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淮西二十四將結局 淮西二十四將排名

淮西二十四將結局 淮西二十四將排名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9.34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淮西二十四將,又稱明初淮西二十四將,是1354年正月初一,朱元璋離開濠州奔赴定遠帶在身邊的二十四人,爲朱元璋建立明朝立下赫赫戰功

簡介

淮西二十四將結局 淮西二十四將排名

  淮西二十四將

 背景

至正十一年(1351年),韓山童劉福通揭竿起義,號稱紅巾軍,推韓山童爲明王,各地反元勢力紛紛響應。第二年朱元璋接收兒時夥伴湯和的來信,參加紅巾軍起義,加入濠州的郭子興義軍當中。但是濠州城中義軍的派系衆多,矛盾重重。朱元璋見這些人以後難以成大事,所以在至正十四年(1354年)正月初一,朱元璋離開濠州,南略定遠,從自己招募的新兵中挑選了心腹徐達、湯和等二十四人離開濠州了,這些人就是最早追隨朱元璋打天下的將領。

 名單

徐達(1332年-1385年)。漢族,字天德,濠州鍾離(今安徽鳳陽東北)人,元末明初名將,明朝開國元勳。徐達出身農家。元朝末年,徐達參加了朱元璋領導的起義軍,爲淮西二十四將之一。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他在鄱陽湖之戰中大敗陳友諒。次年,他被任命爲左相國。至正二十五年(1365年),他麾師攻取淮東,並於兩年後攻克平江,滅張士誠。徐達旋即出任徵虜大將軍,與副將常遇春一同揮師北伐,推翻元朝的統治。洪武元年(1368年),他攻入大都,滅亡元朝。此後連年出兵,他打擊元朝殘餘勢力,官至太傅、中書右丞相、參軍國事兼太子少傅,封魏國公。他爲人謹慎,善於治軍,戎馬一生,爲明朝建立了不朽的功勳。洪武十八年(1385年),徐達去世。追封中山王,諡號“武寧”,賜葬鐘山之陰,御製神道碑文。又配享太廟,肖像功臣廟,爲明朝開國第一功臣,位列開國“六王”之首。

湯和。湯和(1326年-1395年),字鼎臣。濠州鍾離(今安徽鳳陽)人,明朝開國名將,軍事家。湯和爲人謹慎,沉敏多智,於至正十二年(1352年)參加郭子興起義軍,授千戶。他在隨朱元璋渡長江、佔集慶、取鎮江的諸戰中屢破元軍,累功升統軍元帥。至正十七年(1357年),他鎮守常州,多次擊敗張士誠部。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他爲徵南將軍,在浙東擊敗方國珍部,爾後率部由海道入福州,俘獲佔據延平的陳友定。他又隨徐達率軍徵今山西、甘肅、寧夏等地。洪武十一年(1378年),湯和封信國公。洪武十七年(1385年),他巡視海防。洪武二十年(1388年),在浙江沿海先後設衛所城59處,使倭寇不得輕入。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他告老還鄉,賜第鳳陽。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湯和因病去世,追封東甌王,諡號“襄武”。

吳良

吳禎

花雲

陳德

顧時

費聚

耿再成

耿炳文

唐勝宗

陸仲亨

華雲龍

鄭遇春

郭興

郭英

胡海

張龍

陳桓

謝成

李新

張赫

周銓

周德興

爭議

後世對二十四將提出質疑,常遇春屢立軍功,也比鄭遇春知名,爲何關於這些將領當中爲是鄭遇春而不是常遇春。有人指出常遇春歸附朱元璋時間是至正十五年(1355年)。可淮西二十四名將是至正十四年(1354年)朱元璋單獨打天下時候開始帶走的將領,所以不是常遇春,而是鄭遇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