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張守珪的一個無心之舉,竟然毀了整個大唐盛世

張守珪的一個無心之舉,竟然毀了整個大唐盛世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5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張守珪(684-740年),字元寶,陝州河北縣人,唐朝時期名將,贈蔚州刺史張義福之子,安祿山的義父。接下來本站小編就給大家帶來相關介紹,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公元732年,某一日,幽州節度使張守珪,忽然聽手下彙報,有個胡人偷了他府上的羊,請示他如何處置。

張守珪是唐朝當時最能打的名將之一,之前常年駐守在唐朝西線,多次擊敗過吐蕃主力,戰功彪炳。後來,因爲唐朝東北方向,軍備鬆弛,張守珪這才被調到了幽州,總理幽州軍務。

然而剛剛被調到幽州後不久,就發生了這樣一樁盜竊案。這下子,張守珪忍不了了。這羣胡人,連他這個幽州節度使都敢偷,膽子實在是太大了!於是,張守珪當即下令,公開處刑,要將這個可惡的偷羊賊亂棍打死。

此後,在張守珪的監督下,那個偷羊的胡人被帶到他的面前。早已準備好的軍士,一擁而上,下一刻就要將其亂棍打死。但是就在這個關鍵的時刻,這個偷羊賊卻高聲喊道:將軍您難道就不想滅兩個藩族嗎?如果想的話,爲什麼要打死我呢?

張守珪的一個無心之舉,竟然毀了整個大唐盛世

張守珪聽到這話之後,倒是有些來了興趣,直接讓手下士兵停了下來。對於張守珪來說,一隻羊根本不算什麼。反倒是這個胡人,臨死之前還有這樣的膽氣,說出這樣的豪言壯語,倒也算是一條好漢。

接下來,張守珪又和這個偷羊賊多聊了幾句,發現此人確實見識不凡,而且會好幾種語言,倒也算是個人才。所以張守珪心情一好,乾脆直接讓這個偷羊賊,在自己麾下戴罪立功。

這件事,對於堂堂幽州節度使來說,顯然是一件小的不能再小的小事了。

但張守珪怎麼都想不到,他的這次無心之舉,若干年之後,會毀了整個大唐盛世!

因爲他放過的這個偷羊賊,名叫安祿山。

這位一念之差,導致安祿山崛起的唐朝名將,其實是一位非常能打的猛將。甚至可以說,在整個開元年間,唐朝的邊境安全,很大一部分功勞,都要歸功於此人。

張守珪,字元寶,山西省平陸縣人士。張守珪出身於一個普通家庭,在唐朝那會兒,雖然有了科舉制,但普通人想要往上爬,還是很難的。尤其是那些家境貧寒,想讀書都沒有門路的普通人,路子就更窄了。

而除了科舉之外,普通人要想往上爬,就只剩下了唯一的一條路。這條路,叫做參軍。

唐朝尚武,就算是普通人蔘軍,只要軍功足夠,一樣能夠身居高位。所以,張守珪成年之後,便直接前往邊疆,參軍入伍,開始了自己的軍旅生涯。

張守珪參軍的時候,正處於武則天時代末期,或者唐中宗李顯在位時期。當時的唐朝,因爲地盤實在太大,再加上高層常年內鬥,對於邊疆疏於管理,導致邊境戰亂越來越多。不過也正是因爲戰爭比較多,張守珪纔有了升遷的機會。此後的很多年裏,張守珪靠着軍功,從一個無名小卒,逐漸升遷到了別將的位置。類比現在的話,大概相當於副團長的級別。

公元713年,剛剛年滿三十歲的張守珪,便以平樂府別將的身份,追隨另一位唐朝名將郭湛,鎮守北庭。

郭湛是唐朝老將,而且出身軍閥世家,人家祖上世世代代都是吃打仗這碗飯的。郭湛於唐高祖時期從軍,在軍中摸爬滾打近五十年,才做到了北庭都護的位置,可以說是老成持重。在兵法韜略方面,更是極爲擅長。而年輕的張守珪,被調到了他的麾下,自然也是受益良多,學到了很多帶兵打仗的知識。

張守珪的一個無心之舉,竟然毀了整個大唐盛世 第2張

另外,張守珪被調往北庭都護府的同時,唐朝也進入了唐玄宗的時代。唐玄宗登基後,大力革除積弊,整頓邊境軍務,大力提拔那些有真才實學的將軍。如此一來,張守珪的機會就更多了。此後的幾年裏,張守珪在北庭奮勇殺敵,多次親自帶兵,擊敗後突厥的襲擾。

