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明朝大禮議的核心是是什麼?有哪些朝臣參與進來?

明朝大禮議的核心是是什麼?有哪些朝臣參與進來?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0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明朝(1368年―1644年 ),中國歷史上的朝代,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初期建都南京,明成祖時期遷都北京。傳十六帝,共計276年。明朝時期君主專制空前加強,多民族國家也進一步統一和鞏固。明初廢丞相、設立廠衛特務機構,加強了專制主義中央集權,但同時也爲中後期宦官專政埋下伏筆。明朝時期農民反封建鬥爭也進入了一個新階段。那麼下面本站小編就爲大家帶來關於嘉靖皇帝大禮議事件的詳細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大禮議是指發生在正德十六年(1521年)到嘉靖三年(1524年)間的一場皇統問題上的政治爭論,原因是明世宗以地方藩王入主皇位,爲其改換父母的問題所引起,是明朝歷史第二次小宗入大宗的事件。大禮議的核心是明世宗能否改換父母的重大爭論,即對明武宗遺詔如何詮釋的問題,是明代歷史上的重大事件。

明朝大禮議的核心是是什麼?有哪些朝臣參與進來?

繼嗣、繼統之爭

大學士楊廷和曾幫明武宗起草遺詔。遺詔的內容是以明武宗武宗的語氣表示“:“朕疾彌留,儲嗣未建,朕皇考親弟興獻王長子厚熜年已長成,賢明仁孝,倫序當立,已遵奉祖訓兄終弟及之文,告於宗廟,請於慈壽皇太后,即日遣官迎取來京,嗣皇帝位,奉祀宗廟。”明武宗之母慈壽皇太后頒發的懿旨:“皇帝寢疾彌留,已迎取興獻王長子厚熜來京,嗣皇帝位,一應事務俱待嗣君至日處分。”

其中,“嗣皇帝位”四字最爲關鍵。朱厚熜對其右長史袁宗皋說:“遺詔以我嗣皇帝位,非皇子也。”但楊廷和仍要求朱厚熜按照禮部的方案(由東華門入,居文華殿),擇日登基。但未行,最後是由皇太后令羣臣上箋勸進,朱厚熜在郊外受箋,當天中午,從大明門入,隨即在奉天殿即位。詔書曰:“奉皇兄遺命入奉宗祧”。以第二年爲嘉靖元年。

四月廿七,年僅十五歲(十四周歲)的明世宗下令羣臣議定明武宗的諡號及生父的主祀及封號。以內閣首輔楊廷和爲首的朝中大臣援引漢朝定陶恭王劉康(漢哀帝生父)和宋朝濮安懿王趙允讓(宋英宗生父)先例,認爲明世宗既然是由小宗入繼大宗,就應該尊奉正統,要以明孝宗爲皇考,興獻王改稱“皇叔考興獻大王”,母妃蔣氏爲“皇叔母興國大妃”,祭祀時對其親生父母自稱“侄皇帝”。另以益王次子崇仁王朱厚炫爲興獻王之嗣,主奉興王之祀。五月初七,禮部尚書毛澄和文武羣臣六十餘人將此議上奏皇帝,並聲稱朝臣中“有異議者即奸邪,當斬”。

對明世宗而言,這絕對是不可接受的,雙方產生僵持。少年天子明試圖優撫楊廷和,並向毛澄厚贈黃金,欲使其改變主意,但兩人都不爲所動,幾次下詔尊加其父徽號也被楊廷和等大臣封還。但毛澄亦修改意見,認爲將來朱厚熜有子時,可以第二子取代朱厚炫成爲興王,繼承其父親的王統。

奉迎世宗生母禮節之爭

正德十六年(1521年)七月初三,新科進士張璁上疏支持明世宗,認爲明世宗即位是繼承皇統,而非繼承皇嗣,即所謂“繼統不繼嗣”,皇統不一定非得父子相繼,而且漢定陶王、宋濮王都是預先立爲太子,養在宮中,實際上已經是過繼給漢成帝和宋仁宗,“其爲人後之義甚明”。張璁建議明世宗仍以生父爲考,在北京別立興獻王廟。明世宗見此奏章後大喜說:“此論出,吾父子獲全矣!”

明朝大禮議的核心是是什麼?有哪些朝臣參與進來? 第2張

當時楊一清居家見張璁疏說:“張生此議,聖人復起,不能易也。”王守仁也“心喜其說”《國史傳》評論:張璁此論“出所真見,非以阿世”。但張璁微末之身人單勢孤,難以動衆,明世宗唯有先行妥協。但在奉迎生母蔣妃入京的禮儀上,明世宗堅持行以迎皇太后之禮,遭到楊廷和反對後痛哭流涕,表示願意辭位,奉母返回安陸,楊廷和無奈之下只得讓步。當年十月,明世宗以皇太后禮迎母親入宮。

當時,湖廣總督席書曾草擬奏疏,附和張璁、霍韜的意見,稱興獻帝宜定號皇考興獻帝。吏部員外郎方獻夫上疏,提出“繼統不繼嗣”之論。但兩封奏疏沒能上呈。

再起紛爭

被貶至南京刑部主事的張璁與同僚桂萼等又上疏重提舊事。明世宗下旨詔兩人入京,在“繼嗣派”策劃暗殺張璁與桂萼之時,明世宗封兩人爲翰林學士,專負責禮儀事項。嘉靖三年(1524年)正月,明世宗召集羣臣集議,楊廷和見明世宗有意變更前議,上疏請求致仕。此時,朱厚熜的地位已穩固,早已厭惡楊廷和跋扈難制,就順水推舟,同意楊廷和致仕歸裏。

此時,頗感羣龍無首的禮部尚書汪俊醞釀再一起集體諫諍。適逢主事侯廷訓據宗法作《大禮辨》,吏部尚書喬宇等人遂據此率羣臣近兩百五十人一同進言,反對明世宗以興獻王爲皇考。明世宗不悅,下令更多的官員參與進議論中來。於是,給事中張翀等三十有二人,御史鄭本公等三十有一人,以及鄒守益等,也都抗章力論。

狀元唐皋也上疏說:“陛下宜考所後以別正統,隆所生以備尊稱。”表面上是在調停,實際上傾向於反對。因爲鄒守益是王陽明的大弟子,唐皋是前朝狀元,在朝中都屬於影響較大的文臣,明世宗因此惱羞成怒,此次進言之人均被斥責、罰俸甚至罷黜。最後,汪俊等只好妥協:“於興獻帝、興國太后止各加一‘皇’字,以備尊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