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天下諸侯爭霸多年,爲何諸葛亮一直隱居呢?

天下諸侯爭霸多年,爲何諸葛亮一直隱居呢?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7.2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諸葛亮隱居隆中的十多年間,天下各路諸侯的政治形勢已十分明朗,尤其是南方的孫權集團和北方的曹操集團。此時,孫權佔“地利”,且繼承父兄的基業,已具備相當的實力。曹操佔“天時”,統一了北方,實力最爲雄厚。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着本站小編一起往下看。

在曹、吳兩個強勢政治集團招攬人才之際,諸葛亮有很多選擇的機會,憑藉他的聰明才智完全可以登上政治舞臺。可是爲什麼他在二十七歲以前一直隱居隆中不肯出山呢?“士伏處於一方兮,非主不依”,諸葛亮的《待時歌》給出了答案,就是因爲他有所選擇。由此可見,諸葛亮絕不同於一般的讀書人,“良臣擇主而事”的觀念在他身上體現得尤爲明顯。

天下諸侯爭霸多年,爲何諸葛亮一直隱居呢?

究竟要選擇什麼樣的“意中人”?在這件事情上,諸葛亮可謂是煞費苦心,用心良苦。“三顧茅廬”是小說中的華章精彩,對不同的人物形象,我們可以有不同的理解:對劉備來說,體現了他的求賢若渴,禮賢下士;而對諸葛亮來說,則是他對劉備的考驗,考驗他是否值得自己效忠。通過諸葛亮的考驗,劉備表現出如下品質:

誠心

劉備頂風冒雪,不畏嚴寒,三顧而往,尤其在第三次,在諸葛亮“無禮”的情形下,劉備對諸葛亮顯示出了極大的尊重與誠意。

當時,劉備四十七歲,以仁義著稱,天下皆知;而諸葛亮二十七歲,躬耕南陽,默默無聞。兩個人在年齡、地位、身份上存在着巨大的懸殊。這份誠心確實是令諸葛亮感動的。

仁心

天下諸侯爭霸多年,爲何諸葛亮一直隱居呢? 第2張

在地方爲政時,劉備已經留下了與百姓秋毫無犯的仁義美名。對此,博聞多識的諸葛亮應該早有耳聞。在“三顧茅廬”中,諸葛亮對劉備的“仁心”有了近距離的感受。當諸葛亮拒絕隨同劉備出山時,劉備“淚溼衣襟”,說出了“先生不出,如蒼生何”這樣的肺腑之言。

正是劉備對天下蒼生的這份誠摯情感,最終打動了諸葛亮。作爲一名正統文人,士人政治家,諸葛亮選擇什麼樣的主公來輔佐,必定有他的道德標準。而劉備的“仁心”恰恰符合他的道德標準。所以,諸葛亮選擇劉備也就是選擇了道德,選擇了正道,選擇了追求的正義事業。

雄心

在小說第二十一回煮酒論英雄中,曹操獨具慧眼,看出了落魄的劉備是天下的英雄。和曹操一樣,諸葛亮也是慧眼獨具。他清楚地知道劉備之所以不辭勞苦,三顧茅廬的終極原因就是他想幹一番大事業的雄心壯志。自比爲管仲樂毅的諸葛亮也只有在雄心勃勃的劉備這裏,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自己的才幹,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