數年之後,張守珪憑藉着自己的軍功,被加封爲遊擊將軍,同時轉任幽州良社府果毅都尉。在幽州任職期間,張守珪治軍嚴明,不但很快得到了麾下軍隊的支持,更讓當地刺史另眼相看,甚至將自家後輩託付給他。

駐守幽州期間,張守珪也是屢立戰功,逐漸升遷至左金吾衛將軍。開元十五年,吐蕃進犯河西,河西節度使戰敗被殺,張守珪隨後被調到了甘肅酒泉地區,開始和吐蕃戰鬥。

張守珪到任之前,當地因爲被吐蕃打敗,士氣低落,殘破不堪。然而張守珪到任之後,卻開始迅速恢復當地的防務。在極短時間內,便恢復了當地的防禦體系。此後的四年時間裏,張守珪一直率領麾下軍隊,牢牢守住了河西走廊,對吐蕃造成了極大的削弱。

四年之後,吐蕃因爲種種原因,再也打不下去了,不得不向唐朝求和。而唐朝這邊,經過連續數年的經營之後,也已經完成了對吐蕃的合圍,邊境安全有了重大保障。在這個過程當中,張守珪的貢獻,無疑是巨大的。

公元733年,隨着西線逐漸安穩,唐朝的東北方向,再起戰端。東北方向的契丹和奚族,再次開始作亂。此時的唐玄宗,便再次想起了張守珪。相比其他將軍,張守珪無疑更適合被調往幽州。一來張守珪之前曾常年駐守在幽州一帶,對幽州戰事有着深刻的瞭解。二來,張守珪很會打這種防守反擊戰,契丹和吐蕃雖然分處兩地,但唐朝對付他們的戰法卻十分類似。

所以,在這之後,張守珪就再次被調回了幽州,擔任盧龍節度副使,負責幽州地區的防務工作。

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張守珪再次回到幽州後不久,就發生了那樁偷羊案。

對於當時的張守珪來說,一隻羊自然不算什麼,他更頭疼的,其實是如何對付契丹和奚族。之前換防的時候,按照當時的制度,張守珪只是帶了極少的親衛,便前往幽州赴任。所以張守珪在西線那邊的人手,此時基本用不上。這就導致當時的張守珪,雖然官不小,但是在整個幽州地區,可用的心腹人手,並不算多。

張守珪的一個無心之舉,竟然毀了整個大唐盛世 第3張

正是因爲這個原因,當安祿山展現出過人的勇氣時,張守珪纔會生出惻隱之心,想要將其收做麾下,將功折罪。

這種手段,在軍中其實也比較常見。當時的安祿山,已經年近三十,卻仍是一事無成。安祿山只是一個胡人,之前靠着在邊境市場上,給商人們做翻譯,勉強餬口。這種工作,談不上什麼前途,甚至連吃飽飯都成問題,所以安祿山纔會去偷羊。對於這樣一個人,張守珪赦免了他的死罪,甚至還願意給他一個前途。那麼接下來,正常情況下,這個人自然要對張守珪感恩戴德,拼命去爲張守珪效力。

另外,安祿山表現出來的勇氣,以及他精通多種語言,熟悉那些邊境遊牧民族的情況,這也是張守珪看中的。此時的張守珪,恰好急需這樣的人才。所以,張守珪一念之下,便赦免了安祿山的死罪,還讓安祿山進入了軍隊。

這一念之差,就釀成了數十年後的那場大禍。當然,此時的張守珪和安祿山,都沒有想到後來的那些事情。

安祿山進入軍隊後,又聯繫了一個名叫史思明的同鄉,兩人開始結伴行動。安史之亂的兩大罪魁禍首,就這樣走到了一起。不過最開始的時候,他們能夠走到一起,其實是要爲了唐朝拼命的。接下來的日子裏,安祿山靠着對遊牧民族的瞭解,屢立奇功,經常能夠抓到俘虜。另外,安祿山本人極爲圓滑,特別會討好上司。所以後來張守珪心情一好,乾脆直接收安祿山做了義子。

