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吳三桂爲何沒能推翻清朝?他是如何把自己逼上絕路的?

吳三桂爲何沒能推翻清朝?他是如何把自己逼上絕路的?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8.27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吳三桂,字長伯,明末清初政治、軍事人物,錦州總兵吳襄之子,祖大壽外甥。下面本站小編給大家帶來了相關內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吳三桂推翻清朝失敗這件事,如果細究起來,原因就太多了。

首先,作爲明朝降將,吳三桂的名聲一直比較一般。尤其是殺了南明永曆帝之後,名聲更是臭到了家,非常不得人心。其次,吳三桂巔峯時期,影響力確實很大,但真正能夠實際控制的地盤,其實並沒有那麼大,這就給了清朝各個擊破的可能。

最重要的是,就在雙方僵持的關鍵時刻,吳三桂自己忽然病死了。而吳三桂的死,直接導致他這邊人心大亂,再也沒人能夠撐起全局。所以,失敗自然也就成了理所當然的事情了。

想要更好地理解這個問題,我們倒是不妨先回顧一下,吳三桂到底是怎麼一步步把自己逼上絕路的。

吳三桂爲何沒能推翻清朝?他是如何把自己逼上絕路的?

公元1644年,隨着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禎皇帝上吊自盡,歷史來到了一個關鍵的十字路口。當時在山海關以外的遼東地區,清朝正虎視眈眈,隨時會攻破山海關;以李自成爲首的大順政權,雖然佔領了北京,但勢力範圍卻僅僅只侷限於河北、河南、山西以及陝西等地,在南方並沒有什麼根基。

另外,以張獻忠爲首的大西政權,則是佔領了四川地區,實力同樣不容小覷。而在廣闊的江南地區,則是依然由明朝政府控制。

這就是崇禎皇帝去世的時候,天下的基本割據。而除了這幾個超強勢力之外,中原地區其實也有其他大大小小多如牛毛的農民軍。這些農民軍,雖然數量很多,但整體上卻並沒有爭奪天下的實力。

就是在這樣關鍵的時候,時任山海關總兵的吳三桂,打開了山海關城門,放清朝大軍入關了。吳三桂之所以會放清軍入關,除了清朝給的好處比較多之外,最重要的一個原因,就在於吳三桂誤以爲自己在北京的家人,都已經被李自成這邊給害死了。連吳三桂最寵愛的小妾,都被李自成麾下的將領霸佔。

所以,吳三桂纔會‘衝冠一怒爲紅顏’,徹底改變了歷史的走向。

而隨着清軍入關,此後的二十多年時間裏,歷史就比較複雜了。喜歡清宮劇的朋友,對這段歷史的瞭解,基本上都侷限在當時的順治皇帝身上。大家比較瞭解,順治皇帝少年時代的戀愛史,或者是攝政王多爾袞,和孝莊太后的那些逸聞野史。而對於正史上真正波瀾壯闊爭奪天下的那一部分歷史,則是相對了解較少。

實際上,清軍入關之後,遭受的抵抗強度,是難以想象的。雖然清軍已經攻入了中原,並且在一片石之戰當中,擊敗了李自成率領的大順軍主力。但當時的清軍主力,滿打滿算其實也就不到十萬。就算加上吳三桂率領那部分投降明軍,以及臣服於清朝的蒙古軍隊,清軍總數仍是不超過二十萬。

吳三桂爲何沒能推翻清朝?他是如何把自己逼上絕路的? 第2張

相比之下,不管是當時戰力猶存的李自成,還是雄踞蜀地的張獻忠,亦或者南明朝廷,軍隊數量都遠勝清朝這邊。雖然在戰力上,可能比不上清朝的八旗軍。但在人數上,確實要勝過清軍太多了。

除此之外,在接下來的作戰過程當中,清軍遭遇的民間抵抗,更是強的難以想象。哪怕清軍已經用上了屠城這種手段,仍是無法讓南明軍隊投降,反倒是導致民間抵抗更強了。在這種情況下,清朝唯一的選擇,就是依靠那些漢人降將,去緩和江南地區的抵抗。

如此一來,作爲最早投降清朝的漢人降將,吳三桂的重要性,就瞬間凸顯了出來。

和很多人想得不太一樣,吳三桂對於清朝來說,其實並不是什麼打工仔,而是更近似於一個職業合夥人。吳三桂降清的時候,手下的精銳軍隊接近五萬。當時的清朝主力軍隊,全部加起來,也就十多萬而已。

另外,在南下的過程當中,吳三桂也在不斷擴充自己的勢力,麾下軍隊越來越多。所以,對於當時的清朝來說,吳三桂不但屬於職業合夥人,而且還是大股東!

