張

在這樣的社會生產水平下,曹操想要建立的那種社會體制,註定是無法成功的。畢竟,他再看不慣那些士族高門子弟,天下也得他們幫忙治理。畢竟,馬上得天下不能馬上治天下,在那個信息傳播還不甚方便的時代,知識和文化還是基本掌握在士族手裏。只要曹操的政府還需要有文官來打理,這些人進入權力中心就是遲早的事情。

對此,曹操應該是清楚的,但是當時的他是沒有唯物史觀的理論基礎的;即使有,他也無能爲力,除非他能帶領當時的中國實現生產力水平的躍遷。

曹操垂暮之年連殺重臣,背後的深層原因是什麼? 第9張

因此,執政後期的曹操內心應該是非常苦悶的——在軍事上,想要再進一步統一天下幾無可能;在政治上,朝堂之上的反對聲儘管在他的高壓統治下趨於沉寂,但反對他的物質基礎卻還沒有被拔除,也不可能被拔除。

對於曹操來說,如果不能從生產力的角度來解放生產關係(實際上他也根本不會選擇這條路),那就只能從肉體上消滅那些阻礙他的人。因此,荀彧、崔琰、楊修便因爲各種各樣的理由死去了。通過這些高官和心腹的死,曹操試着想向別人證明,阻攔他實現政治目標的,都沒有好下場。

曹操垂暮之年連殺重臣,背後的深層原因是什麼? 第10張

但是曹操通過殺人就能阻擋士族參政的腳步嗎?阻擋不住。東漢王朝從開國之初就是建立在豪族政治之上的產物,又經過二百年的發展,士族早已成爲政治生活中不能缺少的中堅力量。即使有着漢末三國這麼一段軍閥當道而門閥暫時失勢的小插曲,他們登上歷史舞臺並扮演核心角色也是遲早的事情。

具體到人身上,就是雖然崔氏、楊氏這種頂級士族受到了打壓,但是相對次一些的家族依然活躍,甚至有取代頂級士族的趨勢。比如,溫縣司馬氏。

不過此時的曹操已經無暇去顧及這些事情了,實際上,死神已經向他露出了森森的白牙。殺掉楊修後不久,他就將撒手人寰,結束他波瀾壯闊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