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東吳的“淮泗集團”曾經走向巔峯,爲什麼後來又沒落了?

東吳的“淮泗集團”曾經走向巔峯,爲什麼後來又沒落了?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4.05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淮泗集團,指的是淮河、泗水流域的大部分地區,東吳的“淮泗集團”曾經走向巔峯,爲什麼後來又沒落了?其實各中原因很簡單,強龍不壓地頭蛇,伴隨着江東本地士族的反擊,淮泗集團的沒落無法避免。

一、彭城張昭、張休父子

張昭(156年-236年),字子布。徐州彭城(今江蘇徐州)人。東漢末年,張昭爲避戰亂而南渡至揚州。孫策創業時,任命其爲長史、撫軍中郎將,將文武之事都委任於張昭。孫策臨終前,將其弟孫權託付給張昭,張昭率羣僚輔立孫權,並安撫百姓、討伐叛軍,與周瑜一起幫助孫權穩定局勢。

但是,公元222年,孫權要設立丞相時,衆人都推舉張昭,孫權以張昭敢於直諫、性格剛直爲由而不用他,先後用孫邵、顧雍。其中,顧雍出自吳郡顧氏,也即是江東本土的士族。黃龍元年(229年),孫權稱帝后,張昭以年老多病爲由,上還官位及所統領部屬,改拜輔吳將軍、班亞三司,改封婁侯。自此之後,張昭就基本上退隱了。

東吳的“淮泗集團”曾經走向巔峯,爲什麼後來又沒落了?

張休是張昭的次子,他剛剛成年時與諸葛恪、顧譚和陳表同爲太子孫登的僚友,並以《漢書》傳授太子,從中庶子轉爲右弼都尉。孫登死後,張休被加爲侍中,後拜羽林都督,平三典軍事,又遷爲揚武將軍。不過,赤烏八年(245年),張繡坐罪流配交州,遭到魯王孫霸、全琮和全公主、中書令孫弘讒言,坐罪賜死,時年41歲。

二、琅琊諸葛瑾、諸葛恪父子

諸葛瑾(174年~241年),字子瑜,琅琊陽都(今山東沂南)人。建安五年(200年),躲避中原戰亂,進入江東。經弘諮推薦,效力於孫吳。胸懷寬廣,溫厚誠信,深受孫權信賴,稱爲“神交”,努力緩和蜀吳兩國關係。建安二十五年(220年),呂蒙病逝後,出任南郡太守。孫權稱帝后,諸葛瑾出任大將軍、左都護,領豫州牧,冊封宛陵侯。

諸葛恪作爲諸葛瑾的長子,成年之後拜騎都尉,孫權長子孫登爲太子時擔任左輔都尉。神鳳元年(252年)孫權臨終時,在孫峻的力薦下,將諸葛恪任命爲託孤大臣之首。孫亮即位後受封太傅。開始掌握吳國大權。

建興二年(253年)十月,同爲託孤大臣的孫峻暗中聯合吳主孫亮,將諸葛恪及其黨羽以赴宴爲名誘入宮中,在宴會上將諸葛恪殺害,時年五十一歲。由此,對於諸葛瑾所在的家族,在東吳幾乎遭到了滅頂之災。

三、廬江周瑜

周瑜(175年-210年),字公瑾,廬江舒縣(今安徽廬江縣西南)人。周瑜少與孫策交好,興平二年,助孫策於曲阿之戰中擊敗劉繇。建安三年起隨孫策平定江東。孫策去世後,周瑜以中護軍的身份與長史張昭共掌衆事。

赤壁之戰時,周瑜親率吳軍,以火攻大敗曹軍於赤壁。於是,孫權將周瑜拜爲偏將軍,領南郡太守。建安十五年,周瑜提出“取蜀,並張魯,聯馬超,再以襄陽爲根據地蠶食曹操,北方可圖”的戰略。在整裝取蜀途中病逝於巴丘,年僅三十六歲。而在周瑜去世後,他的後人沒能在東吳取得較大的成就。

四、臨淮魯肅

東吳的“淮泗集團”曾經走向巔峯,爲什麼後來又沒落了? 第2張

魯肅(172年-217年),字子敬,漢族,臨淮郡東城縣(今安徽省滁州市定遠縣人)。建安五年(200年),在周瑜的引薦下,魯肅率領部屬投奔孫權,爲其提出鼎足江東的戰略規劃,因此得到孫權的賞識。赤壁大戰後,魯肅常被孫權比作東漢開國元勳之首——鄧禹。孫權專門爲魯肅而設立贊軍校尉一職。

公元215年,東吳奪取了荊州三郡,魯肅率兵抵禦關羽,並邀荊州守將關羽相見。在單刀赴會時,魯肅口若懸河,令關羽無言以對。建安二十二年(217年),魯肅去世,終年46歲,孫權親自爲魯肅發喪,諸葛亮亦爲其發哀。在魯肅去世後,他的後人也是表現平平。

此外,對於呂蒙、呂範、胡綜、薛綜等將領,都可以納入到淮泗集團的範圍內。但是,因爲他們在東吳缺乏根基,伴隨着孫權的去世,淮泗集團的存在感也就越來越低了。與此相對應的是,顧雍所在的吳郡顧氏,陸遜所在的吳郡陸氏,朱異所在的吳郡朱氏,則在東吳中後期掌握了大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