自清軍入關開始,接下來的十八年時間裏,吳三桂一直替清朝征戰,而且一直是衝在最前方。在整個順治時代,清朝的主要任務,其實就是消滅大順、大西以及南明政權。至於說順治皇帝的戀愛史,以及多爾袞和孝莊皇太后的那些緋聞,其實在真實的歷史上,根本無足輕重,對歷史沒有任何影響力。

在整個順治時代,吳三桂不斷率軍南下。尤其是在西南的戰事當中,更是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但同時,在攻略西南的過程當中,吳三桂也不斷安插自己的舊部。很多西南地區的官員,都是吳三桂的下屬,這就爲後來吳三桂的起兵,奠定了基礎。

公元1659年,清朝順治十六年,吳三桂正式率軍攻入雲南。當時的雲南以及廣東廣西等地,已經是南明政權最後的一點地盤了。一年多以後,吳三桂不但控制了整個雲南,還率兵攻入緬甸,逼迫緬甸國王,交出當時逃往在緬甸的南明末代皇帝,永曆帝朱由榔。

吳三桂爲何沒能推翻清朝?他是如何把自己逼上絕路的? 第3張

最終,在吳三桂的逼迫下,緬甸被迫交出了永曆帝。此後,永曆帝被帶回昆明,公開被處死。永曆帝的死,也成了吳三桂後來起兵之後,最不得人心的一個關鍵點。如果說,之前吳三桂打開山海關,放清軍入關,還只是爲自己家人報仇,在道義上站得住腳,可以得到很多人的理解。那麼處死永曆帝這件事,則是讓吳三桂徹底失去了人心。

畢竟,明朝政府在當時,還是有很多人支持的。而吳三桂殺了永曆帝之後,這些人自然也就不願意再支持吳三桂了,這就爲後來吳三桂的敗亡,埋下了伏筆。

除此之外,永曆帝被殺之後,南明政權最後的一點力量,也徹底煙消雲散了。自此之後,南明政權成了歷史,清朝在名義上統一了全國。但同時,對於吳三桂來說,自此之後,外部的敵人也沒了。

正所謂‘狡兔死,走狗烹’。之前南明強大的時候,吳三桂以及他麾下的軍隊,意義是非常重大的。但如今,南明已經消失了,那再之後,吳三桂又該以什麼樣的形式和價值,存在於清朝的統治體系當中,這就成了一個關鍵問題。

從吳三桂的角度來說,當時的吳三桂,希望自己能夠像明朝的沐家那樣,永鎮雲貴,成爲雲貴地區的土皇帝。在明朝的時候,雲南的沐王府,可以說是鼎鼎大名,直到今天都被大衆所熟知。

而沐王府的初代王爺,乃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義子,後來被朱元璋封到了雲南。此後世世代代,一直到明朝滅亡,都在幫明朝鎮守雲南邊境。甚至到了南明後期的時候,更是成了抵抗清軍南下的主力。

吳三桂爲何沒能推翻清朝?他是如何把自己逼上絕路的? 第4張

吳三桂和清朝皇帝的關係,自然比不上當年沐英和朱元璋的關係。而吳三桂對清朝的忠誠,肯定也比不上當年的沐英和沐家。但毫無疑問,吳三桂想做雲貴地區的土皇帝,直接轄制一方,這是毋庸置疑的。

但是,從清朝中央政府的角度來說,那就是另一回事了。

對於清朝中央來說,一個尾大不掉的地方藩王,直接轄制整個西南邊境,這個雷實在是太大。如果哪天爆了,很容易會動搖清朝在全國的統治。所以吳三桂的這個設想,清朝中央是不願意接受的。

但是,不願意歸不願意,當時的時局,卻逼着清朝中央,不得不同意吳三桂的請求。

因爲,就在公元1661年這一年,剛剛成年不久的順治皇帝,忽然駕崩了。對於順治皇帝的死,史學界一直存在爭議。有人說他死了,也有人說他出家了。不管真相如何,總之,在這一年,清朝的皇帝,確實是從成年的順治皇帝,變成了當時只有8歲的康熙皇帝。

隨着康熙皇帝登基,清朝高層出現了主少國疑的局面。當時以多爾袞爲首的一衆清朝開國牛人,都已經去世,雖然有孝莊太后極力維持局面,但還是無法避免主少國疑的局面出現。而且,這一年,吳三桂雖然已經控制了雲南的大部分地區,但南明政權還是有一點實力。直到一年之後,永曆帝才真正被殺。

