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三國時期各國混戰 期間爲何沒有外族入侵

三國時期各國混戰 期間爲何沒有外族入侵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6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對三國打成一鍋粥,爲何卻少有外敵入侵?當時是誰在鎮守邊疆?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本站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

因爲三國時期的歷史,實在是太過精彩,所以絕大多數人在讀三國曆史的時候,注意的都是三國之間的混戰。相對來說,外族入侵這種事情的戲份,就要差很多了。

三國時期各國混戰 期間爲何沒有外族入侵

但實際上,三國時代並非沒有外族入侵,只不過是因爲三國的牛人太多,基本上都被打回去了而已。

混亂的三國時代,之所以沒有被外敵趁虛而入,主要其實應該感謝以下幾個人,他們分別是:曹操、諸葛亮、孫權、馬騰、曹彰以及王雄。

三國時代,不是沒有外敵入侵,只不過這些入侵,最後被以上這幾個人給粉碎了而已。

首先是曹操。曹操第一次需要面對外族,已經是官渡之戰以後的事情了。官渡之戰結束之後,曹操雖然取得了勝利,但當時北方四州,還在袁家的控制範圍之內。實際上,官渡之戰結束以後,袁紹集團的整體實力,其實依然在曹操集團之上。

但問題是,就在官渡之戰結束後不久,袁紹就病死了。袁紹死後,整個袁氏集團分裂了。他的幾個兒子和女婿,各自擁兵獨立,彼此之間還相互征戰,這就給了曹操趁虛而入的機會。但即便如此,接下來曹操也花了好幾年的時間,才徹底拿下北方四州。

而在曹操攻略北方四州的後期,袁氏集團這邊,爲了抵禦曹操的進攻,便曾經一度和南匈奴聯手。匈奴在漢朝的時候,曾經一度是漢朝的心腹大患。但是經過漢朝數百年的持續打壓之後,到了東漢末年的時候,匈奴早已經徹底分裂。其中南匈奴被漢朝內遷,北匈奴則是向西遷移到了歐洲那邊。

而這次和袁家聯手的,就是南匈奴。當時南匈奴這邊,在位的是呼廚泉單于。呼廚泉單于見到漢朝內亂,本來也是雄心壯志,想要帶領匈奴再度崛起,所以纔會和袁家聯手,趁機作亂。也就是在南匈奴這次作亂的過程當中,那位蔡文姬被俘虜,抓去了北方,所以後來纔會有文姬歸漢的事情。

三國時期各國混戰 期間爲何沒有外族入侵 第2張

南匈奴的這次出手,可以說是穩準狠,恰好在漢朝最分裂的時候發力。但他們沒想到的是,他們面對的是曹操。所以,就在南匈奴開始作亂之後不久,曹操便直接派兵前去反擊。當時曹操甚至都沒派主力,只是派了一個文官鍾繇,領兵前去。

結果,匈奴連鍾繇都沒打過,直接就被推平了。後來等到曹操稱王之後,這位呼廚泉單于,爲了避免匈奴被再次進攻,所以就來朝賀,結果還被曹操給軟禁起來了。在這之後,曹操直接把南匈奴一分爲五,分成了五個部落,分別派人管轄。

這樣一來,昔日強盛一時的南匈奴,自然也就再難進犯中原了。

除了南匈奴之外,曹操還解決了一個叫烏丸的外敵。烏丸原本屬於東胡族,在秦朝之前,東胡也是北方一個大族,但是到了秦漢的時候,東胡被匈奴給打壓下去了,成了匈奴的附屬族羣。等到匈奴被漢朝打下去之後,東胡纔再度崛起。

而到了東漢末年的時候,東胡內部,有兩個分支很強大。一個是鮮卑,另一個就是烏丸。

所以,當時袁紹集團被擊敗之後,烏丸也趁虛而入。但是結果,曹操打贏了袁紹之後,趁勢直接進攻烏丸。結果在白狼山一戰當中,烏丸被曹操打得全軍覆沒,就連烏丸的單于,都被曹操麾下的大將張遼給幹掉了。

三國時期各國混戰 期間爲何沒有外族入侵 第3張

所以,此戰之後,烏丸徹底沒落,後來更是直接被曹魏政權同化,再也無法威脅內地的安全了。

等到曹操統一了北方,三國鼎立的局面開始形成之後,這時候曹魏北方又出現了一個新的敵人。這個敵人,就是鮮卑。

之前北方草原上的幾個強大勢力,匈奴被漢朝打趴下了,匈奴分化出來的南匈奴,剛想崛起,也被曹操給揍下去了。匈奴趴下之後,北方草原上就出現了勢力真空。而東胡這邊,烏丸剛想崛起,就被曹操給打下去了。如此一來,剩下的鮮卑,等於在北方就毫無顧忌,完全可以肆意發展了。

所以,等到曹操統一北方之後,鮮卑就成了曹魏在北方新的大敵。曹操打赤壁之戰的時候,鮮卑忙着在北方擴張,收攏草原上的那些部落。等到曹操打漢中之戰的時候,這時候鮮卑已經相當強大了,隨時都能威脅曹魏政權的北方。

最關鍵的是,當時鮮卑這邊,出了一個叫軻比能的強人。在軻比能的帶領下,鮮卑諸部被先後他統一。等到曹操在漢中和劉備對峙的時候,軻比能更是直接帶了幾萬精銳,在曹魏邊境虎視眈眈。結果就在軻比能剛剛想進攻的時候,卻被曹操的兒子曹彰擋住了。因爲當時曹彰實在太猛,所以軻比能直接被嚇了回去。

