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劉邦向來不講禮數,爲何在鴻門宴上不願不告而別?

劉邦向來不講禮數,爲何在鴻門宴上不願不告而別?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5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劉邦,即漢高祖,字季,沛縣豐邑中陽里人,中國歷史上傑出的政治家、戰略家,漢朝開國皇帝,對漢族的發展以及中國的統一有突出貢獻。下面本站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史書記載,劉邦其人,向來不講禮數,做亭長時,所有的同僚,無論品級比他高的還是比他低的,他一概都是“狎侮”,但在鴻門宴上,劉邦和張良樊噲等人討論溜之大吉時,劉邦卻說了這樣一句:

今者出,未辭也,爲之奈何?

劉邦向來不講禮數,爲何在鴻門宴上不願不告而別?

一個向來不講禮數的人,怎麼在鴻門宴會上講起禮數來了?怎麼就不願不告而別了?

這其實是劉邦很有心機的地方。

在《漢書》中,記載了一件事,這件事是項羽宰割天下時將劉邦分封到巴蜀之後,劉邦、周勃蕭何等人的反應。

劉邦很是憤怒,跟周勃等人謀劃怎麼攻打項羽,結果,周勃、灌嬰、樊噲等人都勸劉邦不要動怒不要跟項羽動武。

周勃、樊噲等人是武將啊,武將勸君王不要動武,反應的其實是武將們心中已經存在了嚴重的厭戰情緒,武將們大抵認爲,反正已經有封地了,已經建國了,就沒必要再提着腦袋去跟項羽打了。

劉邦向來不講禮數,爲何在鴻門宴上不願不告而別? 第2張

見武將們都反對,蕭何站出來進諫,諫言劉邦暫時屈居巴蜀,到巴蜀厲兵秣馬。

蕭何的意見,並不完全是站在劉邦或武將們一邊的,作爲劉邦集團的二把手,蕭何清清楚楚地知道,武將們已經失去了進取心,而劉邦沒有,但讓劉邦指揮一幫沒有進取心的武將,除了失敗,沒有他途,所以蕭何勸劉邦忍耐,並在入巴蜀的途中一直觀察,留意並推舉韓信做上將軍。

爲什麼劉邦要立韓信爲上將軍?

這其實是劉邦對武將們的一次示威,劉邦要讓武將們明白,劉邦成就皇圖霸業,的確需要武將們在戰場上拼殺,但武將們的富貴榮華,也是劉邦一句話的事,漢軍的統帥,永遠都是他劉邦,他劉邦說讓誰上,就能讓誰上。

弄明白這件事情背後劉邦和武將們的所思所想,也就能明白劉邦在鴻門問樊噲們那句話的意思了。

鴻門宴的發生,其實是劉邦軍隊整體厭戰的結果。

劉邦向來不講禮數,爲何在鴻門宴上不願不告而別? 第3張

劉邦派人去函谷關把守,結果函谷關的守兵簡單抵抗一下,就放項羽入關了。劉邦的左司馬曹無傷更是裏通項羽,周勃、灌嬰、樊噲等武將想必也沒什麼積極備戰的士氣,這等情況下,面對項伯的送信,劉邦除了放下身段,親至鴻門“謝罪”,已經別無他法。

至鴻門,便發生了著名的“項莊舞劍意在沛公”,正是武將們的厭戰,才使劉邦經此大劫,用樊噲的話來說,劉邦便是砧板上的魚肉,所以,劉邦問樊噲,不是劉邦不想溜之大吉,而是想讓樊噲明白,正是樊噲們的不作爲,才使他劉邦陷入困境,你樊噲看看,我劉邦該怎麼辦吧。

參考資料:《史記·項羽本紀》、《漢書·蕭何曹參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