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諸葛亮用了哪些巧計,使得姜維投降的?

諸葛亮用了哪些巧計,使得姜維投降的?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8.43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古代有很多著名的人物,其中諸葛亮的一生是經歷過人生百態,也是人們議論的對象。那麼諸葛亮用了哪些巧計,使得姜維投降的?請聽本站小編詳細道來。

諸葛亮平定南中的第二年,即蜀建興四年(公元226)五月,魏文帝曹丕病死,年四十歲。太子曹數(瑞rui)即位,就是魏明帝。蜀建興五年(公元227)三月,諸葛亮率軍北駐漢中,準備出兵伐魏。臨行前向後主上了一道表章,就是有名的《出師表》。

次年春,北伐曹魏的戰爭開始了。從這一年,即蜀建興六年(公元228)春天開始,一直到蜀建興十二年(公元234)八月諸葛亮死於五丈原軍中爲止,諸葛亮所發動的北伐戰爭共打了六年多,其間蜀攻魏五次,魏攻蜀一次,《三國演義》上稱爲“六出祁山”:而按照史實,諸葛亮兵出祁山只有兩次,其他幾次都不是出兵於此,所以“六出祁山”的之說,並不合乎史實。

《三國演義》第九十一至九十六回敘述了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經過。本來這次北伐是從蜀建興六年(公元228)開始的,在前一年,諸葛亮兵屯漢中,雙方並沒有軍事接觸,而《三國演義》卻說在諸葛亮“一出祁山”的前一年。

諸葛亮用了哪些巧計,使得姜維投降的?

即諸葛亮率軍到漢中不久,魏軍就在夏侯懋(茂mao)的督率下向蜀軍發動了進攻,其中有不少精彩的情節,什麼趙子龍力斬五將,王平生擒夏侯懋等等,並不見史書的記載,這且不提:就是天水田、南安甲、安定三郡的叛應諸葛亮,也是下一年諸葛亮出祁山以後的事,而且所謂“諸葛亮智取三城”的那些戲劇性的情節,也都是藝術上的虛構。姜維投降也是下一年的事,《三國演義》也把這件事提前了。

姜維投降的經過

在第九十三回前半段《姜伯約歸降孔明》,敘述了姜維投降的經過。大意是:

諸葛亮用計取得了安定、南安二郡,又派趙雲等取天水郡。天水太守馬遵的參軍姜維識破了諸葛亮之計,大敗蜀軍。諸葛亮認爲姜維是難得的將才,便設計要收降他。聽說姜維的母親在冀城,命魏延“引一軍,虛張聲勢,詐取冀城。若姜維到,可放入城”。姜維果然怕母親有失,哀告太守馬遵,領兵到冀城。

魏延詐敗退走,放姜維人城。諸葛亮領兵來攻冀城,引誘姜維出城奪取糧草,由魏延乘機取了冀城。姜維奔天水城甲,由於諸葛亮事先製造了姜維投降的流言和假象,馬遵以爲姜維降了蜀,現在來賺城門,命城上亂箭射下。姜維又飛奔上邦(規gui),城上樑虔也以爲姜維降蜀,對姜維大罵,也命亂箭射下。姜維無法辯解,仰天長嘆,兩眼流淚,撥馬望長安而走。路遇蜀兵截住去路,忽然一輛小車,從山坡中轉出,乃是諸葛亮到來,姜維前後無路,只得下馬投降。

在傳統戲曲舞臺上,有一齣戲叫做《收姜維》,又名《天水關》,京劇和許多地方劇種都有此劇,情節都是根據《三國演義》改編的,與史實大有出入。

據《三國志姜維傳》記載:姜維,字伯約,天水郡冀縣人。父親姜囧(窘ji0ng),是郡裏的功曹。在姜維少年時,父親隨郡將平定叛亂,因爲護衛郡將而沒於戰場,姜維由母親撫養成人。他最初任郡裏的上計,又在州里任從事。因爲父親沒於戰場,被賜官中郎回,參本郡軍事諸葛亮兵出祁山時,太守馬遵正在外面巡視防務,姜維和功曹樑緒、主簿尹賞、主記樑虔等從行。