在這種情況下,如果不接受吳三桂的請求,不接受那些漢人武將的請求。那麼頃刻之間,整個南方就有可能全部易幟。到時候清朝還能否存在,都是一個大問題。

所以,公元1662年,就在吳三桂幹掉永曆帝的那一年,吳三桂正式被封爲親王,同時全權轄制整個雲貴。與此同時,比如尚可喜、耿精忠等其他降將,也紛紛就藩。雖然他們對於清朝的功勞,沒有吳三桂那麼大,但在南方也有很大的影響力,所以清朝政府爲了維持在南方的統治,不得不讓他們封王,同時轄制當地。

吳三桂爲何沒能推翻清朝?他是如何把自己逼上絕路的? 第5張

這一年,吳三桂51歲。

但是,從他們封王的那天開始,他們和清朝中央政府的矛盾,就呈現出無法調和的狀態。

就藩之初的吳三桂,不但轄制了整個雲貴地區,而且連當地的財權、人事權、司法權以及軍事指揮權,都牢牢地抓在了手裏。除了行政和外交這兩項權力,名義上還掌握在清朝中央政府手裏之外,整個雲貴地區,儼然就是一個國中之國,連清朝中央都插不進手。

對於這樣尾大不掉的藩王,清朝中央自然不可能坐視不管。所以,從永曆帝被幹掉的那天開始,既然南明已經不存在了,那清朝自然要開始着手削減吳三桂等人的權力。於是,就在這之後不久,清朝中央的削藩手段,開始逐漸用出來了。

首先,公元1663年,就在永曆帝被殺不到一年之後,清朝以戰事結束爲由,收去了吳三桂手裏的一部分軍權,同時收回了吳三桂的人事任免權。四年之後,清朝政府又用陽謀,逼迫吳三桂主動上書,請辭總轄雲貴地區的位置,清朝中央趁勢同意,允許雲貴兩省的高級官員,直接歸屬中央管轄,不再歸吳三桂管轄,同時還拿走了吳三桂手裏的司法權。

到了這個時候,看似強大的吳三桂,已經開始逐漸被清朝中央給壓制了。而且,在拿走吳三桂手中權力的同時,清朝中央還在不斷向雲貴地區安插釘子,任用中央信得過的官員。

如此一來,吳三桂手中的權力,被大幅削減了。對此,吳三桂自然也不願意,後來還以鎮壓當地治安的名義,趁機再次擴軍,並且向朝廷索要軍費。

吳三桂爲何沒能推翻清朝?他是如何把自己逼上絕路的? 第6張

就這樣,在這種暗流涌動的鬥爭下,雙方爭鬥了好幾年,只能算是各有勝負,誰都沒有取得大的勝利。而這種僵持,也爲接下來吳三桂的起兵,埋下了伏筆。

從吳三桂的角度來說,當年吳三桂剛剛拿下雲貴,並且全權節制雲貴的時候,顯然是勢力最大的時候。既然如此,爲什麼那個時候的吳三桂,沒有選擇就地反叛呢?那樣不是更容易成功嗎?

答案其實很簡單,因爲那個時候的吳三桂,作爲一個明朝降將,在政治上的影響力,是很有限的。別看當時吳三桂手裏軍權不小,但真打起來的話,恐怕根本沒多少人願意追隨他。而且,當時的吳三桂,確實也想做一個忠臣良將。清朝當時給他的待遇,已經好得無以復加,這種待遇,也讓他當時沒什麼造反的心思。

造反當皇帝這件事,聽起來似乎很過癮。但實際上,只要活的還不錯,其實沒誰願意真的造反。畢竟,沒有人願意主動走出自己的舒適圈。

但是,等到康熙年間,隨着清朝中央逐步開始削藩,吳三桂手裏的權力被一點點拿走,這時候的吳三桂,才終於有了造反的念頭。而且,此時的吳三桂,已經在雲貴地區就藩多年,政治影響力也足夠大了。這時候再造反,確實也有足夠的人追隨他。

而這種矛盾,最終在公元1673年的時候,被徹底激化了。

這一年,廣東的尚可喜,以及福建的耿精忠,都被迫主動上書,希望能夠放棄鎮守邊疆,返回老家或者京城養老。對於兩位邊疆藩王的請求,康熙皇帝直接批准了他們的退休報告。如此一來,僅剩下的吳三桂,自然也不得不主動上書,請求回家養老了。

