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歷史上萬曆三大徵花了多少錢?國庫是因爲戰爭而空虛的嗎?

歷史上萬曆三大徵花了多少錢?國庫是因爲戰爭而空虛的嗎?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9.89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歷史上的萬曆三大徵,指的分別是寧夏之役、抗倭援朝、播州之役。那麼這三場戰爭花了多少錢?國庫是因爲戰爭而空虛的嗎?不清楚的讀者可以和本站小編一起看下去。

一、寧夏之役,打了8個月之久。

拜原本是蒙古韃靼部的一個酋長,在北方混得不怎麼樣,因此他在嘉靖年間就投靠了明朝。由於他們家世代居住在寧夏,因此嘉靖皇帝還是讓他在寧夏幹副總兵的工作。

到了萬曆十七年,其實60多歲的拜已經申請退休金退休了,正打算拿着錢自駕環遊中國呢,結果西北發生了部落叛亂。

拜老當益壯,主動向萬曆皇帝申請,自己要帶着3000人馬前去平叛。萬曆很高興啊,立馬批准了這事兒。其實拜是覺得退休金少了點,想靠吃空餉一波肥。

歷史上萬曆三大徵花了多少錢?國庫是因爲戰爭而空虛的嗎?

結果麻煩來了,拜這老小子,在出徵路上居然飄了!他發現無論是明朝的官軍還是部落叛軍,都不是他的對手,因此他覺得自己又能了,所以一路上驕縱跋扈。同事們看他非常不爽,因此各種彈劾紛至沓來。

拜越來越不爽,因此在萬曆二十年,索性帶着家族子弟和自己的部下們發動了反叛。他的意圖就是割據寧夏乃至整個西北,建立自己的小王國。

由於他本身就是蒙古人,所以立馬就得到了河套地區的蒙古人的支持。這下好了,不光寧夏陷落,就連陝西都危機四伏了。

事情到了這個地步,萬曆皇帝再也坐不住了,他立馬開始組織平叛工作。

首先,總督魏學曾調四鎮兵馬圍剿拜,效果不佳。

其次,大將麻貴帶領蒼頭軍圍攻拜,阻攔蒙古援軍,開始有了成效。

再者,調李如鬆爲寧夏總兵,帶領遼東、宣府、大同、山西等鎮兵馬,以及浙兵、苗兵等圍剿拜,此時的拜已經危如累卵了。

最後,總督葉夢熊指揮明朝各路大軍將寧夏城重重包圍,用水攻的方式灌城。最終平定了這場叛亂,拜帶領全家自盡而亡。

寧夏之役,一共打了8個月左右的時間,調動的兵馬至少在8鎮以上,怎麼也有10萬左右。甭說別的,這10萬人馬的工資、差旅費得有多少?再加上吃穿用度,的確花費不少。

按照官方統計,這場戰爭消耗了200萬兩白銀。而明朝當時的國庫年收入,大概在2千萬兩白銀左右。因此,寧夏之役,佔據了這一年十分之一的財政收入。

二、抗倭援朝,歷時4年。

萬曆時期,也是日本逐漸走向統一的時期。日本著名的戰國三傑織田信長、豐臣秀吉、德川家康,也就生活在這一時期。

豐臣秀吉繼承了家主織田信長的大業,隨後基本完成了日本的統一。在他的心目中永遠有一個夢想,那就是征服大明朝。而要想征服大明朝,首先就得拿朝鮮當跳板。

因此,在萬曆二十年,豐臣秀吉派遣大軍攻入朝鮮,很輕鬆就打下了朝鮮的大半地盤。朝鮮國王連忙向大明朝求援。

這場戰爭,一共打了兩次。

歷史上萬曆三大徵花了多少錢?國庫是因爲戰爭而空虛的嗎? 第2張

第一次是萬曆二十年到萬曆二十一年,萬曆派遣李如鬆帶領4萬大軍入朝,打了一場漂亮的勝仗,也就是平壤大捷。同時朝鮮英雄李舜臣在海戰中的表現也可圈可點。因此日本暫時退卻,與明朝簽訂了和約。

第二次是萬曆二十五年到萬曆二十六年,日本單方面撕毀和約,豐臣秀吉發兵14萬再次登陸朝鮮。明朝派遣7萬大軍對敵,麻貴、陳璘、鄧子龍等將領全明星出動,鳴樑海戰和露樑海戰中,李舜臣、鄧子龍等將領表現十分英勇,只可惜最後全部戰死了。