三國時期各國混戰 期間爲何沒有外族入侵 第4張

而接下來,從曹操去世,一直到曹丕、曹叡在位,軻比能一直在找機會,率兵襲擊曹魏北方。只不過當時曹魏這邊,猛人實在太多,防守得一直比較嚴密,所以軻比能一直都沒找到機會。後來諸葛亮北伐的時候,還曾經派人聯繫過軻比能,希望能和軻比能聯手。但即便如此,在曹魏這邊的嚴防死守之下,軻比能最後依然是鎩羽而歸。

就這樣,等到諸葛亮去世之後,曹魏政權在南方沒有了牽制,終於可以徹底騰出手來,解決一下鮮卑問題了。所以到了這個時候,一個重量級人物王雄,就出場了。

在那幾個解決外族問題的人當中,王雄無疑是名氣最小的一個,很多人可能都沒聽說過他。王雄最有名的身份,就是他後來有個孫子,叫王戎,這個王戎是竹林七賢之一。

不過,在面對外敵這件事上,恰恰是這個不出名的王雄,發揮了最重要的作用。

諸葛亮去世之後,王雄當時正擔任幽州刺史。當時鮮卑內部,已經被軻比能統一,隨時有可能南下,侵犯曹魏的腹地。偏偏在這個時候,曹魏的皇帝曹叡,因爲熬死了諸葛亮,覺得自己做皇帝做得還可以了,所以就開始貪圖享樂。

皇帝貪圖享樂,北方的鮮卑卻虎視眈眈,這對曹魏政權來說,無疑是一個壞消息。所以這個時候,身爲幽州刺史的王雄,就打算自己動手了。

但問題是,當時王雄只是一個地方刺史,手裏又沒有兵權,根本沒辦法調動太多軍隊。在沒法調動軍隊的情況下,王雄又能做什麼呢?

就是因爲這個原因,後來,王雄選擇了一條很另類的路,他選擇派出一個叫韓龍的刺客,直接把軻比能給刺殺了。

對於韓龍這個人,史書上基本沒有多少記載。除了刺殺軻比能這件事這位,韓龍在史書上就是一片空白。

三國時期各國混戰 期間爲何沒有外族入侵 第5張

但從後來的歷史發展來看,這次刺殺,無疑徹底改變了歷史,甚至可以說,直接決定了後面東晉十六國以及南北朝的歷史走向。

因爲當時的鮮卑,剛剛被整合不久,內部還存在了很多矛盾。所以軻比能被刺殺之後,鮮卑就徹底分裂了。此後的幾十年裏,一直到西晉滅亡,鮮卑內部都沒能再出現像軻比能這樣的強人,把鮮卑徹底統一起來。

這也就是爲什麼後來西晉滅亡的時候,鮮卑不是以一個整體南線,而是分成了好多個部落,各自爲政,比如拓跋、慕容、段、吐谷渾這些部落,後來就各自建立了各自的政權。尤其是拓跋,後來還建立了北魏,直接統一了整個北方。

這還只是鮮卑內部各自爲政,各自建立政權的結果。如果在西晉末年,鮮卑是以一個整體的形式南下,那說不定就沒有什麼東晉了,整個晉朝都被鮮卑給滅了。

從這一點來說,王雄主持的這次刺殺,無疑是從根本上改變了歷史。

除此之外,諸葛亮、孫權、馬騰這三位,在對抗外敵方面,也非常強勢。

劉備去世後,諸葛亮曾經多次率兵南征,《三國演義》當中的七擒孟獲,就是發生在這個時候。當然,正史上對於到底有沒有七擒孟獲這件事,一直存疑,不過諸葛亮南征確實是有的。

而東吳這邊,當年孫策剛剛打下江東六郡,便被刺客刺殺而死。孫策死後,孫權少年即位,當時東吳內部矛盾重重,差點就直接分裂了。多虧了孫權還算有點手段,總算是沒有讓東吳集團分裂。而在孫策去世之後,南方的山越又趁機作亂。結果孫權掌權之後,直接把山越當成了經驗包,沒事就去刷一刷。所以最後,山越直接被東吳這邊給融合了,再也沒有任何威脅。

至於常年鎮守在西涼的馬騰,雖然在內戰方面差點意思,但是在對付鎮守邊疆這件事上,確實做得可圈可點。東漢末年,董卓率領西涼軍前往長安之後,漢朝在涼州地區的力量,逐漸變得空虛起來。而涼州這邊,偏偏又生活了大量的羌族。

三國時期各國混戰 期間爲何沒有外族入侵 第6張

當年在東漢鼎盛時期,涼州地區的羌人,就一直都是一個讓東漢政府很頭疼的問題。後來東漢政府採取了各種辦法,才讓羌族徹底分裂,沒有對東漢形成太大的威脅。而到了東漢末年的時候,董卓雖然帶走了大量的涼州精銳,導致涼州地區的漢朝軍事力量相對薄弱。但是接下來,以馬騰韓遂等人爲首的涼州軍閥,卻趁勢而起,佔領了涼州地區。

馬騰等人佔領涼州這段時間,直接震懾了涼州的羌人。一直到馬騰敗亡,涼州都沒有出現大規模的羌人叛亂。而且,曹操打袁紹的時候,南匈奴趁機作亂,馬騰還派兵前去牽制南匈奴,所以後來鍾繇才能輕易把南匈奴打趴下。

不管當時馬騰到底是基於怎樣的利益考慮,至少在對付外敵這件事上,他做得還是很給力的。

三國時期各國混戰 期間爲何沒有外族入侵 第7張

總之,在混亂的三國時代,其實並非沒有外敵入侵。只不過,三國時代猛人實在太多,單拎出任何一個來,都是有可能在其他時代統一天下的猛人。有這麼多的猛人在,外族就算入侵,最後自然也只能被打回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