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李淵對於太子之爭心知肚明,爲何卻將調兵權交給李元吉?

李淵對於太子之爭心知肚明,爲何卻將調兵權交給李元吉?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唐朝(618年—907年),是繼隋朝之後的大一統中原王朝,共歷二十一帝,享國二百八十九年。等唐玄宗即位後便締造了全盛的開元盛世,使唐朝達到全盛。天寶末年,全國人口達八千萬左右。安史之亂後接連出現藩鎮割據宦官專權現象,國力漸衰。下面本站小編就爲大家帶來關於“玄武門之變”前夕,李淵爲什麼將調兵權交給了李元吉的詳細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武德九年(626年),東突厥大將鬱射越過長城侵擾唐朝邊境。這種侵擾在唐朝初年是家常便飯,很多唐朝歷史愛好者都不知道這次侵擾的結局如何,當時的朝廷也沒當回事。然而這次類似打醬油的侵擾卻改變中國歷史,因爲這次侵擾直接引發了“玄武門之變”。

當得知鬱射越過長城的消息後,李淵命令李元吉統兵出征。李建成和李元吉則趁機將秦王李世民府中的精兵強將全部調給李元吉,其中包括李元吉恨之入骨的尉遲敬德。李建成和李元吉的“下絕戶網”迫使李世民採取武力政變的方式絕地反擊,也就是“玄武門之變”。

李淵對於太子之爭心知肚明,爲何卻將調兵權交給李元吉?

讓人感到奇怪的是,李建成、李元吉與李世民的“太子之爭”在武德九年(626年)已經是朝野皆知了,李淵更是心知肚明,肯定也能想到將調兵權交給了李元吉會導致李建成、李元吉以此清洗李世民集團。

由於各種原因,後世對於唐朝武德年間的“太子之爭”存在一個認識誤區:“武德太子之爭”是李建成與李世民的皇子之爭,李淵是地位更高的裁決者。然而“武德太子之爭”本質上是李淵代表的皇權與李世民代表的臣權的鬥爭,李建成和李元吉只是李淵的“白手套”。

可以說李淵在“武德太子之爭”一開始就是支持李建成的,這就決定了“武德太子之爭”不可能和平解決。不過鑑於李世民強大到與開國皇帝無二的實力和威望以及父子之情,李淵不能直接在肉體上消滅李世民。李淵採取的辦法是削弱李世民,最終讓李世民政治死亡。

李淵對於太子之爭心知肚明,爲何卻將調兵權交給李元吉? 第2張

然而與打天下如出一轍,李淵也不想親自出手削弱李世民,而是將這個活交給李建成、李元吉以及裴寂等人去幹。正因如此,李建成和李元吉削弱李世民集團的很多舉措都得到了李源的默許或者支持。“玄武門之變”前,李世民集團的謀臣已經基本被太子陣營搞散了。

在謀臣被搞散之後,太子陣營自然要對李世民的武將下手,這也符合李淵的想法。正因如此,李淵在明明知道將調兵權交給了李元吉會導致對秦王府武將的大清洗,卻毫不在乎。可以說“玄武門之變”的悲劇也算是李淵自作自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