但是,已經坐鎮雲貴多年的吳三桂,自然不願意就這樣放手。同時,吳三桂也知道,如果自己想爭的話,這已經是最後的機會了。所以,在這一年年底,經過私下的串聯之後,吳三桂趁勢起兵,打出了反清復明的旗號,殺了雲南巡撫,正式開始起兵造反了。

就在吳三桂起兵的同時,各地的前朝降將,也開始紛紛響應。尤其是很多吳三桂留守在各地的舊部,更是就地起兵。在各種文藝作品當中,這場叛亂,似乎只有吳三桂、耿精忠、尚可喜這三家,在對抗清廷中央政府。但實際上,正史上的這個名單,那就要長太多了。

吳三桂起兵之後,很快,四川的鄭蛟麟、譚弘、吳之茂,廣西的羅森、孫延齡,陝西的王輔臣,河北的蔡祿,都開始同時起兵。當然,還有最重要的福建耿精忠,以及廣東的尚可喜,這兩省基本上是全省反叛了。

吳三桂爲何沒能推翻清朝?他是如何把自己逼上絕路的? 第7張

從這個名單當中,我們不難看出,當時吳三桂的影響力,基本上遍及了整個南方。而且,就連河北地區,都有了響應吳三桂的力量。要知道,河北可是緊鄰北京的,如果河北這邊叛亂軍隊多一點,直接打下北京,生擒康熙皇帝,都絕非難事。

與此同時,一直盤踞在臺灣以及南海地區的鄭家,也開始站到了叛軍這一頭。鄭家的加入,更是讓叛軍在海上的力量,瞬間壓倒了清廷。

從整體實力來看,此時叛軍這邊,顯然是極強的。叛軍的整體實力,未必一定能夠超過清朝中央,但和清朝中央平分秋色,肯定問題不大。如果吳三桂能用好這些力量,就算不能徹底滅了清朝,改朝換代,至少割據江南問題不大。甚至佔據整個黃河以南,恢復當年北宋的巔峯疆域,絕對是有可能的。

但問題就在於,從起兵的那天開始,叛軍這邊就是一盤散沙。

那些響應吳三桂的各地軍閥,雖然跟着吳三桂一起造反,但未必真的願意聽從吳三桂的命令。他們之所以願意反叛,主要還是爲了自己的利益,爲了自己的權力不被清廷拿走。如此一來,大家自然各自心懷鬼胎,各有各的算計。

這就給了清朝中央,各個擊破的可能。

對此,吳三桂自然也不是不知道。吳三桂很清楚,這些看起來很支持自己的各地軍閥,其實都是豬隊友。想要指望他們,幫自己幹翻清朝中央,基本不可能。而吳三桂對他們的唯一期望,就是希望他們能多拖住清朝的一部分軍隊,給自己多爭取一段時間。

吳三桂爲何沒能推翻清朝?他是如何把自己逼上絕路的? 第8張

關鍵時刻,還是得靠自己才行。

按照吳三桂的計劃,前期主要依賴這些炮灰隊友,去吸引清朝主力。自己則是趁機猥瑣發育,先控制整個雲貴地區,然後趁勢向湖南湖北發展,控制長江以南的廣大地區。

只要能夠扼守住長江,下一步,吳三桂便可以趁勢向四川發展。拿下四川之後,此時的吳三桂,已經比三國時期最巔峯的蜀國,還要更強大了。此時的吳三桂,可以從四川這邊,和陝西的王輔臣取得聯繫,繼而攻佔整個關中。

如果這時候,尚可喜耿精忠他們,和清朝主力兩敗俱傷的話,吳三桂更是可以趁勢進攻隊友,很快拿下整個江南。手握整個江南,再加上一個關中地區,這時候的吳三桂,已經比當年剛剛稱帝的朱元璋,還要更強了。

客觀來說,吳三桂的這個計劃,確實有一定的可行性。如果成功的話,清朝估計也就沒了。最好的結果,也是退回黃河以北,或者退回東北老家。但問題是,這個計劃從一開始,就沒有多大實現的可能。

因爲這個計劃想要實現,首先,吳三桂需要迅速控制整個雲貴。這個不難,吳三桂起兵之後,很快就做到了。下一步,吳三桂需要拿下湖南湖北,而且不能損失太多兵力。同時,四川的幾位降將,以及陝西的王輔臣,都必須堅定支持他,甚至願意把他帶入自己的地盤。

