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唐朝滅亡之後,都城長安怎麼就變成了一個“廢都”?

唐朝滅亡之後,都城長安怎麼就變成了一個“廢都”?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6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相信很多小夥伴都知道,關於長安這個地方,大家應該都非常的熟悉了,畢竟長安可是很多朝代的都城。而且長安也是一直都是一個比較繁花的地方,而且最重要的是,唐朝的長安城看起來非常富麗堂皇,而且生活也是非常的滿足。可是就是這樣,唐朝滅亡之後,長安怎麼就變成了一個“廢都”呢?下面本站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唐朝滅亡之後,都城長安怎麼就變成了一個“廢都”?

環境的逐漸惡化,是長安最終被廢棄的最根本原因。

自戰國時期秦國定都咸陽開始,關中地區的開發也就隨之展開。秦朝建立後,咸陽繼續作爲帝國都城,供養着大量的人口,秦始皇爲修建陵墓以及行宮,大量砍伐南部秦嶺以及北部黃土高原的植被,使得關中平原周邊植被覆蓋率不斷下降。

漢朝建立後,漢高帝劉邦曾有意定都洛陽,畢竟洛陽位置很好,周邊有九關拱衛,安全係數很高。但洛陽盆地面積較小,不足以供養大量人口,且洛陽靠近山東地區,易受戰亂波及。因此劉邦謀士婁敬極力勸說劉邦遷都長安,此建議得到“漢初三傑”之一的張良的支持,於是漢朝最終定都長安。

相比於洛陽,長安遠離山東,函谷關能有效阻擋來自山東地區的猛烈進攻。且長安周邊也有四關護衛,比洛陽不遑多讓。更重要的是,關中地區沃野千里,足以供養長安這一大城市的消耗,自給程度很高。

但漢朝之後,王朝更替相當頻繁,且但凡王朝興亡,作爲都城的長安總是首當其衝,受到的破壞尤其嚴重。而長安城的多次毀滅與重建,意味着需要大量的資源消耗。在以土木結構爲主的古代,這就意味着需要砍伐大量的木材,這使得長安周邊尤其是黃土高原水土流失越來越嚴重。

唐朝滅亡之後,都城長安怎麼就變成了一個“廢都”? 第2張

隋朝建立後,在漢長安城的東南修建了大興城,唐朝基本沿襲。雖然隋唐的長安城比漢長安城更加恢弘壯麗,但此時的長安周邊環境卻更爲惡劣。

由於水土流失嚴重,加上戰火的不斷屠戮,關中地區早已無法保證糧食自給。不得不倚靠山東以及江南地區的糧食供應,鑑於此隋煬帝修建了縱貫南北的大運河。

大運河的修築使洛陽成爲運河中轉站,雖然從大運河向西有黃河和廣通渠的水路可抵長安,但此時的黃河因爲水土流失不斷淤塞,關中地區的涇水渭水因植被覆蓋率驟減導致水量小到無法通航,糧食從山東地區運到長安耗時費力,成本高昂。

在這樣的情況下,即便隋唐盛世,長安也常年受到糧食饑荒的困擾,從隋文帝開始,隋唐的皇帝就養成了有災年就跑到洛陽蹭吃蹭喝的習慣,隋煬帝更是將事實上的都城擺到洛陽,唐德宗差點因長安斷糧死在兵變中。

所以在“民以食爲天”的古代,在糧食問題上越來越力不從心甚至完全無能爲力的長安,被拋棄似乎也是理所當然。雖然長安有強烈的“王氣”,但不想斷氣的皇帝們最終做出了自己的選擇。

唐朝滅亡之後,都城長安怎麼就變成了一個“廢都”? 第3張

帝國重心的東移,是長安被徹底遺忘的重要原因。

衆所周知,洛陽的位置纔是天下之中,長安的位置明顯偏西了。但從秦朝到唐朝,歷朝統治者多將都城定在長安,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因爲這裏一方面距山東比較遠,另一方面離西域比較近。

唐朝自玄宗時期設置黑水都督府開始,東北作爲帝國的重要板塊開始納入版圖。隨後這裏的漢化迅速推進,契丹、女真、蒙古等民族相繼完成漢化,並陸續在北方建立起了異常強大的專制王朝。

與此同時,鴨綠江對岸的朝鮮也開始蠢蠢欲動,隨着王氏高麗的建立,朝鮮對東北地區的覬覦和侵襲也在不斷加劇。爲了充足的糧食,更爲了有效控制東北地區,帝國的都城不斷東移。

而同樣因爲盆地狹小,最重要的是沒有了長安的呼應,洛陽也徹底泯然衆人,汴梁由此異軍突起。

而隨着元朝大一統的到來,爲更好地兼顧中原、東北和蒙古高原的統治和管理,處於三個板塊交界的北京最終成爲帝國的都城一直延續到今天。

所以,唐朝的由盛轉衰,由“興”到“廢”,既是自然淘汰的結果,也是後繼帝國需求變化的必然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