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長孫皇后爲何被稱爲最賢德的皇后?貞觀之治有她一半的功勞

長孫皇后爲何被稱爲最賢德的皇后?貞觀之治有她一半的功勞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1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文德皇后長孫氏,隋朝右驍衛將軍長孫晟之女,唐朝宰相長孫無忌同母妹,唐太宗李世民皇后,唐高宗之母。在後位時,善於借古喻今,匡正李世民爲政的失誤,並保護忠正得力的大臣。先後爲李世民誕下三子四女。接下來本站小編就和各位讀者一起來了解,給大家一個參考。

在唐朝的歷史上,曾有這樣一位奇女子:生於隋末的頂級世家,十三歲嫁給了李世民。此後數十年裏,一直是李世民最堅強的後盾。在她活着的時候,唐朝蒸蒸日上,李世民英明神武,幾乎不犯錯。但是在她死後,李世民開始逐漸變得昏庸,甚至逼得自己兒子謀反。而在她去世僅僅一年之後,李世民便將武則天召入宮中。

長孫皇后爲何被稱爲最賢德的皇后?貞觀之治有她一半的功勞

這位傳奇女子,便是李世民的髮妻,長孫皇后。在中國古代歷代皇后當中,長孫皇后被譽爲是最賢德的皇后。後世甚至有很多人說,如果沒有她,便沒有歷史上的貞觀之治。

公元601年,長孫皇后生於長安。長孫皇后出身高貴,她父親是隋朝名將長孫晟。這個人在隋朝的歷史上,曾經發揮了極爲重要的作用,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自己去搜一下,一箭雙鵰這個成語,就是來源於他的故事。而長孫皇后的母親,則是北齊皇室後裔,同樣十分不凡。

長孫皇后還很年幼的時候,便被家人定下了一樁婚約,婚約的對象便是後來的唐太宗李世民。當時長孫家地位很高,李家也同樣是頂級世家,兩家也是門當戶對。

長孫皇后爲何被稱爲最賢德的皇后?貞觀之治有她一半的功勞 第2張

所以,從很小的時候開始,李世民和長孫氏之間,便已經知道彼此的存在,知道對方是將來要和自己攜手一生的人,稱得上是青梅竹馬了。

此後的幾年裏,李世民和長孫氏逐漸長大。因爲李淵那些年一直在外做官,經常帶着李家前往各地生活,所以李世民和長孫皇后,也就沒有太多的見面機會。而在這幾年當中,長孫氏的父親長孫晟,因病去世。長孫家內部因此爆發了劇烈的家庭矛盾。

因爲長孫氏的母親,並不是正妻,所以在長孫晟死後,長孫晟的幾個嫡子,爲了爭奪家產和爵位,便直接將這對孤兒寡母趕出了家門。好在長孫氏的舅舅高士廉,當時也在京城做官,所以便將這對孤兒寡母接回了家,在家中贍養了幾年。

幾年之後,在長孫氏十三年那年,李淵也恰好調回京城任職。李淵和高士廉一商量,覺得也到時候了,乾脆直接給李世民和長孫氏完婚了。這一年,長孫氏十三歲,李世民也只有十六歲。按照現代的觀念,這肯定算是童婚。不過按照隋唐那時的社會制度,兩人當時正是成婚的最佳年齡。

在長孫氏嫁給李世民之後,隋朝因爲隋煬帝的倒行逆施,也開始走到了盡頭,各地民變四起。就在長孫氏嫁給李世民的這一年,楊廣不顧各方面的反對,親自征討高句麗,最後慘敗而回。李淵則是奉命去督運糧草,李家一家人也跟隨着李淵一同赴任。在這次赴任當中,李淵的正妻,也就是李世民的母親竇氏,忽然因病去世。竇氏去世後,李家的很多家中內事,便開始逐漸落到了長孫氏這個兒媳婦的頭上。

長孫皇后爲何被稱爲最賢德的皇后?貞觀之治有她一半的功勞 第3張

雖然十分年幼,但長孫氏卻表現出了極爲強大的韌性,開始承擔很多工作。而接下來的幾年裏,隨着隋朝越發衰落,各地起義軍越來越強,李淵也開始暗中籌備起兵的各項事宜。在這個過程當中,長孫氏一直跟在李世民左右,扮演着一個賢妻的角色。

大業十三年七月,隨着李淵在太原起兵,李家正式拉開了統一天下的帷幕。李家的男人在前面打天下,而長孫氏作爲女眷,則是在後方料理家事。在長孫氏的打理下,李世民從來不用爲自己的家事犯愁,可以一心一意去打天下。

從這個角度來說,唐朝能夠開國,長孫氏也是立下了很大的功勞的。

非但如此,李淵登基之後,因爲李淵的正妻早已故去,後來李淵也沒有再納正妻。所以李淵乾脆便將很多自己後宮的工作,都交給了長孫氏來幫忙打理。正是因爲這個原因,長孫氏得以插手李淵的後宮,後來幫了李世民大忙!

