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古代長安作爲都城的時候 洛陽爲什麼往往會成爲陪都

古代長安作爲都城的時候 洛陽爲什麼往往會成爲陪都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44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本站小編給大家帶來爲什麼在古代中國,洛陽曾多次被當作陪都?的故事,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着本站小編一起看一看。

在五代十國之前的歷史上,長安和洛陽,宛如一對孿生兄弟:當長安是首都的時候,洛陽往往會成爲陪都,而當洛陽成爲首都的時候,長安也會成爲陪都。那麼問題來了:爲什麼在古代中國,洛陽多次被當作陪都?

古代長安作爲都城的時候 洛陽爲什麼往往會成爲陪都

其實個人覺得,這和地理因素有關。

周天子的選擇

西元前11世紀,武王伐紂,商王朝隨之滅亡。周人起於周原地區。雖然周朝在軍事上打敗了商朝,但是,如何防止殷商復辟?這成了一個急需解決的問題。周武王由於在滅商的第二年去世(按:也有的書上認爲,周武王在滅亡商朝的當年秋天就沒了),因此,這個問題落到了繼任者周成王(初期由周公輔政)頭上。

周成王在位期間,爲了較好的控制殷商故地,於是興修了洛陽城。這算是洛陽作爲陪都的開始。

西漢初年,劉邦糾結於定都問題。劉邦看好關中的條件:物產豐富,還有函谷關天險作爲屏障。但是,洛陽的交通便利,以及周天子在這裏生活了六百年的因素,也讓劉邦覺得洛陽也適合做都城。最終,劉邦經過一番考量,決定定都長安,但是洛陽的地位僅次於長安。

古代長安作爲都城的時候 洛陽爲什麼往往會成爲陪都 第2張

之後的許多朝代,也採取這樣的模式。

長安與洛陽

在中國古代史上,長安和洛陽處於被綁定的狀態。這種現象背後的因素,往往處於統治者對經濟和軍事的綜合考量。

從軍事角度來說,洛陽不是一個適合定都的地方。比如東周六百年就是典型,洛陽處於四戰之地,如果出現叛軍的話,洛陽幾乎無險可守。而長安畢竟有函谷關(潼關)天險,可以阻擋外敵的侵入。

典型的例子莫過於劉邦在位期間,英布起來造反。當時劉邦的謀士認爲:對於劉邦來說,最壞的結果就是函谷關以外的地區被英布佔領,而劉邦依靠函谷關以及關中的經濟支持,和英布分庭抗禮——從地理範圍角度來說,也就是劉邦從大漢皇帝,退守爲事實上的秦王。從劉邦和謀士的交流不難看出關中地區的戰略意義:退可以割據一方,進可以橫掃天下。

不過,洛陽的經濟優勢,是長安不具備的。

洛陽被視爲“居於天下中心”的城市:洛陽的交通便利,意味着洛陽可以成爲大一統帝國的經濟中心。對於一個王朝來說,軍事安全固然重要,但是經濟中心的牢牢掌握,也是不能懈怠的。

從物產角度來說,洛陽土地肥沃,適合農業生產。並且整個伊洛盆地一馬平川,也非常適合傳統的農業生產,以洛陽爲陪都可以保障農業生產。而且,地理位置方面,洛陽周邊水道較多,早在先秦時代,洛陽就是齊、楚、晉等各方商旅經商運輸的交通樞紐。周天子選擇以洛陽爲陪都,是爲了收取朝貢方便。

古代長安作爲都城的時候 洛陽爲什麼往往會成爲陪都 第3張

到了後世,隨着運河的開鑿,洛陽的交通樞紐作用更加明顯。甚至中唐以後,唐朝朝廷的很多開銷需要從東南地區獲得,然後經過運河,輾轉運輸到洛陽。這也讓洛陽的地位進一步提高。

其實隋唐時期,關中地區因爲經過千餘年的過度開發,其物產水平已經逐步衰敗。甚至唐中宗在位的時候,關中的糧食已經解決不了當地人的開銷。所以唐朝皇帝需要每年都去洛陽居住一段時間,來減輕關中的壓力。爲此,唐中宗十分不爽,認爲自古以來,沒有跟着糧食跑的天子。但是,唐中宗不滿歸不滿,關中地區的物產能力衰敗,大唐天子也是無能爲力的。

一言以蔽之:洛陽的經濟地位,決定了洛陽可以成爲首都或者陪都。

洛陽的衰敗

宋朝時候,宋太祖曾有過恢復長安、洛陽京城體制的想法,但是因爲趙光義等人的反對而作罷。不過,在北宋,洛陽依舊被視爲宋朝的“西都”。

元朝以後,由於經濟格局的變化,元朝選擇定都北京,並且坐北吃南,洛陽的地位這纔開始下降。之後的明清王朝也都採取元朝的格局。這就導致了洛陽成爲了普通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