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古代皇帝被權臣架空之後 皇帝爲什麼不直接殺了權臣

古代皇帝被權臣架空之後 皇帝爲什麼不直接殺了權臣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4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對古代皇帝被權臣架空,爲何很多皇帝不用斬首行動直接殺了權臣?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本站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

說起古代的皇帝,大家會想到很多詞,譬如,九五之尊、一諾千金、萬人敬仰、一言定人生死……歷朝歷代,皇帝的權威和威嚴都是容不得侵犯的,即便是皇帝的母親太后也得聽從皇帝的命令。

然而,看過足夠多歷史劇的人們有時也不得不疑惑,既然皇帝權力如此之大,生殺予奪盡在皇帝手中,殺死一個人就和碾死一隻螞蟻一樣輕而易舉、無需擔責,那爲何還會出現史實中朝廷大權被權臣掌握,有些皇帝的婚姻大事都由不得自己做主,甚至有的皇帝成爲一個空有名頭實則傀儡的情況發生呢?

古代皇帝被權臣架空之後 皇帝爲什麼不直接殺了權臣

皇帝直接下令用斬首行動殺死擋路的權臣不就解決所有問題了嗎?權力奪回來了,江山和美人又可兼得,何樂而不爲呢?

的確,歷朝歷代,皇帝身在高位,手中權力至高無上,殺死一個與他作對的權臣來維護自己的權威,看似可行,實則得不償失,輕則兩敗俱傷,重則皇帝殞命、生靈塗炭。

我們來思考,爲何皇帝不敢斬殺權臣?亦或者是不想用斬首行動直接殺了權臣?

一、皇帝年齡幼小,權臣手握重權

1、幼年失怙,無所依仗

皇帝制度從秦朝開始就沿襲世襲制的選拔方式,大都由嫡長子繼承。然而,有的嫡長子可能在小小年紀就成爲了皇帝,甚至有的在襁褓中就已身在帝位。

可想而知,年紀這麼小的皇帝,連分辨是非的能力都沒有,如何能夠擔負起國之大任、分辨是非、談論國事?可不得找到一些大臣來輔佐,隨着時間的推移,大臣手中掌握的人脈、資源越來越多,利慾薰心之下逐漸形成權力集團,成爲權傾一時、掌握生殺大權的大臣,乃至皇帝被迫成爲其傀儡。

古代皇帝被權臣架空之後 皇帝爲什麼不直接殺了權臣 第2張

2、手無實權,被迫妥協

那麼,長大成人的皇帝,當他終於可以獨當一面、處理朝政大事,想要大展宏圖的時候,卻發現自己發佈命令總是處處掣肘,無人聽從,權力早已被架空。此時皇帝可以用斬首行動直接殺了權臣嗎?當然不可以。

一方面,權臣輔佐皇帝沒有功勞也有苦勞,皇帝斬殺如師傅一樣的大臣時,天下衆人定會以不孝不義之名唾罵皇帝,其會被淹沒在唾沫星子裏,何談樹立平天下的威嚴。

另一方面,皇帝在逐漸成人的過程當中,權臣就止步不前了?非也。權臣也在成長,他們在輔佐皇帝時,不斷擴張自己的羽翼,築牢根基,有時候不惜以子女的婚姻爲籌碼,犧牲子女的婚姻自由,換取可靠的“朋友”,藉此結黨營私,提拔自己的親信,形成一個強大的利益集團,甚至很多人都在朝中身居要職、手握重權。

要想撼動這個利益集團,如同蚍蜉撼大樹,實屬幻想。倘若這個利益集團的核心人物被斬殺,動動腳指頭,也能想到皇帝將會面臨的窘境,皇帝有可能會被架空,甚至會被神不知鬼不覺地蓄意殺害。

