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成吉思汗西征的時候,爲什麼會放棄隨軍物資?

成吉思汗西征的時候,爲什麼會放棄隨軍物資?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8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衆所周知打仗靠的不僅僅是士兵的勇猛,還要有充足的物資作爲支持。那麼成吉思汗西征的時候,爲什麼會放棄隨軍物資?這是很多讀者都比較關心的問題,接下來本站小編就和各位讀者一起來了解,給大家一個參考。

成吉思汗好戰,他的這種思想來源於草原部落的生活,甚至在部落的影響下,越發的深刻。最終,不僅影響了他的整個人生,也影響了整個蒙古民族,他們主張強者爲尊,崇尚武力全民皆兵。

他所率領的部隊,令敵人聞風喪膽,其中令他最引以爲傲的,便是鐵騎兵。作爲草原上的民族,每個蒙古兒女自幼年時期,就經常騎在馬背上馳騁。等到他們稍微長大後,還會在馬背上練習射箭,或是一些戰術等等。

因此,他們的騎射能力很高超,再加上體格健壯,更是給人一種勇猛的印象。騎兵向來追求機動性,如果要上戰場,必不可身披沉重的鎧甲。因此,他們爲了保障身體的安全,剛開始會使用一些經過改良後的鎧甲。

這種鎧甲或是一種鐵質札甲,或是鱗甲,不過,這也依然有些不便。到了後期,他們才用一些較爲堅固又輕便的布錦甲。他們所使用的兵器,大致都是馬刀和長槍。馬刀適合近戰,而長槍的長度適中,它的鐵頸處有彎鉤,用來勾住敵人武器、盔甲或者衣服等等。

成吉思汗西征的時候,爲什麼會放棄隨軍物資?

在作戰之前,爲了保證戰爭的完全勝利,且減少隊伍的損失,這些關乎作戰中的每一個細節,都已經做好了萬全之策。他們的戰術,便是近戰騎兵爲輔,騎射交鋒爲主,避免與敵軍進行肉搏戰,等到敵人中箭受傷,再給其重大打擊。

雖說戰場瞬息萬變,但大體的戰術並不會影響太多,除了一些作戰裝備以外,不得不提的是,蒙古軍的物資供應。他們在行軍時,不僅要攜帶大量馬匹,還會隨身攜帶一些奶酪、風乾肉,以及驅趕很多牛羊。

路途中若是糧食不夠,就不得不找到草場停駐,讓牛羊進行繁衍。隨軍攜帶這些物資,不僅很好地保障了軍隊的糧食供給,還能不斷支持士兵們作戰。

然而,並不是所有時候都會將這些物資留在身邊。有些時候,他們在準備作戰時,就主動選擇將這些物資拋棄,這究竟是爲何?

成吉思汗統治時期,所定下的軍法極爲嚴明,只允許士兵們勇往直前,絕不允許逃跑棄戰。而他們之所以要拋棄物資,便是一種背水一戰,置於死地而後生的決絕。

他們通過這樣的方式告訴士兵們,只有打贏了這一戰,將敵人踏在腳下,就可以不用再去考慮之後的生存問題。只要掠奪他們的資產,就能繼續活下去。而丟了食物的士兵爲了活下去,勢必要拿出更加英勇無敵的氣勢去擊敗敵人。

也正是如此,他們整體看起來更爲勇猛,不可戰勝。正所謂光腳的不怕穿鞋的,沒有了任何牽絆,只有一往無前,他們更加毫不畏懼。而敵人看見如此不要命的對手,更加膽戰畏縮。

不得不說,這樣的手段確實十分奏效,也十分恐怖。成吉思汗雖然擅長使用這種手段,特別在西征時期,拼死搏殺換來一片有一片的土地,但它也並非能隨意使用的。畢竟,若是拼死也打不過,那麼整體就落入彈盡糧絕的絕境

成吉思汗西征的時候,爲什麼會放棄隨軍物資? 第2張

打仗雖是軍隊在打,但是軍隊中都是活生生的個人。每個人都有着共同的目標,就是戰勝敵人,但心理的城牆並非是堅不可摧的。想要每個人都能按照非生即死的想法去作戰,要麼靠洗腦,要麼通過各種心理戰術引導。

成吉思汗的這種手段,確實很聰明,對於文明未開放的時期,集體意識是十分有力量的。但我們知道集體共苦可以,但是同甘卻不可能,他們可以抵禦外族侵略,或者侵略外族,不過,最終他們都是服務於成吉思汗。

千年之中能出一個成吉思汗,確實是奇蹟。不得不說,他的偉績不僅有他自己的功勞,還有無數爲他赴死的士兵的努力。只可惜,儘管他們打下了很多土地,但只是武力征服,文明卻未能征服。

古人常講,置之死地而後生,便是如此。處於絕境之中,爲了生存人們就會發揮出最大的潛能。的確,成吉思汗是一位聰明勇猛的首領,在崇尚集體意識的蒙古帝國,他能起到維穩的效果。

早期的蒙古軍隊,認同集體利益中的個人富足,即戰勝後,自己所搶奪來的物品歸自己所有。但後來,在成吉思汗帶領後,強制執行集體文化,這個文化以隊伍的整體利益爲標尺,所有被掠奪的資產悉數上交。

因爲有了這種嚴格的紀律,使得蒙古族更加趨向於集體性,所有將士們被統一領導,統一指揮。儘管他們更加文明化和正規化,但同時也機械化且非個人化。

不過,歷史不是個人而形成的,而是由無數人的創造和發展不斷形成的。縱觀歷史,曾有無數充滿光輝的人物出現,但要知道,他們的機會也是由很多人創造的。

減少個人崇拜,多一些自我認可,在這個自由開放的時代活出自我,纔是真正有意義的事情。