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如果孫權沒有殺關羽,劉備事後還會與東吳開戰嗎?

如果孫權沒有殺關羽,劉備事後還會與東吳開戰嗎?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2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三國(220年-280年),中國歷史上位於漢朝之後,晉朝之前的一段歷史時期。這一個時期,先後出現了曹魏、蜀漢、東吳三個主要政權。下面本站小編給大家帶來了相關內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就算孫權不殺關羽劉備事後大概率還是會打孫權,因爲孫權佔領的這塊地方,對於蜀漢政權來說,實在是太重要了。

要想說明白這事,還得從先前關羽怎麼丟的這塊地方說起。

如果孫權沒有殺關羽,劉備事後還會與東吳開戰嗎?

赤壁之戰後,劉備佔領了荊州南部四郡。在經過幾十年的漂泊之後,劉皇叔第一次有了自己的實際地盤。但是,這塊地盤,實在是太小了。荊州只是東漢十三州當中的一個,劉備又只佔據了荊州的一部分。赤壁之戰曹操雖然敗了,但未來肯定還會捲土重來。想要憑這塊地盤,擋住曹操的大軍,無疑是難如登天。

所以,擺在劉備面前的,就只剩下了一條路。

擴張!

於是,劉皇叔將目光,投向了荊州以西的益州。當時管轄這塊地方的人名叫劉璋,也是劉氏宗親。恰好當時劉璋和漢中的張魯交惡,劉璋來請劉備幫忙。劉備本來正愁沒有入蜀的機會,這下真的是天賜良機。劉備當即率領麾下精銳入蜀,留下關羽、諸葛亮趙雲等一衆大將守家,駐守荊州。

入蜀之後,劉備很快就和劉璋翻臉,開始和劉璋爭奪益州。劉璋雖然本事一般,但好歹是本土作戰,也不是那麼容易拿下的。所以開戰之後,劉備不得不從荊州這邊火速調人,將諸葛亮、趙雲等謀臣武將,都調到了益州那邊去。至於荊州老巢,則是完全由關羽來鎮守。

在連續打了兩年之後,劉璋終於被打服,開城投降。

如果孫權沒有殺關羽,劉備事後還會與東吳開戰嗎? 第2張

但是,在劉備接手了劉璋地盤的同時,原本和劉璋交戰的張魯,也投降了曹操。如此一來,漢中之地,就全都歸於曹魏之手。漢中之地是益州的門戶,如果任由曹操掌握漢中,以後蜀地就等於是大門全開。所以,劉備不得不硬着頭皮,和曹操來一場漢中大戰。

漢中之戰,可以說是劉備一生中最高光的時刻了。

當年被追得‘上天無路入地無門’的劉皇叔,如今終於可以在漢中,和曹孟德來一場旗鼓相當的大戰了!

漢中之戰,一共打了兩年的時間。最終,在劉備幾乎壓上全部家底之後,終於艱難地打贏了這場戰爭。拿下了漢中,就等於是封死了蜀地的大門。以後曹操再想從這個方向進攻蜀地,就真的是難如登天了。

但同時,這一仗打下來,劉備自身亦是損失不小。兵員、糧草、物資……這些東西,都幾乎都被打光了。而且,因爲之前劉備主攻的方向,就是蜀地,所以劉備不得不持續從荊州那邊抽血。這就導致漢中之戰打完以後,關羽鎮守的荊州地盤,已經無比空虛。

就在這個時候,關羽在荊州那邊,發動了襄樊之戰。

關羽發動襄樊之戰,從戰略上來看,倒也沒有任何毛病。因爲當年諸葛亮定下的隆中對,幫劉備定下的發展方向,就是這樣的。先取荊州,再取蜀地,然後從蜀地和荊州雙面出擊,讓曹魏收尾不能兼顧。從荊州的方向進攻,北上五百里就能直接打到洛陽。而從漢中方向進攻,到長安的直線距離,更是不到四百里!

佔據了這兩個方向,又有東吳做盟友,只要曹魏那邊出半點疏漏,劉備馬上就可以打過去,到時候就真的是大事可定了。

如果孫權沒有殺關羽,劉備事後還會與東吳開戰嗎? 第3張

但問題是,諸葛亮的這個計劃,有一個前提。

那就是天下得先有變化,我們再隨之而動。簡單來說,就是敵先動,我後動。

但是,漢中之戰以後,一方面,劉備因爲連續幾場大勝,對蜀漢的實力明顯高估;另一方面,劉備也確實需要荊州那邊打一場策應戰鬥,分散一下曹魏的注意力,減輕一下漢中這邊的壓力。所以,當關羽提出要北上打襄樊的時候,劉備同意了。

同時佔據蜀地和荊州,形成了鉗形攻勢,又經歷了連續的幾場大勝,士氣高昂。這些,都是蜀國此時的優勢。但同時,兵員糧草相對匱乏,劉備主力遠在漢中,荊州空虛,這些都是劣勢。

而且最關鍵的是,劉備和關羽,高估了東吳對蜀國的依賴程度。他們認爲,就算自己背後露出破綻,東吳也絕對不敢從背後偷襲!