而且,尚可喜和耿精忠等人率領的勢力,還得堅決和清軍主力進行消耗戰,絲毫不考慮吳三桂日後可能從背後捅刀子。

這個可能性,其實無限趨近於零。所以,這個計劃想要成功,幾乎是不可能的。

果不其然,在這個計劃剛剛走到第二步的時候,吳三桂就卡住了。公元1674年,吳三桂正式攻入湖南,佔領了湖南嶽州。但接下來,整整兩年的時間裏,吳三桂都沒能佔領整個湖南。因爲康熙皇帝在荊襄地區,佈置了大量精銳,阻擊吳三桂北上。吳三桂手下的大軍,根本就打不過去。

隨着這場曠日持久的拉鋸戰,時間越拖越長,清朝在其他戰場上,卻開始逐漸取得優勢。兩年之後,尚家和耿家因爲戰事不利,直接投降了。而且,在這兩年當中,尚家還和臺灣的鄭經打起來了。雙方原本都是反清的盟友,但是卻因爲地盤原因交戰,產生了大量的內耗。

吳三桂爲何沒能推翻清朝?他是如何把自己逼上絕路的? 第9張

所以,尚家和耿家,雖然打了兩年,但是卻並未給清軍造成根本性的傷害。反倒是兩家投降之後,直接讓吳三桂的側翼,出現了巨大的漏洞。

至於其他各地的軍閥,此時也基本被清軍各個擊破了。尤其是陝甘地區的王輔臣,更是直接再次投降了清廷。王輔臣的投降,註定吳三桂就算能拿下長江以南,再進一步攻入四川,一樣無法進取關中。這就導致吳三桂的整體戰略規劃,徹底成了泡影。

總之,打了兩年之後,吳三桂忽然發現,所有隊友基本上都沒了,只剩下他一家而已。而且,此時的吳三桂,還僅僅只能佔領雲貴地區,以及湖南湖北的一部分。到了這個時候,清廷已經取得了壓倒性的優勢。吳三桂再想逆風翻盤,基本上已經不太可能了。

在這種局面下,爲了鼓勵自己麾下的將士,公元1678年,也就是正式造反四年之後,吳三桂在衡山祭天,正式稱帝。吳三桂稱帝這個舉動,對麾下的將士有多大的鼓舞作用,確實不好說。但對他本人而言,確實讓他過了一把皇帝癮。

與此同時,吳三桂意識到,自己原有的戰略規劃,已經徹底沒希望了。再加上此時耿家和尚家已經投降,不再是他的隊友。所以,在這之後,吳三桂轉變了思路,打算先死守長沙,阻擋清軍南下。至於他本人,則是率軍攻略兩廣,先把兩廣拿下來再說。

不得不說,吳三桂本人,還是有兩把刷子的。在吳三桂主動率軍進取兩廣之後,兩廣地區的清軍,很快就開始敗退。幾個月之後,大半個廣西,基本上都被吳三桂給拿下來了。

如果吳三桂能繼續打下去,拿下兩廣乃至福建,還是有希望的。一旦佔據了這幾個沿海省份,再依託嶺南的地形進行防守,清朝就算以後想鎮壓吳三桂,恐怕也得耗盡國力,而且還未必一定能成功。

但是,就在這個關鍵時候,吳三桂本人忽然病死了。

這一年,吳三桂已經67歲了,早已不復當年的勇猛。多年的征戰和政治鬥爭,已經徹底耗盡了他的心力。而吳三桂死後,因爲其長子早逝,所以他的皇位由他的孫子吳世璠繼承。但和吳三桂比起來,年輕的吳世璠此時才十三歲左右,別說治國了,防守都防不住。

吳三桂爲何沒能推翻清朝?他是如何把自己逼上絕路的? 第10張

所以,勉強又撐了兩年多以後,清軍攻入雲貴地區,最後攻破昆明。在攻破昆明的同時,吳世璠自刎而死,歷時八年的三藩之亂,也終於徹底被平定了。

縱觀吳三桂起兵反清的整個經過,我們不難發現,其實從一開始,吳三桂就沒什麼成功的希望。三藩叛亂剛剛開始的時候,看起來似乎很強,但本質上只是一盤散沙。

如果吳三桂能夠指揮所有叛軍,專心和清軍對戰的話,或許還有很大的機會取勝。但問題是,就憑吳三桂當年投降的經歷,以及之前絞死永曆帝的做法,吳三桂註定不可能得到這些反叛軍閥的認可,自然也不可能指揮他們了。

說到底,歸根到底,吳三桂的這場叛亂,從一開始就沒什麼勝利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