馬遵聽說蜀軍將至,諸縣紛紛叛魏歸蜀,感到很恐慌,懷疑姜維等人也有異心,便拋下姜維等人,在夜裏潛逃到上邦。姜維等人發覺後,追到上邦,馬遵卻緊閉城門,不放他們進去。他們又奔回冀城,冀城的守將也閉門不納。他們在走投無路的情況下,只好到諸葛亮那裏去投降。

責任在於太守馬遵

由此可見,姜維的投降,責任完全在於太守馬遵,是由於他膽小生疑,自絕於姜維,姜維無處可歸,才投降了。而不是像《三國演義》所說那樣:是諸葛亮施用了反間計而收了姜維。

本傳說:“維等乃俱詣(拜見)諸葛亮。”這個“等“字下面還有隨從太守馬遵出行的樑緒、尹賞、樑虔等人,他們都和姜維共同投降了:而《三國演義》卻說樑虔守上邦,姜維奔至上邦,樑虔閉門不納,還大罵日:“反國之賊,安敢來賺我城池!”這當然是不合史實的,因爲樑虔已經和姜維共同投降了,怎麼還能站在城上大罵姜維?

投降與姜維母親無關

《三國演義》說諸葛亮設計收姜維,從他母親身上作了文章。因爲姜維是爲了不使老母有失,纔去守冀城的,從而使諸葛亮的反間計一步一步地得以成功。又說馬謖失了街亭,天水、南安、安定三郡難保,諸葛亮派心腹人到冀城搬取姜維的老母,送人漢中。這都是與史實不符的。

本來姜維的投降與營救老母毫無關係,馬謖失街亭後,姜維老母的下落也不像《三國演義》所說的那樣。據《三國志》姜維本傳記載:姜維的老母原在冀城,馬謖失守街亭後,蜀軍從冀城撤退,沒有來得及接出姜維的老母,姜維便與老母失散了。

另據晉人孫盛《雜記》說:姜維投降諸葛亮後,與母親失散。母親在魏地給他寫信,說是要他求取“當歸”。姜維說:“良田百頃,不在一畝(母);但有‘遠志’,不在‘當歸’也。”

這都是一語雙關的話,“當歸”是藥材名,是暗示他應該回來;“畝”與“母”諧音,“遠志“也是藥材,姜維的意思是:應該爲大局而割捨私情,母親已經顧不得了,爲了遠大的志向,就不能回去了。據《三國志姜維傳》說:姜維投降後,諸葛亮說他“心存漢室”,看來他歸蜀後政治立場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

諸葛亮用了哪些巧計,使得姜維投降的? 第2張

另據《魏略》記載:魏軍攻下冀城,得到了姜維的母親妻子。魏國當局考慮到姜維的投降並非本意,而是被迫投降的,所以並沒有拘捕他的老母妻子,也沒有抄沒他的家產。至於姜維以後是否與母親妻子再團聚,史無明文,估計是分野懸隔,難得再見了。

《三國演義》和戲曲都把姜維描繪成忠孝兩全的人物,事實並非如此。他原是魏將,對魏國自然談不到忠,後來倒是對蜀漢做到了一個忠字,諸葛亮死後,成爲蜀漢支撐殘局的軍事統帥,甚至在蜀漢滅亡後,仍然念念不忘復國,爲此而流盡了最後的一滴血。

但從他降蜀的過程來看,對母親卻未能做到一個“孝”字,而且把“忠”比作“良田百頃“,把“孝”看成是一畝地,爲了百頃也就顧不得那一畝(一母);爲了“遠志”,也就不考慮“當歸”了。當然,孫盛所記大約只是一個傳聞的故事,未必實有其事,姜維未必會對母親說出那樣絕情的話來;但無論如何,姜維並沒有做到忠孝兩全,這是時代所孕育的悲劇,姜維是無可奈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