再之後的幾年,李世民南征北戰,逐漸掃平天下,唐朝也開始統一全國。在這幾年當中,長孫氏也開始進入適合生育的年齡,開始育有子嗣。公元619年,在李世民剛剛打敗薛舉的時候,長孫氏生下了李世民的長子李承乾;公元620年,在李世民剛剛擊敗劉武周之後,長孫氏生下了次子李泰。

幾年當中,長孫氏爲李世民生下了四子三女,將李世民的家事打理得井井有條。與此同時,隨着唐朝逐漸統一天下,李世民和太子李建成之間的矛盾,也越來越大,雙方開始進入了鬥爭狀態當中。

李世民和李建成之間的矛盾,主要還是圍繞着太子之位。對於李建成而言,作爲李家的嫡長子,他做太子是理所應當的事情。而從李世民的角度來看,大半個唐朝都是李世民打下來的,如果沒有李世民,唐朝能不能建立都是一個問題,所以未來的皇位就應該是他的。正是因爲這種心理,雙方誰都不肯退讓。所以,這對親兄弟之間的矛盾,逐漸發展到了不死不休的地步。

長孫皇后爲何被稱爲最賢德的皇后?貞觀之治有她一半的功勞 第4張

李世民和李建成的鬥爭,不光是侷限於朝堂上,更滲透到每一個角落。這其中,便包括李淵的後宮。因爲在李世民外出打天下期間,李建成久居長安,所以和李淵的後宮關係緊密。在這個時候,長孫氏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利用自己在宮中的身份,幫助李世民佔據了一些優勢。每次李建成企圖通過後宮,向李世民下黑手的時候,都能被長孫氏及時得知,然後提前對李世民示警。

武德九年,當李建成和李世民的矛盾,已經徹底無法調和的時候。李建成已經想要直接對李世民下死手,直接殺掉李世民。在這個時候,長孫氏堅定地站在李世民身後,和自己的哥哥長孫無忌一起,成爲李世民最有力的支持者。

在長孫氏的支持下,李世民終於下定決心,發動玄武門事變。據說在玄武門事變發生當天,秦王府八百精銳,即將趕赴玄武門之前,正是長孫氏親自出面,爲這些人送行。

最後,玄武門事變當中,李世民大獲全勝,並且由此成爲了唐朝的第二任皇帝。在李世民登基的同時,長孫氏也被冊立爲皇后。

至此,夫妻二人,共掌大唐。

長孫氏成爲皇后之後,依然沒有任何改變,依然是李世民最好的賢內助。在長孫氏的治理下,李世民基本上不用擔心任何後宮的事情。後宮內的一切,長孫氏都能打理得井井有條。而且長孫氏從不插手朝政,甚至還主動幫助李世民抑制外戚。長孫氏的哥哥長孫無忌,曾是李世民麾下最重要的大臣。在李世民登基之後,李世民更是直接讓他成了宰相。然而事後,長孫氏卻主動提出,讓長孫無忌辭去宰相之職,主動幫助李世民抑制外戚勢力的發展。

長孫皇后爲何被稱爲最賢德的皇后?貞觀之治有她一半的功勞 第5張

另外,長孫氏還能在李世民憤怒的時候,幫李世民認清現實。比如某次,魏徵曾在朝堂上,當衆頂撞李世民,氣得李世民差點要殺人。然而回到後宮之後,當長孫皇后知道了這件事情,長孫皇后立即穿上盛裝,前來朝拜李世民,恭喜李世民得到了魏徵這樣的賢臣。經過長孫皇后這種花式勸諫之後,李世民也轉怒爲喜,再也不提殺魏徵的事情了。

像這樣的事情,還有很多。

總之,長孫皇后在世的時候,一直全力輔佐李世民。夫妻二人,一個主外,一個主內,共同努力,終於將唐朝經營的蒸蒸日上,出現了歷史上著名的貞觀之治的局面。

然而,像長孫皇后這樣賢良的人,壽命卻不長。

貞觀十年,長孫皇后忽然一病不起,最後因病去世,年僅36歲。長孫皇后去世後,李世民悲痛萬分,並且尊重長孫皇后的遺願,依山爲陵,建造了昭陵,將長孫皇后埋葬其中。

長孫皇后的去世,對於整個唐朝來說,都是一個十分重要的轉折點。

在長孫皇后去世之後,李世民盛怒之時,再也沒有人能夠真正阻止他。那些負責諫言的大臣,也因此有了顧慮。所以自此之後,李世民雖然依然賢明,但比起長孫皇后在世的時候,就差了很多。

而且最關鍵的是,長孫氏去世之後,李世民和自己的太子李承乾的關係,開始越來越緊張。李世民本身是一個嚴父,只會嚴苛教導孩子,根本不會和兒子進行溝通。以往長孫氏在世的時候,李世民就算做得過火了,長孫氏也可以進行補救。然而在長孫氏去世之後,沒了長孫氏這道橋樑,父子二人溝通的渠道,也就徹底斷了。

長孫皇后爲何被稱爲最賢德的皇后?貞觀之治有她一半的功勞 第6張

於是,在接下來的幾年裏,父子二人的關係,越來越緊張。最後甚至逼得李承乾,不得不走上了謀反的道路。雖然尚未謀反便事情敗落,但礙於當時的規矩,李世民還是被迫廢掉了李承乾的太子之位,改立李治爲太子。

而且,就在長孫皇后去世不到一年之後,李世民便下令,將武則天召入宮中,做了自己的才人。這個命令,後來也從根本上,徹底改變了唐朝的命運。

如果長孫皇后還在,這些事情,想必都不會發生。

從長孫皇后的故事當中,我們不難看出:一個成功男人的背後,肯定有一個女人在支持。即便是像李世民這樣雄才大略的皇帝,背後也離不開長孫皇后的支持。長孫皇后在的時候,李世民幾乎可以做到接近完美,從不犯錯。然而長孫皇后去世之後,李世民卻開始逐漸變得昏庸,不復當年的英明神武。

所以,一個男人想要取得成功,還真是離不開一個好太太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