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山水田園詩逐漸在唐朝流行起來,是爲何?

山水田園詩逐漸在唐朝流行起來,是爲何?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8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唐朝是中國歷史上繼隋朝之後的大一統中原王朝,今天本站小編爲大家帶來這篇文章,希望對你們能有所幫助。

唐代詩壇可謂羣星燦爛,在名爲盛唐的文學宇宙中,無數明星熠熠生輝,而這一顆顆文學明星,無疑就是那一位位的墨客騷人。

我相信,說到唐詩,人們腦中會顯現出無數個瀟灑揮墨的身影,而他們彼此分離卻又有不可分割的聯繫,這種聯繫,組成了一個個星座。田園詩派則是在黑夜裏最顯眼的一個星座。

那麼,田園詩派在盛唐的盛行必有其原因,這無疑有詩人自身的影響,他們自身肯定是明星閃耀的主要原因。

但我們不妨將視角拉遠,遠離璀璨的星空,向下穿梭到昏暗的地面,看一看那些忠誠的觀星者們。

人們總是忽視觀察者的視角,唯心主義觀念提出美景只有欣賞纔是真正存在的。

山水田園詩逐漸在唐朝流行起來,是爲何?

那麼相對來說,觀星者也是羣星閃耀的關鍵原因之一。

這些 “追星族們”,從某種意義上成就了屬於田園詩的盛世大唐。由田園詩在盛唐的興盛引出深層的,羣衆對文化的影響。

下面,本文就從政治原因、宗教原因、經濟原因三個大方面,闡述田園詩在盛唐興盛之原因。

一:政治原因

盛唐時期泛指唐高宗和唐憲宗之間的時期,而在此時,衆多文人遭受流放。

比如大名鼎鼎的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王維,他是唐代田園詩派的代表,隱居終南山,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一句開創了田園詩的先河。

同時,在此時著名的武則天將科舉制推舉到高潮,許多不適應科舉的文人就此落選與這種制度中,比如張九齡,孟浩然。

這些詩人雖然在一開始都胸懷大志,但在盛唐的種種政治制度中落伍了,他們從此無意於朝廷,寄情于山水。

所以在某種程度上,盛唐的政治制度成就了這些詩人,讓田園詩派在唐朝盛行。

換一個角度,唐朝在當時的政治制度算得上穩定,百姓安居樂業,肯定也爲田園詩的盛行創造了條件。

如果征戰連連,賦稅繁重,社會大多數的基層民衆就無暇欣賞藝術,更不用說詩派的 興盛了。

所以可以說政治對文人的不友好成就了田園詩,而政治對民衆的開明也同樣成就了田園詩。

二:宗教原因

唐朝的宗教變遷十分曲折,唐統治者重視宗教對鞏固封建統治所起的作用。

而在武則天當政時期,大力推行佛教,因爲政治原因,外來宗教佛教不得不融入某些世俗的宗教元素,方便統治者推行並加以控制基層羣衆。

而這種思想宗教政策無疑很好的在羣衆中普及,讓田園詩的受衆有了堅實的民衆基礎。

這源於田園詩與佛教本源的相似性,田園詩的特點是親近自然,遠離功名利祿,總而言之,就是恬淡疏樸。

而佛教的本質或者說理解,很多人認爲是親近自然。

山水田園詩逐漸在唐朝流行起來,是爲何? 第2張

因爲當時的封建社會,十分重視祖制,而大多數人認爲祖先們都是從自然中獲得知識的,自然是最好的,自然即是“大道”,而道指引人們的行爲。

這無疑又有些道家思想,道佛結合,是此時民衆的宗教理解。

一中本土的宗教和一種外來宗教的融合,再加上一點儒家思想,道法自然與利他心的結合,再加上封建統治的框架,形成了一個穩定的三角結構。

而在此時的文化層面需要一種適應這種思想的文學形式,田園詩派應運而生。

它的誕生滿足了民衆的文化需求,同樣也不干擾封建統治者的最高統治。

王維曾被評價“右丞通於禪理,故語無背觸,甜澈中邊”,可見他對佛學研究之意。可見宗教也與田園詩派的崛起創造了條件。

三:經濟原因

據杜佑《通典》所記:“至(開元)十三年封泰山,米鬥至十三文,青齊谷鬥至五文。自後天下無貴物,兩京米鬥不至二十文,面三十二文,絹一匹二百一十文”。

這說的是唐朝的生產力之鼎盛。

在看一組數據,在唐高祖武德七年(公元624年)唐朝人口是200餘萬戶,約合1500餘萬人,而在唐玄宗天寶十三年(公元754年)唐朝人口爲1540餘萬戶,約合8050萬餘人。

對比一組數據,1949到2018年我國人口從5.4167億人增長到13.9008億人。唐朝在 120餘年內的人口增長率爲500%,而新中國建立以來70年,人口增長率才達到250%。

雖然考慮到人口基數,國家生產負荷等問題,但我們還是不可否定,唐朝的人口增長速度快到可怕,這顯然是與生產力的發展是離不開的。

所謂生產力是社會發展的主要原因,而開元盛世就是生產力發展的主要原因,可見在盛唐時期,唐朝的經濟發展發展到頂峯。

所以路不拾遺,夜不閉戶的時代,在當時真正得以實現了。

百姓們實現了都填飽肚子這一基本需求,下面就是更高級深層的文化需求了。

結合上面所說的宗教等原因,田園詩這種小清新一樣的詩風吹進長安城的千家萬戶,從此一發不可收拾。唐朝詩人

山水田園詩逐漸在唐朝流行起來,是爲何? 第3張

穩定的政治,佛道結合的宗教背景,強盛的經濟,種種背景體現了田園詩在盛唐“火起來”的原因。

而這些背景主要受衆於文化的接受者們,就是所謂社會最大的基數的平民百姓。

從這三方面,我深刻感受到民衆對文化的重要影響,一種好的文化不僅要自身實力過硬,同時也要對人民羣衆友好。

田園詩在盛唐的盛行無疑是這一結論的最好的證明。

在田園詩的盛行過程中,羣衆們擔任了不可或缺的一環,沒有他們,田園詩也許只是一種名不見經傳的小詩派。

這啓示我們或是文化工作者們,宣揚文化時,加以對民衆友好的元素,陽春白雪的不懂,還不如燈紅酒綠的理解與認同,文化創新源於社會實踐,就是這個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