古代皇帝被權臣架空之後 皇帝爲什麼不直接殺了權臣 第3張

3、孝莊帝元子攸斬殺權臣,反落得個被人勒死的下場

歷史上這樣的例子可太多了。譬如,北魏孝莊帝元子攸斬殺權臣就是個極其失敗的教訓。回首往事,權傾一時的爾朱榮和他的擁護者全力支持元子攸登基爲帝,後來爾朱榮爲了鞏固自己的勢力,甚至將自己的女兒許配給元子攸,成爲其皇后。

可以說,縱覽整個王朝,當時的北魏已經找不到一個能夠與爾朱榮抗衡的人,無人能敵,爾朱榮可謂是隻手遮天。可想而知,皇帝元子攸有多被動、多無奈,可謂痛不欲生。

皇帝元子攸要是生性喜歡縱情山水也就罷了,可偏偏他又有着滔天的掌權之心。元子攸時刻謀劃斬殺爾朱榮的計策,終於尋得機會設計成功斬殺爾朱榮,本以爲從此高枕無憂,欣喜若狂到大赦天下。

然而,好景不長,爾朱榮遺留的羽翼報仇心切,攻破王城,生擒了他。元子攸被俘後,一直被關押,每天摟着根冰冷的鐵鏈度日如年,落得個被勒死的結局。

正如唐太宗所言:“孝莊帝羽翼心膂,無聞英彥,雖果於一劍之端,終致夷滅之禍。德之不健,斯可哀也。”北魏孝莊帝元子攸沒有考慮到自己的弱小和對手的強大,沒有理智思考,腦子一熱上了頭,斬殺了權臣爾朱榮,最後卻被爾朱榮遺留的羽翼殘忍殺害,也使得老百姓流離失所,是他本人的哀,更是老百姓的哀。

4、康熙成功斬殺權臣鰲拜

當然,歷史上也有斬殺權臣成功的例子,譬如,康熙皇帝就捕殺了權臣鰲拜,成功鞏固了自己的帝位。可是爾朱榮和康熙皇帝的情況一樣嗎?當然不一樣,康熙皇帝斬殺權臣時,經過了周密思考,並且團結了一批與鰲拜不和的人,真可謂是有大智慧、妙手段。

回顧這兩段歷史,我們反思,爲何用斬首行動殺了權臣的元子攸,偏偏沒有落得個好下場?

核心在於在完全沒有任何把握和完全準備的情況下,斬殺權臣是非常不明智的做法,任何人都無法預料到斬殺權臣的後果,很可能皇帝會爲自己招致殺身之禍,使得老百姓被迫上戰場、背井離鄉、食不果腹,真可謂生靈塗炭。

古代皇帝被權臣架空之後 皇帝爲什麼不直接殺了權臣 第4張

二、權臣背靠太后,系皇帝母系一族

皇帝不用斬首行動直接殺了權臣的第二個原因是什麼?

歷朝歷代有個不成文的規定就是娶妻嫁人定當門當戶對,於是這種所謂的習俗便滋生了很多因爲姻親關係而越走越近的大臣們,他們通過結親這一方式,不斷地擴大自己的利益集團,官官相護、藤蔓連根。

最讓皇帝忌憚的則是,很多權臣就是太后、皇后的母系一族。太后的兄弟姐妹是皇帝的長輩,不論是出於對權臣的忌憚,還是出於對姻親的憐憫之心,皇帝都很難痛下狠手,隨意斬殺權臣。

何況權臣的崛起很大一部分還是依賴太后的縱容。倘若用斬首行動直接殺了權臣,又把太后、皇后的顏面置於何處?還很可能招致不孝不義之罵名。在古代,名聲對一個人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九五之尊的皇上。正所謂,“名不正言不順。”

三、權臣征戰四方,尚有可利用之處

不論是統一的中央王朝還是四分五裂時期,歷朝歷代都有抵禦外侮和防治內亂的強烈需求。

譬如,繁榮興盛的大漢王朝和盛唐時期,亦需要抵禦外族的欺辱和凌虐,征戰四方的威武將軍便應運而生,將軍征戰沙場、保家衛國,深受戰士和老百姓的擁護和愛戴。

大將軍手握兵權,殺伐果斷,更何況戰場上的勝利都是真刀真槍殺出來的,將軍的威嚴和威信在軍中更是毋需多言,士兵天然對將軍有着誓死跟隨的決心和勇氣。皇帝敢隨意用斬首行動直接殺了大將軍這樣手握實權、兵權的大臣嗎?一定不敢。

