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漢景帝的性格猜忌狹隘,爲何卻留下了“仁義之君”的形象?

漢景帝的性格猜忌狹隘,爲何卻留下了“仁義之君”的形象?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3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西漢(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是中國歷史上的朝代,共歷十二帝,享國二百一十年(也有認爲漢始於公元前206年一說),史書又稱爲“前漢”“先漢”,定都長安(今陝西西安)。那麼下面本站小編就爲大家帶來關於既然漢景帝是猜忌之君,爲什麼還會在歷史上留下仁君之名的詳細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一般來講,一個皇帝給人留下的印象主要有三種:真實形象、歷史形象、民間形象。有些皇帝的這三種印象會保持一致,但有些皇帝的這三種印象之間則會出現矛盾與衝突。而這很大程度上決定於這個皇帝所施行的政策。

漢景帝的性格猜忌狹隘,爲何卻留下了“仁義之君”的形象?

如果一個皇帝本人的性格寬宏大量、平易近人,但實行的政策卻是窮兵黷武,對士民百姓施以高壓,那麼這個性格寬宏大量的皇帝也會形成“暴虐之君”的民間印象,金朝的海陵王完顏亮就是如此,反之亦然。

漢景帝登基之後,他所面臨的天下局勢和朝廷格局與父親漢文帝時期沒有太大的不同,依然需要實行休養生息的“無爲而治”政策。漢景帝的性格雖然猜忌狹隘,但他確實是中國歷史上的明君,很清楚自己面對的天下局勢和應該實行的政策。

因此漢景帝劉啓登基後,基本上延續和發展了漢文帝的“無爲而治”,繼續對百姓和社會利益集團實行相對寬鬆的政策,留下了“仁義之君”的印象。而由於天下形勢的變化,漢武帝改變了“無爲而治”,自然也就留下和父親相反的民間印象。

漢景帝的性格猜忌狹隘,爲何卻留下了“仁義之君”的形象? 第2張

從漢景帝身上,我們可以知道任何領導所施行的政策首要的出發點是所面對的局勢,將領導人實行的政策與領導人自身的性格聯繫起來,是一種淺薄的歷史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