而安祿山當上張守珪的義子之後,本人的仕途也開始扶搖而上,逐漸身居高位。

當然,這是後話了。

收復安祿山的時候,張守珪其實不光只收了這麼一個人,而是收了一大批胡人。張守珪很清楚,正所謂知己知彼百戰百勝,要想打敗契丹和奚族,除了唐朝軍隊自身要強之外,更需要很多對契丹足夠了解的人。此後的幾年裏,張守珪一邊整頓軍務,大大提升了唐軍戰鬥力。同時也根據精準的情報,經常率領軍隊,主動出擊,去襲擊契丹和奚族,積小勝爲大勝。

另外,張守珪也沒忘了去對面埋釘子。張守珪利用契丹內部的矛盾,拉一派打一派,對契丹內部進行分化打壓。經過一年多的攻略後,契丹終於再也擋不住張守珪的進攻,全面潰敗。最終,契丹首領被殺,餘部全部投降了唐朝。

這下,張守珪徹底發達了。

張守珪的一個無心之舉,竟然毀了整個大唐盛世 第4張

要知道,就算是在牛人輩出的唐朝,能夠把一個邊疆政權,直接滅掉的猛人,也是屈指可數。張守珪的戰績,雖然略有取巧的嫌疑,但這份戰績卻是實打實的。唐朝開元年間,能夠完成滅國級戰績的,更是寥寥無幾。

而按照唐朝的慣例,向來講究出將入相。完成了滅國級戰績的猛人,下一步,多半是要被調回中樞,直接擔任宰相的。

公元735年,就在張守珪降服契丹之後不久,張守珪奉命前往洛陽獻俘。回到洛陽之後,張守珪得到了極高的榮譽,不但得以在太廟當中,飲酒慶功。唐玄宗本人更是親自爲其賦詩,封其爲輔國大將軍。

對於一個將軍來說,這已經是至高無上的榮耀了。

但是接下來,當張守珪走到了出將入相這一步的時候,他的面前,卻出現了一塊巨大的攔路石。這塊攔路石,就是唐玄宗時代最後的名相,張九齡。

當唐玄宗表現出,想要讓張守珪入朝爲相,詢問張九齡意見的時候,這位開元年間的名相,堅決表示反對。張九齡給出的理由很簡單:張守珪現在只是平定了契丹,便封他做宰相。那如果將來張守珪平定了突厥和奚族,唐玄宗又該拿什麼去獎勵他呢?

當然,除了表面上的這個理由,張九齡其實還有一個無法明說的理由。出將入相,歷來都是唐朝的慣例。尤其是在唐朝前期的時候,很多猛人既能去前線率兵滅國,也能在中樞位居宰輔,治理好國家。但是,到了唐玄宗時代,這個慣例有點行不通了。

因爲之前幾個時代,那些完成滅國戰績的猛人,很多都是出身高層貴族,自幼就見識過如何治理國家。所以,當這種人,放下兵權,回到中樞任職的時候,一樣熟悉國家中樞的運作方式,能夠很好地完成宰相的工作。但是到了唐玄宗時代,就截然不同了。

在唐玄宗之前,連續幾代皇帝,都不遺餘力地打擊關隴貴族。所以到了唐玄宗時代,很多打仗特別猛的猛人,都是出身底層。比如張守珪,仗雖然打得好,但他底層的出身是無法改變的。這也就意味着,張守珪是無論如何,都不可能熟悉朝廷中樞的運作方式,更不知道如何去做好宰相的工作!

像張守珪這樣的人,讓他在邊境領兵,保家衛國,一點問題都沒有。可要是讓他入朝爲相,去維護整個大唐帝國的運轉,那就肯定要出亂子了。

張守珪的一個無心之舉,竟然毀了整個大唐盛世 第5張

張九齡常年身居中樞,自然懂得這個道理,所以他不可能支持張守珪做宰相。至於身爲皇帝的李隆基,其實也懂這個道理。所以在張九齡開口之後,李隆基也沒有多說什麼,直接同意了。洛陽獻俘之後,唐玄宗直接就讓張守珪回了幽州,繼續去鎮守邊疆。

但這樣一來的話,張守珪心裏就不平衡了。

原本按照他的想法,這次回京之後,肯定是要做宰相的。但問題是,唐玄宗偏偏沒有這樣做,而是鼓勵他繼續殺敵立功。

誰都沒有想到,這件事,將會徹底毀掉張守珪,讓這位開元年間的名將,晚節不保。

重新回到幽州的張守珪,心裏自然不滿。可是上頭不想提拔他,他也沒轍。所以張守珪接下來能做的,就只有繼續殺敵,用軍功說話。在張守珪看來,既然自己滅了契丹還不夠,那自己若是能把奚族也滅了,皇帝總不能再有其他藉口了吧?