古代皇帝被權臣架空之後 皇帝爲什麼不直接殺了權臣 第5張

1、一將難求

原因有二。

一是,靠着過硬實力在戰場上拼殺出來的人,他們有着顯赫的戰功,自身領兵打仗的能力卓越,這樣的人才不可多得,他們的能力是一方面,天賦又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另一方面。

所以這樣的人才不是靠區區訓練就能獲得的,很可能十年難遇。皇帝斬殺了他們,又無後起之秀,青黃不接,很可能將國家帶入戰火紛飛的境地,於人於己都不利。

通觀歷史,我們會發現朝中大將真的很難求,譬如疆域遼闊、人口衆多的清朝,能夠征戰四方的大將,兩隻手都數得過來。所以,用斬首行動直接殺了將軍這樣手握兵權、有能力征戰四方的人,害人害己。

2、戰士捨命擁護將軍

二是,征戰四方的將軍在軍中威信極高,甚至已經可能超越了皇帝的威嚴。如果皇帝隨意斬殺權臣,又給不了一個過得去的說法,一個將軍死去了,千千萬萬造反的士兵將會站起來爲將軍報仇雪恨。

倘若此時的皇帝只擔有一個名頭,空無實權,如何應對得了胸中一腔憤恨的千千萬萬的士兵?所以權力被架空的皇帝萬萬不可斬殺權臣,既是權宜之計,更是保命之計。

所以,不論是皇帝年幼導致被權臣架空權力,還是姻親關係導致對權臣無法痛下殺手,亦或者是尚需權臣爲自己賣命,種種原因都告訴我們,皇帝在尚未掌握實權、擁有誓死效忠自己的人之前,盲目斬殺權臣之舉都是幼稚之舉、害己之舉。

古代皇帝被權臣架空之後 皇帝爲什麼不直接殺了權臣 第6張

結語

那麼,九五之尊的皇帝難道就任由權臣欺壓自己、架空自己的實權、當一個傀儡皇帝嗎?不是。

我們再次把眼光放長遠,去閱讀歷史、去與歷史中的人物對話,就會豁然發現,皇帝少時便飽讀詩書尤其治國之書。

很多有眼光、善隱忍、能力強的皇帝都巧妙地化解了被架空權力這一無奈之事。他們沒有用斬首行動照樣收服了民心、收回了實權,成爲真真正正爲民造福、流芳百世的皇帝。

我們要深刻地認識到即便是九五之尊的皇帝,人生在世,也有他身不由己之處。我們做任何事都要考慮到做這件事的後果以及自己所要承擔的責任,要把目光放長遠,要把眼界打開。

即便是皇帝也是如此,皇帝也是身處一定社會關係中的人,不能因一己私利隨意處事,更何況對象還是手握實權的大臣、以及其背後的利益集團。

皇帝不能因爲權臣架空自己,就擅自做主用斬首行動直接殺了權臣,這樣的盲目之舉帶來的惡果皇帝難食,他會面臨殺身之禍。

普天之下的老百姓也難以承受斬殺權臣之後可能帶來的宮變、兵變、戰亂、流離失所的災難。

古代皇帝被權臣架空之後 皇帝爲什麼不直接殺了權臣 第7張

所以我們會發現,那些巧妙化解被權臣架空實權的尷尬的皇帝,他們擁有着旁人難以匹敵的大智慧、大眼界、大胸襟,他們使用其他辦法奪回實權,既方便了自己,又避免爲老百姓帶來災難,實屬可贊之舉。

參考文獻:

1、虞世南撰,陳虎譯註.《帝王略論》:中華書局,2008年

2、《魏書》卷十《帝紀第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