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明成祖遠征漠北之戰時間 明成祖遠征漠北之戰的戰果

明成祖遠征漠北之戰時間 明成祖遠征漠北之戰的戰果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5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明成祖遠征漠北之戰,是明成祖朱棣分別於1410年、1414年、1422年、1423年、1424年五次率兵親征,打擊居於漠北的蒙古貴族對內地的侵擾和破壞。

背景

明成祖遠征漠北之戰時間 明成祖遠征漠北之戰的戰果

  明成祖像

明太祖洪武元年(1368年),朱元璋徐達率軍攻入元大都(今北京),元惠宗逃往漠北繼續元帝國的統治,歷稱“北元”。捕魚兒海之戰後,北元分裂成韃靼瓦剌和兀良哈三部,三個部落經常互相殘殺,時常滋擾明朝邊境。永樂七年(1409年),成祖派使者郭驥出使韃靼,結果被殺,成祖決心征討。

第一次北伐

明成祖遠征漠北之戰時間 明成祖遠征漠北之戰的戰果 第2張

  明成祖第一次親征漠北示意圖

明永樂七年(1409年),本雅失裏殺大明使臣郭驥,成祖派淇國公丘福率十萬大軍征討韃靼,由於輕敵,孤軍深入,中了敵人的埋伏,全軍覆沒。爲消除邊患,成祖決心親征。

明永樂八年(1410年)二月,成祖調集五十萬大軍。五月八日,明軍行至臚朐河(今克魯倫河,成祖將之更名爲“飲馬河”)流域,詢得韃靼可汗本雅失裏率軍向西逃往瓦剌部,丞相阿魯臺則向東逃。成祖親率將士向西追擊本雅失裏,五月十三日,明軍在斡難河(位於今蒙俄邊境)大敗本雅失裏。成祖打敗本雅失裏後,揮師向東攻擊阿魯臺,雙方在今蒙俄邊境之斡難河東北方向交戰,明軍殺敵無數,阿魯臺墜馬逃遁。此時天氣炎熱,缺水,且糧草不濟,成祖下令班師。

韃靼因此次打擊臣服於大明,並嚮明成祖進貢馬匹,成祖亦給予優厚的賞賜,其部臣阿魯臺接受了成祖給他“和寧王”的封號。

 第二次北伐

明軍在永樂八年(1410年)出征韃靼後,瓦剌部趁機迅速發展壯大,永樂十一年(1413年),瓦剌軍進駐臚朐河(今克魯倫河),窺視中原。

明成祖決心再次親征,調集兵力,籌集糧餉。永樂十二年(1414年)二月,明軍從北京出發,六月初三,明軍在三峽口(今蒙古烏蘭巴托東南)擊敗了瓦剌部的一股遊兵,殺敵數十騎;初七日,明軍行至勿蘭忽失溫(今蒙古烏蘭巴托東南),瓦剌軍三萬之衆,依託山勢,分三路阻抗,成祖派騎兵衝擊,引誘敵兵離開山勢,遂命柳升發炮轟擊,自己亦親率鐵騎殺入敵陣,瓦剌軍敗退,成祖乘勢追擊,兵分幾路夾擊瓦剌軍的所撲,殺敵數千,瓦剌軍紛紛敗逃。此役,瓦剌受到重創,此後多年不敢犯邊。

第三次北伐

瓦剌被明軍打敗,韃靼趁此機會經過幾年的發展,勢力日益強盛起來,從而改變對明朝的依附政策,並侮辱或拘留明朝派去的使節,還時常對明朝邊境進行騷擾的劫掠。永樂十九年(1421年)冬初,韃靼圍攻明北方重鎮興和,殺死了明軍指揮官王祥,對此,成祖決定第三次親征漠北。

永樂二十年(1422年)三月,成祖率軍從北京出發,出擊韃靼。其主力部隊至宣府(今河北宣化)東南的雞鳴山時,韃靼首領阿魯臺得知明軍來襲,乘夜逃離興和,避而不戰。七月,明軍到達煞胡原,俘獲韃靼的部屬,得知阿魯臺已逃走,成祖下令停止追擊。明軍在回師途中,擊敗兀良哈部,九月,回師北京。成祖第三次出擊漠北,雖對韃靼部有一定的打擊,但成效不大,並沒徹底解決盤據漠北的蒙古三個部落對明朝邊境的滋擾。

第四次北伐

永樂二十一年(1423年),韃靼首領阿魯臺再次率部滋擾明朝邊境,成祖聞悉後決定再次親征。明軍八月初出征,九月上旬,明軍到達沙城(今河北張北以北)時,阿魯臺的部下阿失貼木兒率部投降明軍,並得知阿魯臺被瓦剌打敗,其部已潰散,明軍暫時駐紮不前;十月,明軍繼續北上,在黃河以北擊敗韃靼西部的軍隊,韃靼王子也先土幹率部衆來降明,成祖隨即封也先土幹爲忠勇王,十一月,明軍班師回京。

第五次北伐

明永樂二十二年(1424年)正月至七月,明軍對蒙古韃靼部的作戰。是年正月,韃靼部首領阿魯臺率軍進犯明山西大同、開平(今內蒙古正蘭旗東北)等地。成祖遂調集山西、山東、河南、陝西、遼東5都司之兵於京師(今北京)和宣府(今河北宣化)待命。四月三日,以安遠侯柳升、遂安伯陳英爲中軍;武安侯鄭亨、保定侯孟瑛爲左哨,陽武侯薛祿、新寧伯譚忠爲右哨;英國公張輔、成國公朱勇爲左掖,成山侯王通、興安伯徐亨爲右掖;寧陽侯陳懋、忠勇王金忠又名也先土幹爲前鋒,出兵北征。二十五日,進至隰寧(今河北沽源南),獲悉阿魯臺逃往答蘭納木兒河(今蒙古境內之哈剌哈河下游),成祖令全軍急速追擊。六月十七日,進至答蘭納木兒河,周圍三百餘里不見阿魯臺部蹤影,遂下令班師。七月十八日,成祖在回京途中病死於榆木川(今內蒙古多倫西北)。

明成祖的五次遠征漠北之戰,一方面耗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一定程度上使社會經濟受損,另一方面在當時也有效地打擊了蒙古貴族勢力的侵擾破壞,維護了明朝邊境的安寧,爲社會發展提供了保障,在一定程度上也有利於促進社會經濟的恢復和發展,進一步鞏固了明朝的統治地位。

至此蒙古勢力暫時削弱,卻未徹底解決邊患。在朱棣病故二十五年後,瓦剌大軍捲土重來,發生了撼動明朝統治的土木堡之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