所以,接下來的兩年裏,張守珪繼續勵精圖治,積極攻略奚族。在張守珪的持續進攻下,奚族也漸漸招架不住了。

但就在這個時候,一個意外發生了。

公元738年,就在張守珪回到幽州兩年之後,某次,他的部將爲了截擊反叛的奚族,假借張守珪的名義,派了一支軍隊前去。結果很不幸的是,這支奚族軍隊,實力頗強,唐軍先勝後敗,罕見地打了敗仗。

張守珪的一個無心之舉,竟然毀了整個大唐盛世 第6張

嚴格來說,這事其實也不算大。畢竟,勝敗乃兵家常事,而且這次失敗,也是張守珪麾下將領的問題,不是張守珪的責任。就算報上去,張守珪最多也就是被斥責一頓,根本不會受到什麼懲罰。

但問題是,此時的張守珪,正在努力向宰相之位衝刺,根本無法接受自己的失敗。張守珪覺得,自己戰敗的消息,若是傳回京城的話,以後自己恐怕就再也沒機會做宰相了!

所以,接下來,張守珪開始盡最大的努力,想要掩蓋這次的失敗。

爲了掩蓋失敗,張守珪先是以重金,賄賂內常侍牛仙童。牛仙童是當時李隆基身邊最信任的宦官,這次戰爭結束後,便被唐玄宗派到邊境,考察實際情況。在張守珪的賄賂下,牛仙童很快答應,幫張守珪撒謊。

與此同時,張守珪和牛仙童,還逼那位戰敗的部將自殺,並且清理所有知情的人,儘可能做得天衣無縫。做完這一切之後,牛仙童返回京城,向唐玄宗謊報戰績。

但問題是,天底下哪有不透風的牆呢?

牛仙童在宮裏身居高位,嫉妒他的宦官不在少數。所以,當這個消息傳出來之後,很快就有人到唐玄宗面前,揭發了牛仙童的受賄舉動。

這下子,問題徹底大條了。

要知道,之前張守珪的錯誤,僅僅只是用人不當,導致麾下戰敗而已。按照原本的罪責,最多也就是被斥責兩句而已。但經過張守珪這樣一操作,情況已經變得截然不同。虛報軍功、邊軍將領勾結宦官、把持軍隊……這些錯誤,都是真正的紅線,是任何一個皇帝,都不能容忍的。

張守珪的一個無心之舉,竟然毀了整個大唐盛世 第7張

等到這件事查實之後,唐玄宗直接下令,將牛仙童砍去四肢,挖出心臟,處以極刑!在唐玄宗時代,這種極刑,幾乎可以說是前所未有。這其實也怪不得唐玄宗,任何一個皇帝,都絕對不可能允許自己身邊的親信,對自己撒謊,還勾結邊軍將領。

至於張守珪,因爲之前的功勞太大,唐玄宗也不好直接殺他。但這件事之後,唐玄宗還是將其貶爲括州刺史,徹底剝奪了他的兵權。

一年多以後,張守珪積鬱成疾,病逝於括州,享年五十七歲。

回顧張守珪的故事,我們不難發現:張守珪最大的錯誤,其實不是放了安祿山,而是用一個更大的謊言,去掩飾自己的失敗。

歷史證明,用謊言去掩蓋謊言,最後只會讓錯誤越來越大,而不會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如果張守珪沒有賄賂牛仙童,他最多也就是受到一些斥責,根本不會有那麼大的麻煩。

至於安祿山,那就更是一個誰都想不到的錯誤了。誰又能想到幾十年之後的事情呢?而且,張守珪在世的時候,安祿山雖然屢立戰功,卻始終官職較低,根本沒有能力給唐朝造成任何麻煩。然而就在張守珪剛剛去世後不久,安祿山便開始發揮自己長袖善舞的交際能力,交好京城那邊的很多大官,很快升遷爲平盧兵馬使,一發不可收拾了。

如果張守珪還活着,安祿山估計也未必能身居高位。後面的安史之亂還會不會發生,可能都是一個大問題了。

張守珪的這個故事,也帶給了我們一個啓發:用謊言去彌補謊言,其實是最愚蠢的一個選擇。一個謊言,如果用其他更巨大的謊言去掩蓋,結果往往只會造成更加糟糕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