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在古代虎符有審美作用?有多重要?

在古代虎符有審美作用?有多重要?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2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虎符是古代皇帝調動軍隊用的信物,見到虎符就等於見到皇帝本人,下面本站小編爲大家帶來詳細的文章介紹。

中國古代帝王爲了強化皇權和統治地位,一般都會想方設法地將兵權牢牢控制在自己手中。但是如果一旦戰事發生,皇帝也不可能每次都親自跑到遠離京城的軍營裏,親自調兵遣將,那該怎樣解決這個問題呢?

那就必須要有一種既能表明帝王身份,又能便於查驗真僞的東西。於是,“兵符”這種調兵遣將的信物,便應運而生了。

在古代虎符有審美作用?有多重要?

那麼,是不是隨便那個人拿着虎符,就能調動軍隊呢?

先講講著名的魏公子信陵君“竊符救趙”的故事。

《史記》中載,戰國後期,強大的秦國兵犯趙國,戰神白起在長平一戰中大破趙國四十萬大軍,重創趙軍主力。一年後,秦軍又揮軍合圍趙國都城邯鄲。

因魏國信陵君的夫人是趙國平原君之姊,趙國乃求援於魏王及信陵君。魏王派遣老將晉鄙率10萬軍隊救援趙國,但後來又畏懼秦國的強大,踟躕不前,命令援軍就地觀望。

魏王打着救趙的旗號,實則是靜觀其變,以靜制動,最終漁翁得利。趙國後來實在頂不住了,不斷地派使者去魏國催促援兵。

信陵君爲了馳援邯鄲,遂與魏王夫人如姬密謀,派如姬在魏王臥室內竊得虎符,來到晉鄙的駐軍大營,要求晉鄙立即發兵救趙。

晉鄙查驗了虎符,兩半邊嚴絲合縫。按說就該執行魏王的命令了。但晉鄙還是拒絕了信陵君的要求,依然按兵不動。

爲什麼晉鄙看見虎符,依然按兵不動呢?

爲了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先來看看,什麼叫“虎符”?

“虎符”就是古代的兵符。由於古人對老虎比較崇拜,認爲它是百獸之王。同時在古代神話的“四神”之中,虎和龍相依相隨。它主西方,屬金是白色,也叫白虎,又被古人稱作戰神、殺神,有着懲惡揚善的神力。對此,應劭曾在《風俗通》中記載:“虎者陽物,百獸之長也,能執搏挫銳,噬食鬼魅。”

戰國初期,北方遊牧民族的成年男性特別崇拜老虎,喜歡將銅製的虎形裝飾品系在自己的腰帶上,以展示男性的威嚴和勇猛。

在古代虎符有審美作用?有多重要? 第2張

因此,古代的兵符一般都製作成虎狀,稱之爲“虎符”,象徵着皇帝至高無上的權威。它最早出現在春秋戰國時代,採用虎符作爲君王向地方官或駐軍首領調兵的依據。

《漢書》記載:“初與郡守爲銅虎符。”

應劭也曾寫道:“銅虎符第一至第五,國家當發兵譴使者,至郡合符乃聽。”

虎符的表面一般都有銘文,分成左右兩半,右半由朝廷掌握,左半邊則發放給統兵的將領,或者地方長官。而且,各地的虎符都是獨一無二、專符專用的。一個虎符,只能調動一個地方的軍隊,絕不能用一個虎符調動其他地方的軍隊。

皇帝若要調兵遣將時,朝廷官員會持帝王保存的右半虎符前往,與地方軍事首長所持一半對合驗證,稱爲“符合”。如果符的兩半能絲毫不差地完全對上,地方官員就會執行皇帝調兵的命令。如果兩半虎符有明顯不同,或者沒法嚴絲合縫地對上,地方長官有權拒絕出兵。現代漢語的“符合”一詞,即源於此。

我國現存最早的虎符名叫“杜虎符”。它於1973年出土於西安郊區的北沉村,現存於陝西歷史博物館中。

“杜虎符”長9.5釐米,高 4.4釐米,厚 0.7釐米,正面突起如浮雕,背面有槽,虎作走動形,昂首,尾端捲曲。虎身有錯金銘文九行 40字,“兵甲之符,右在君,左在杜。凡興士被甲,用兵五十人以上,必會君符,乃敢行之。燔燧之事,雖毋會符,行也。”

這段話把虎符的使用方法交代得非常清楚,只要用兵超過50人,必須要見到帝王的右符,方可調動。但如果遇到點燃烽火等緊急情況時,則不必勘驗合符也可調兵。

虎符發展到唐朝時,因李唐王朝的太祖名叫李虎,避諱“虎”字,特下令改虎符爲魚符。不僅虎符的名稱改變了,連形制也做了較大的改動。

武周朝時期還曾短暫使用過龜符,到宋代時又恢復了虎符,不過其材質更加珍貴,成了金虎符。

再回到最初的話題,爲什麼晉鄙見到虎符後還是不聽調遣呢?

原來虎符一般要與璽書或詔書同時使用,才能調動軍隊。

虎符是發兵信號,而詔書則是明確統兵長官的職權和任務,以免造成統兵者濫用權力。同時也是對虎符的一種節制。晉鄙因只見信陵君一人前來調兵,不見詔書,遂產生疑慮,懷疑其中有假,準備奏明魏王確定後方纔出兵。

在古代虎符有審美作用?有多重要? 第3張

信陵君無奈,只好命人殺死晉鄙,門客朱亥取出袖藏鐵椎,當場椎殺了晉鄙。

信陵君奪得了兵權後,火速向邯鄲而來。

恰在這時,楚國的春申君也帶救兵同時趕到,加上趙國軍隊,三支軍隊奮力抗秦, 秦軍節節敗退,邯鄲方纔化險爲夷。

晉鄙因爲想看到兩樣齊全,因此丟了性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