說實話,要不是豐臣秀吉忽然去世,這仗還得打下去。豐臣秀吉死後,日軍慢慢退出了朝鮮,萬曆年間的抗倭援朝正式宣告結束。

抗倭援朝,累計用了4年左右的時間,出動的人馬累計在12萬人左右。明軍方面傷亡3萬人,日軍傷亡8萬人。根據學者統計,抗倭援朝共計花費了800萬兩白銀。平均每年花費在200萬兩左右,也佔了每一年財政收入的十分之一。

三、播州之役,打了4個月。

播州現在已經沒了,但是從唐朝末年開始,一直到明朝萬曆年間,這700多年的時間裏,播州一直都是老楊家管着。到了明朝,他們老楊家也就是播州最大的土司,相當於土皇帝。

到了楊應龍擔任播州宣慰司使的時候,已經傳了29代之久。如果楊應龍稍微安穩一點,老楊家的江山依舊能夠傳承下去。

不過楊應龍是個野心膨脹的傢伙,他手裏有10多萬人馬,播州境內的百姓隨便他奴役,因此他開始不滿足於現狀,打算把四川、貴州、重慶乃至湖廣地區,都納入自己的統治範圍。

早在萬曆二十一年開始,楊應龍就已經開始跟朝廷不對付了,那時候萬曆忙着打寧夏之役和抗倭援朝,沒工夫搭理楊應龍,因此一直隱忍不發。

到了萬曆二十四年,楊應龍留在朝廷做人質的兒子突然猝死,明朝不僅沒給個說法,反而依舊要求楊應龍繳納贖金。這可把楊應龍氣壞了,果斷髮動了反叛。

楊應龍有10多萬人馬,實力非常強大。而明朝湊了很長時間,纔給總指揮李化龍湊了24萬大軍。雙方僵持血戰了40多天,已經到了不滅了對方誓不罷休的地步了。因此後期楊應龍選擇投降時,李化龍不僅不聽,而且打起來更加狠。播州軍基本被官軍消滅得一乾二淨。

這場大戰持續了4個多月,消耗了220萬兩白銀。基本也佔據了這一年財政收入的十分之一。

四、分攤下來,其實錢不是關鍵。

從以上的分析來看,這幾場大戰,基本就是在6年時間裏,每年抽出十分之一的國庫總收入,用來支撐戰爭。

其實明朝完全有能力承擔這些費用,畢竟萬曆前十年,通過張居正的改革,明朝的經濟已經有了一個質的改善。

那麼問題出在哪裏呢?其實主要是這三場大戰,把明朝的精銳部隊,消耗乾淨了。同時由於萬曆時期明朝的大軍東奔西走,壓根就沒考慮到遼東地區的努爾哈赤,已經在不知不覺中崛起了。

歷史上萬曆三大徵花了多少錢?國庫是因爲戰爭而空虛的嗎? 第3張

明朝在短時間內,無法再組織一批精兵強將去對付女真人,這纔是大明朝的硬傷。除此以外,這三場大戰,基本都是連在一起的,出征的雖然只有幾十萬人,可後勤部隊,怎麼也有幾百萬人之多。

這可是勞民傷財的行爲,連年戰爭導致老百姓壓根就不能好好從事生產,當年隋煬帝也是因爲三徵高句麗,動用數百萬民夫才丟了天下,萬曆的情況與之很類似。

老百姓的收成跟不上,可每年的稅收還是那樣,甚至更多。而且免費給朝廷服勞役的時間,還在不斷增加,你說老百姓們能不起來搞事情嗎?

所以說,花掉多少錢並不是關鍵,關鍵是背後究竟付出了多少代價。無論是人力物力,其實都超過了當時明朝所能承受的範圍。

總結:萬曆三大徵,不得不打。

順便提一嘴,很多人說萬曆皇帝28年不上朝,就認爲他不管事兒。其實從這三大戰役我們就看得出,萬曆不僅管事兒,而且在大事面前毫不含糊。

由此可見,萬曆只是不打卡而已,並不是不上班。你見過多少公司的董事長每天都得打卡上班的?萬曆比較有個性,不喜歡墨守成規罷了。

至於說萬曆三大徵導致了明朝的滅亡,肯定是有關係的,但哪一場能不打呢?只能說全都讓萬曆趕上了,一點辦法也沒有。還好張居正給萬曆打下了不錯的基礎,要不真不夠他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