但這次,劉皇叔犯了此生最大的一個判斷錯誤。正是這個判斷失誤,將關羽,將他自己,乃至將整個蜀國,都推向了一個深淵。

在確定可以打之後,關二爺立馬集中所有力量,向襄樊方向推進。當然,關二爺也不是沒想過,東吳可能會從身後偷襲,所以還是派傅士仁、糜芳等人,帶着一部分力量,在身後鎮守,以防不測。

再之後,襄樊之戰開始。開戰之後,關二爺採用了圍點打援的打法,先圍了樊城,然後等曹魏大將於禁率三萬精銳來援後,水淹七軍,生擒了于禁。

如果孫權沒有殺關羽,劉備事後還會與東吳開戰嗎? 第4張

襄樊之戰,對於蜀國來說,實在是太重要了。從樊城到洛陽,直線距離只有五百多裏,到許昌也只有六百多裏。打垮了曹魏的援軍後,關二爺對曹魏那邊的各路豪傑許以官位,從樊城到洛陽、許昌一線,很多當地的豪強,都紛紛響應,大有星火燎原之勢。

這一下,曹操是真的怕了。

自起兵起來,曹操還從未經歷過自家都城受到威脅的情況。已經年過六十的曹孟德,早已不復當年的雄心壯志。面對關羽的步步緊逼,曹操當時甚至都已經開始考慮遷都,以此來躲避關羽的鋒芒了。

可以說,襄樊之戰時的蜀漢,是整個蜀漢歷史上最爲強大的時刻。如果孫權當時沒有偷襲的話,關羽說不定還真有可能打到洛陽城下。劉備在漢中那邊配合,直接攻擊長安。三國的最終結局,就會徹底不同了。

但就在這個時候,孫權決定偷襲了。

孫權也不傻,自然看得出來,一旦讓蜀國繼續這麼發展下去,蜀國接下來會越來越強,這不符合東吳的根本利益。

於是,孫權下令,讓東吳大將呂蒙,率軍進攻關羽的後方。

面對東吳的突然偷襲,本就已經空虛到極致的荊州後方,根本談不上什麼抵抗,就陷入東吳之手。而關二爺之前委派的傅士仁、糜芳,更是直接投降了。

這一下,原本由蜀漢控制的南郡、零陵、武陵三郡,全都被東吳拿下了。最後,在經過麥城之戰後,東吳更是生擒了關羽。關羽被抓之後,拒不投降,呂蒙最終下令,處死了關羽。

如果孫權沒有殺關羽,劉備事後還會與東吳開戰嗎? 第5張

一代英雄,自此隕落。蜀國原本控制的荊州地盤,也瞬間全部落入東吳之手。

在收到這個消息後,劉備自然是傷心欲絕。在短暫的傷心之後,劉備當即下令,集合蜀國全部力量,進攻東吳。

夷陵之戰,就此爆發。

客觀來說,劉備不是不知道當時蜀國的空虛。劉皇叔很清楚,在經過連續數年的大戰之後,蜀國雖然取得了很大的戰果,但同時也消耗了過多的力量。但是,就算再怎麼困難,劉備仍然必須得打這一戰,他沒有選擇。

一方面,關羽是他麾下最得力的大將,更是他的兄弟。如果不幫關羽報仇,劉備的屬下就會不服,劉備自身在情感上也無法接受。另一方面,荊州對於蜀國來說,有着非比尋常的戰略意義。如果沒有荊州這塊地盤的話,那也就意味着,以後蜀漢再想進攻魏國,就只能從漢中那一線進攻了。如此一來,原本很穩妥的鉗形攻勢,就變成了單打獨鬥。曹魏想要擋住蜀國,只要放一支大軍在漢中那邊,和劉備對峙,就能把整個蜀國,徹底堵在蜀地以內了。

不管於公於私,劉備都必須打這一仗。

既然經過連年的戰鬥,已經損失很大,這一仗又不得不打。所以接下來,劉備唯一的選擇,就是壓上全部的老底,傾盡整個蜀國的力量,來和東吳打一仗了。

所以,從整個過程來看,劉備選擇打夷陵之戰,其實一點毛病都沒有。但可惜的是,這場國運之戰,劉備輸了。

如果孫權沒有殺關羽,劉備事後還會與東吳開戰嗎? 第6張

夷陵之戰當中,劉備雖然壓上了全部的家底,但因爲種種原因,劉備最後還是輸了,而且是慘敗。東吳的新任大將陸遜,玩了一手火燒連營,將劉備打得全軍覆沒。最後,劉備僅以身逃。

夷陵一戰,蜀國幾乎打光了全部的精銳。經此一役後,一直都蜀國滅亡,都沒能再恢復元氣。而勉強逃出生天的劉備,同樣命不久矣。僅僅數月之後,就病逝於白帝城。臨死之前,託孤於諸葛亮。

後來諸葛亮幾次北伐,都只能走漢中那個方向,其實就是因爲夷陵之戰的失敗。而且夷陵之戰的失敗,也讓蜀國國力大損。諸葛亮就算幾次苦心北伐,也不過是在以攻代守,爲蜀國勉強延命而已。但是在失去荊州、而且國力大損的情況下,只要曹魏那邊不出現大的紕漏,不管諸葛亮如何大才,都註定最後不可能成功。

所以,就算孫權不殺關羽,劉備其實同樣會和他翻臉,堅持和東吳開戰。因爲荊州這塊地盤,對於蜀國來說,實在是太重要了,關係到整個蜀國未來的命運。有這塊地盤,蜀國就有希望統一天下。沒有這塊地盤,蜀國就註定必敗無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